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443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的基础—细胞学遗传学(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与染色体 第二节 细胞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第三节 生物的生殖和生活周期 第一节 细胞与染色体 一、细胞的组成与结构 二、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三、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与超微结构 第一节 细胞与染色体 一、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物质 第一节 细胞与染色体 一、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物质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线粒体 质体 染色体(质) 二、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chromatin and chromosome ) 根据染色反应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染色很深的区段 常染色质(euchromatin):染色很浅的区段 1、染

2、色质和染色体的比较 (1)染色质 用碱性染料对分裂间期细胞进行染色,在细胞核 中出现的具有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比较 结构差异: 两者结构上连续,只是 核酸螺旋化程度不同。 异染色质在间期复制较 晚,处于高度螺旋化状 态 (异固缩,),染色很深 ; 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 态,染色质密度较低, 染色较浅。 功能差异: 异染色质一般不编 码蛋白质,主要维 持染色体结构的完 整性。 常染色质活跃表达 ,带有重要的遗传 信息。 异染色质又可分为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组成性异染色质与兼性异染色质 组成性(constitutive). 构成染色体的特殊 区域,如着丝点等

3、; 在所有组织、细胞 中均表现异固缩现 象; 一般无功能表达; 主要是卫星DNA 。 兼性(facultative). 可存在于染色体 的任何部位; 异固缩现象具有 组织可变性; 携带组织特异性 表达的遗传信息 。 二、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chromosome ) (2)染色体 分裂期的细胞染色质便卷缩成具有特定形态的 结构,称为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 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1)染色质 各物种染色体数目与形态特征是特定的。可 以加以区分、识别。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呈规律性变化。

4、有丝分裂中期是染色体收缩程度最大,形态 最稳定,分散排列、易于计数。是观察染色 体的最佳时期。 生物染色体的基本性质 2、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臂 著丝粒 随体 (主缢痕 初级缢痕) (副缢痕、次级缢痕、 核仁组织者) 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不同染色体的大小差异很大,长度的变 幅为 0.20-50 m。染色体长度通常用相 对长度表示。 每条染色体都可以用染色体相对长度和 臂比等特征进行识别。 染色体相对长度:某一染色体长度在全 部染色体长度的比例。 臂比:染色体长臂与短臂之比。根据染色体 臂比,可将染色体分为4类: 染色体类型 臂比 符号表示 中间着丝点染色体 1.01.7 m 亚中间着丝点染色体

5、 1.73.0 sm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3.07.0 st 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7.0) t 染色体臂比 物种染色体特征: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长度 着丝粒位置 次缢痕 随体情况 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 (二)染色体数目特征 1、有关染色体的几个基本概念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 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 。 同源染色体:由雌 雄配子提供的具有 相同形态、结构和 相同基因排列顺序 的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染色单体。 染色体组(genome):也叫基因组。物种配子中 包含的一整套全部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的总

6、和。 单倍体(haploid)(n):细胞核中只含有一个染 色体组的细胞。如原核生物、配子等。 二倍体(diploid)(2n):细胞核中含有二个染 色体组的细胞,即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是成 对存在的。 2、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倍性 三倍体(triploid)(3n):细胞核中含有 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如植物胚乳. 多倍体(polyploid):细胞核中含有多个染 色体组的细胞。 2、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倍性 3、几种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人类(2n)46 小鼠(2n) 40 果蝇(2n) 8 洋葱(2n)16 玉米(2n)20 豌豆(2n) 14 蚕豆(2n)12 拟南芥(2n) 10 链孢霉(n)

7、7 (三)染色体核型 温故而知新 遗传、变异和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的分类 染色质与染色体及其相关概念 染色体的形态组成 (四)特殊类型的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 B染色体 1、多线染色体 1、多线染色体 分布:双翅目昆虫 (摇蚊、果蝇) 的幼虫唾腺细胞 1、多线染色体 分布:双翅目昆虫 (摇蚊、果蝇) 的幼虫唾腺细胞 原因: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即染色体 DNA多次复制,但着丝粒和染色单体未分裂分离 。 例:在果蝇中唾腺染色体经10-11次内源有丝分 裂可形成1024、2048条染色质线的多线染色体 。 2、灯刷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光

