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8694756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麻醉领域临床指南与共识进展(2015年)(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薄碌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领域 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回顾 引 言 临床指南是循证医学的结果 临床指南是个体化治疗的需要 临床指南是规范化指导文件 麻醉学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平台与枢纽学科 麻醉后恢复或管理指南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AAGBI, 2013)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2013) 麻醉后恢复指南 建议使用PACU(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替代PARU( post-operative

2、recovery unit)或recovery room 全身麻醉、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后患者均应在PACU进行恢复 患者的转运移交过程由经过正规培训,且由注册的PACU工 作人员来管理 PACU内患者必须接受一对一观察,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患者苏醒并可与人交流 l气管导管患者,应连续监测ETCO2,由麻醉医师决定拔管 大不列颠爱尔兰麻醉学会 麻醉后恢复指南 当患者从PACU转入普通病房时,应有通用的转出标准 l当患者暂不适宜转入普通病房时,应至少由两名工作人员在场 l因床位短缺而留在PACU的重症患者,应由医院重症监护人员 负责管理,其治疗与护理标准与医院ICU一致 此指

3、南所有的标准和建议适用于患者麻醉后恢复的所有区域 所有PACU应该建立审计和危急事故报告制度,有效的紧急 呼叫系统 大不列颠爱尔兰麻醉学会 麻醉后恢复指南 患者评估与监测 l麻醉后监护标准不低于手术室,应定期评价患者呼吸道通畅度 、呼吸频率、氧饱和度 l常规监测脉搏和血压 l评估患者精神状态、体温、疼痛及恶心呕吐情况 l记录患者尿量、引流量及出血等情况,评估患者术后补液,并 予相应处理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旨在改善麻醉、镇静及镇痛后患者恢复,以降低 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为核心 麻醉后恢复指南 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 l药物应用证据分级 抗组胺药(A3-B) 5-HT3阻断剂(A1-B) 氟哌利多(A1

4、-B) 胃复安(A1-E) 东莨菪碱(A3-E) 地塞米松(A1-B)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麻醉后恢复指南 急诊情况下及PACU内治疗 l低氧血症风险患者,在转运或PACU内应常规予以辅助给氧 l维持正常体温应作为临床常规,必要时应使用充气式加温系 统以保持体温 对于寒战的治疗,仍将哌替啶作为首选药物 低体温是寒战常见原因,应首先维持患者体温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麻醉后恢复指南 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物的拮抗 l氟马西尼不应作为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常规拮抗药 如使用,应确保足够长的观察时间,以防再次呼吸抑制 l纳洛酮不推荐常规应用 l应予以肌松拮抗药物如新斯的明 PACU出室或离院标准 l应制定合理离院标

5、准,最大限度降低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抑 制风险 l门诊患者均应有至少一位负责人陪同回家,并符合出室标准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2013 ) (Jap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JSA,2014)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除面罩通气困难、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困难和气管插管 失败作为困难气道外,提出声门上气道通气困难: l面罩或仲尼罩不能有效封闭 l大量气体泄漏 l进气或出气阻力过大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重点关注困难气道的插管、拔管及随访管理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气管

6、插管 比较了清醒插管与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无创和有创建立气 道通气、是否采用可视喉镜辅助插管、是否保留自主呼吸 l无法判定哪一种更具优势而特别推荐 l首次将视频喉镜作为基本的气道处理工具之一 麻醉前预先给予纯氧3 min可较好维持插管期间氧饱和度,其 效果与在30s内连续4次深呼吸效果相当 重申ETCO2监测的必要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气管插管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困 难 气 道 处 理 流 程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气管拔管 清醒拔管比意识恢复前拔管略有优势 强调应依据手术、患者情况及麻醉医师水平与偏好,应 考虑拔管后无法通气的不良影响 建议对困难气道患者应用气管探条(气管导管交换导

7、管)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n与上一版相比,本次指南对声门上通气装置、视频 喉镜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作用尤为看重 n在麻醉诱导与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着重强调全程 给氧的重要性 手术室火灾预防和管理指南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2013) 手术室火灾预防和管理指南 手术室火灾定义 l指发生于接受麻醉的患者身上或周围的火灾,包括手术火灾、 气道火灾、呼吸回路内火灾 强调应对所有麻醉医师进行火灾安全教育,麻醉医师与手术 室团队应参加定期消防演练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旨在鉴别发现易发火灾的场所,从如何预防 火

