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4602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学术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心理学研究中变量间的关系 一、变量间关系及两类研究 在谈及变量关系时,至少涉及两个变量。对于 心理学研究来说,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有两种类型 ,相应的存在两种不同 的研究。 一个是自变量 一个是因变量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两个变量均为 被试变量 两种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不同 ? 相关研究关心个体差异,而实验研究一般 对个体差异不感兴趣。 ? 实验研究则力图寻找适用于每个人的普遍 规律,相关研究力图寻找不同个体之间互 相区别的方式。 ? 实验研究只研究处理间的方差,相关研究 只研究个体间的方差。 二、相

2、关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时的局限 及其解决办法 两个局限 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因果关系的方向问题 如何克服相关研究的局限 ? 偏相关分析 ? 适用情况: 问题举例 一项相关研究发现父母智力与儿童智 力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是,并不能说 明遗传是儿童智力水平差异的原因,因 为环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变量 。因此,一个解决办法是将第三变量转 化为控制变量。 偏相关分析应用举例 ? 假设现在有30名被试的30组智商、阅读速度(词数/ 分钟)和阅读理解成绩(阅读测验分数,满分40分)的 数据。 ? 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智商的前提下,阅读速度与阅 读理解成绩之间的相关为- 0.20,p=0.293。而不加控

3、制 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相关为0.49。P&amp;amp;lt;0.01。这说明智 商的确是重要的第三变量,对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 0.49的相关有显著的贡献。 如何克服相关研究的局限 ? 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 ? 适用情况: 问题举例 一项研究发现,儿童与父母共处的时 间和儿童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 共处时间越短,儿童抑郁水平越高。假 设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但究竟谁为因 谁为果,并不清楚。 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应用举例 ? Eron 等人1972年的一项研究: 1960年, 埃龙等人测量了875名来自纽约乡村 的三年级小学生对暴力电视的偏爱(TVVL3)以及 攻击性(AGG3) 并计

4、算了二者之间的相关0.21。 10年之后,他们继续研究了427名学生,测量 同样的变量,并计算得出了六个相关系数。 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应用举例 ? Eron 等人1972年的一项研究: 三年级时对暴力电视的偏爱10年之后对暴力电视的偏爱 三年级时的攻击性 六个相关关系示意图 10年之后的攻击性 (TVVL3) 0.21 0.05 0.31 0.01 0.38 (TVVL13 ) - 0.05 (AGG13 ) (AGG3) 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应用举例 ? 在上述来自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和偏相关两方面证据 的基础上,埃龙等人推论,三年级对暴力电视的偏爱 (TVVL3)导致了10年后的攻击行为。 如

5、何克服相关研究的局限 ?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 ? 适用情况 问题举例 使用跨时间间隔小组相关程序,一些研究发现, 早年较差的学习成绩与后来的违法犯罪相关。不过, 早年时,行为问题也与较差的行为问题相关。 那么,后来的违法行为到底是较差的学习成绩的 结果还是操行问题的结果,抑或是二者的混合?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应用举例 ? 特伦布莱等人的研究 特伦布莱等人的研究使用结构模型,很好的回答了 这个问题。 他们测量了一年级(T1)时的学习成绩(SA ) 和扰乱行为(DIS)、四年级(T2)时的学习成绩 及八年级(T3)时的违法行为(DEL)四个变量 。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应用举例 ? 特伦

6、布莱用线性结构方程对三个模型进行了检验 T1 T2T3 DIS SA SA DEL 模型1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应用举例 T1 T2T3 DIS SA SA DEL 模型2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应用举例 T1 T2T3 DIS SA SA DEL 模型3 结构模型与线性结构方程应用举例 ? 特伦布莱对 “较差的学习成绩、扰乱行为与违法行为 的关系” 用线性结构方程进行了以上三种结构模型的 检验。 ? 结果数据支持第二个模型早期扰乱行为,而不是 较差的学习成绩,导致了后来的违法行为。 &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