8、镜观察) 灯刷染色体(电镜观察) *灯刷染色体的形态 2、灯刷染色体 分布 一些动物的初级卵细 胞双线期、植物花粉 细胞终变期。 形态: 一种巨大染色体。其 主体呈柱状体,表面 伸出许多毛状突起, 形似灯刷。 形成: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这 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由一 个或多个交叉联系起来 ; 螺旋化的染色质构成灯 刷染色体的柱状主体; 毛状突起是部分染色质 没有螺旋化,或者螺旋 化程度较低。 3、B染色体 一些生物中,除了稳定的 染色体外,还有一些额外 的小染色体。 正常稳定的染色体称为常 染色体,或A染色体。额 外的小染色体称为B染色 体、副染色体、超数染色 体或附加染色体等。 常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9、或 减少,常常是有害的。 额外染色体的数目在生物 世代间及个体间很不稳定 ,其世代间传递规律也与 常染色体不同。 B染色体特征与特性 普遍性:640多种植物,170多种动物 较A染色体小,多由异染色质组成,不载有基 因,但可复制。 一般对生长没有影响,但增加一定数量时, 就不利生存。 *黑麦(S. cereale, 2n=14)的B染色 体 湖北贝母 的B染色体 三、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与超微结构 (一)原核生物染色体 1、化学组成 核酸分子:通常只有一个DNA或RNA分子 。 蛋白质:DNA-binding protein,富于带正 电荷氨基酸,与核酸分子结合。 2、形态结构: 单链/双链; 环

10、状/线性; 1、化学组成 成份 核酸蛋白质质 DNARNA组组蛋白非组组蛋白 比例10.051 0.51.5 类类型 H1、H2A、H2B 、H3、H4 种类类多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 2. 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串珠模型: 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小体(nucleosome) 、连接丝 (linker)、组蛋白H1 组成。 核小体:由H2A、H2B、H3、H4 各两分子组成八聚 体核心,外面缠绕约140bp DNA双链1 .75圈; 核小体之间有5060bp的DNA连接丝相连; H1 位于核小体之间 每个基本单位约含180-200个核苷酸对。 3、染色体结构 四级结构: 核小体螺旋体超螺旋体染色体

11、压缩倍数 DNA 7倍 核小体 6倍 螺旋体 40倍 超螺旋体 5倍 染色体 DNA压缩为染色体时,共压缩了近1万倍 。 4、染色体的单线性. 染色单体只含有一条双链DNA分子 第二节 细胞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 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减数分裂的意义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间期 分裂期 G1期 S期 G2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 (二)分裂期 (二)分裂期 前期:染色体浓缩变粗,纺锤体形成,核 仁核膜消失。 中期:染色体最短最粗,向赤道面移动,着 丝粒区域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染色单体分开 ,分别向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单体移到两极

12、,染色体解螺旋 ,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三)有丝分裂应注意的问题 DNA复制是在间期进行。 间期为染色质,分裂期是染色体。 前期(含中期)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 成。 中期着丝点排列中央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因此,从后期开始染色 体是单条的。 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同母体一样 。 (1)间期 (前间期) ( preinterphase) (2)减数第一分裂 (meiosis I) (3)中间期 (interkinesis) (4)减数第二分裂 (meiosis) 前期 I (prophase I, PI), 中期 I (metaphase I, MI) 后期 I (anapha

13、se I, AI) 末期 I (telophase I, TI) 前期 II (prophase II, PII), 中期 II (metaphase II, MII) 后期 II (anaphase II, AII) 末期 II (telophase II, TII) 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周期 1、周期 1 细线期 2 偶线期 3 粗线期 4 双线期 5 终变期 6 中期I 7 后期I 8 末期I 9 前期II 10 中期II 11 后期II 12 末期II 2、减数分裂特点(与有丝分裂比较 ): (1)S期仅完成约99.7%的DNA合成,而其余的 0.3%在偶线期合成。 (2

14、)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分裂的结果导致染色体减半。 (3)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特别长,染色体变化 复杂。 (二)减数分裂的分期特点 根据核内变化特点,分为五个时期: (1). 细线期 (leptotene) (2). 偶线期 (zygotene) (3). 粗线期 (pachytene) (4). 双线期 (diplotene) (5). 终变期 (diakinesis) 1、第一次减数分裂 (1)前期 I: 1)细线期(leptonene) 染色体浓缩为细丝,但不能分辨其双重性 。 细线期 2). 偶线期(zygotene) 同源染色体配对,其对应部位相互开始紧密排列,并 纵向联结在一起,称为联会 (synapsis),这样联会 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就称为二价体(bivalent) 。二价 体包含有4条染色单体。 2n 条染色体配对形成 n 对染色体。 细胞内二价体 (n) 的数目就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偶线期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的结构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形 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联会复合体,其构 成如图所示: 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