8、灾及降低相关不良后果等角度进行了建议 手术室火灾预防和管理指南 应待易燃消毒液充分干燥后铺设消毒巾,以最大程度减少消 毒巾下及手术部位处富氧空气积聚 对激光操作类手术 l应使用抗激光灼烧的气管导管,导管套囊内应注入含有染料染 色的生理盐水以作提示 l每次使用激光前手术医师有义务提醒麻醉医师应尽量降低吸入 氧浓度但应避免缺氧,停用氧化亚氮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手术室火灾预防和管理指南 对应用中或深度镇静、存在起火源的头面颈部手术,外科医 师应与麻醉医师制定合理计划,降低FiO2,但应避免缺氧 对气道及呼吸回路火灾 l尽快移除气管导管 l停止所有气体供给 l去除气道内易燃或可燃材料,灌注生理盐水 l

9、通过面罩重新建立通气或气管插管 l支气管镜评估气道内有无残留物留存,并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Europe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ESA,2013 )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对择期手术患者而言,系统了解患者出血史、用药史, 比常规出、凝血五项检查更有助于评估患者凝血状况 l既往出血史的患者实施血小板功能检测 l出血风险患者,建议术前48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并明确贫血原因 欧洲麻醉学会 系统总结近20年围手术期输血实践,以期最大限 度减少围手术期患者出血,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血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积极实时优化

10、心脏前负荷,避免过多液体输注 l出现严重出血时,不推荐将CVP、PAWP作为指导液体治疗 的指标,而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或无创CO 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建议将目标Hb维持于7090g/L ,积极测量Hct、Hb、乳酸及BE水平,以反映组织灌注、 氧合及出血动态变化 欧洲麻醉学会 术中管理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自体血回输 建议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方案,但反对 术中分离制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回输 对创伤较大的骨科手术建议采用自体血回输 氨甲环酸(2025mg/kg)被确证可减少多种手术的围手术 期出血及输血需求 欧洲麻醉学会 术中管理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区域麻醉风险评估

11、指南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AAGBI ; Obstetric Anaesthetists Association; Regional Anaesthesia UK,联合发布于2013)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区域麻醉风险评估指南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时相对风险 调整凝血功能的药物推荐 产科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行区域麻醉的相对风险 特殊情况下(创伤、脓毒症或大量输血等)对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行区域麻醉的风险 对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实施区域麻醉时, 应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操作 施 行 椎 管 内

12、 麻 醉 抗 凝 药 物 调 整 凝 血 异 常 患 者 神 经 阻 滞 风 险 性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 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2014) 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 2014ESC/ESA非心脏手术指南:心血管评估和管理 首版发布于2009年 2014ACC/AHA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和 管理指南 首版于2007年发布 2009年就受体阻滞剂围术期应用更新 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 美国指南着重强调患者围术期的最佳管理需手术医 师、麻醉医师、初级保健医师及患者多方有效沟通 ,以完成共同决策 在对围手术心血管风险评估上,美国指南所提供建 议更为专业化、复杂化,同时强调在遵循指南基础 上注重个

13、体化 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 欧洲指南制定了下述五项临床风险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肾功能不全 肌酐170mol/L或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 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 美国指南定义了一些概念: Emergency procedure: 6 h Urgency procedure: 624 h Time-sensitive procedure: 16 w Elective procedure: up to 1 year Low-risk procedure: MACE 60 mmHg;调整 通气,维持

14、全麻下正常PaCO2 在程序性镇静过程中,避免呼吸抑制和高碳酸血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建议 维持SBP140 mmHg(输液和血管升压药)且180 mm Hg,DBP105 mm Hg 麻醉诱导期间不允许血压急剧下降至140 mm Hg 液体管理建议 避免使用含葡萄糖液体,除非治疗血糖水平50 mg/dL 体温管理建议 维持体温在353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妊娠期心搏骤停管理的共识声明 (2014) 妊娠期心搏骤停管理 在2010年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础 上,着重就孕妇妊娠期心搏骤停制定管理流程 妊娠期心搏骤停管理 在胸外按压技术中,妊娠晚期

15、患者其按压位置应 在胸骨相应位置上移23 cm 在体位摆放上,为使因妊娠子宫静脉回流和心排 出量造成的下腔静脉压迫效应最小化,推荐子宫 左侧移位 心脏除颤对胎儿安全,所需能量设置不需改变 妊娠期心搏骤停管理 肾上腺素、胺碘酮等对产妇并非禁忌 若怀疑心搏骤停由局麻药中毒引起,推荐使用脂肪乳剂 首次冲击量:20%脂肪乳1.5 mL/kg理想体重 (70kg 成人100 mL) 维持:0.25 mL/min/kg理想体重,持续至少 10min 若循环未稳定,再次给予冲击量,最大量为30min 内10mL/kg 妊娠期心搏骤停管理 启动基础生命支持同时,就应联系新生儿团队,以免延误 应实施快速胎儿分娩,若经阴式分娩不可行,应实施剖宫 产,在继续行心肺复苏术基础上尽快完成(5min) 强调不推荐将产房、急诊科或ICU的心搏骤停产妇转移至 手术室,应就地心肺复苏 椎管内麻醉皮肤消毒安全指南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