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4012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件)(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付 艳 yan_fu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 述 (一)公民 1. 概念 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 凡具有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9月 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通过,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第八号令公布实施) 2. 国籍的取得 (1)出生取得 血统主义 出生地主义 混合主义 我国国籍取得血统主义为 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4-6) (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 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

2、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 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但如果父母双 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 生时具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 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5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 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 A. 孙某,出生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父亲 为无国籍人,母亲国籍不明,但父母均定居在中 国。 B. 张某,出生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父亲为 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人,母亲为中国澳门人。 C. 李某,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为巴黎人,母 亲为中国上海人(根据法国法律,李某出生时获 得法国国籍)。 D. 王某

3、,出生于德国柏林,父母双方均为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1980年移民至德国,定居柏 林(德国采取国籍的出生地主义)。 *6 (2)加入取得 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 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1、中国人的近亲属; 2、定居在中国的; 3、有其它正当理由的。 第八条 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 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 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3. 对国籍的限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 民具有双重国籍。 4. 丧失国籍 第九条 定居外国的中国国民,自愿加入 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 第十条 中国公民具

4、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1、外国人的近亲属; 2、定居在外国的; 3、有其它正当理由的。 第十一条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 ,即丧失中国国籍。 第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 得退出中国国籍。 国家工作人员,不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 关、军事机关、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 构中公务人员,以及其它各种依法从事 公务的人员。 5. 相关主管部门 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 国内申请人所在地的县、市公安机关 国外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 批准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1 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 为申请甲国国籍,2

5、002年获甲国批准。2004 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 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 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经查,根据甲国法 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 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 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 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2005.1.32 ) A陆某仍是中国人 B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C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 讨论: 他们还是中国人么? 中国明星加入外国国籍.flv *13 (二)公民与人民 第一,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 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 的政

6、治概念; 第二,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 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 第三,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 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 公民的某些义务。 第四,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而人民所 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14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 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 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 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 可能性。 2. 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为实 现公共利益,公民必须为或不为某种行 为的必要性。 *15

7、(四)公民权与人权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权利。 公民权则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宪 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权 利。 宪法所列举的公民基本权利,是该国国 内法对人权的具体规定和保护。 *16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 障及其界限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1.物质保障 2.政治保障 3.法律保障 *17 (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 界限 1.不得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2. 不得违反国家承认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 目的。 *18 (三)限制方式 1. 在宪法中直接加以具体的限制。 2. 在宪法中不作具体限制,只规定依法 限制的原则。 3. 在宪法

8、中对公民的某些权利和自由不 作限制,但对各种权利和自由加以总的 原则性限制。 *19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宗教信仰自由 (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六)特定人的权利 *20 “同命不同价”的法律思考 北京朝阳法院对一起致两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作出 一审判决,死者金某的家属获得的全额死亡赔偿 金为40万元,而死者赵先生家属获得的死亡赔偿 金,全额只有不到16万元,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在于,金某是城镇户口,而赵先生是一位农民。 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规定,非农业人口的残疾赔偿金和死 亡赔偿金按受诉法院所

9、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村人口伤残赔偿金按当地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标准计算,各自算20年等等。 *21 (一)平等权 1. 平等的概念 平等:是指人或事物的地位完全处以同 一标准或水平,都被同样的对待。 形式平等vs.实质平等 *22 2. 平等权的含义 平等权:是指一个人要求在社会上与他 人完全处以同一标准,被同等对待,不 受歧视的权利。 立法上的平等 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守法上的平等 *23 3. 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

10、五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 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4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 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 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5 4. 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平等的受到保护。 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不得强制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 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 *26 5. 合理分类理论 法律的之目的正当 分类是实现这一目的必须的 *27 判断: 本国公民有选举权,外国侨民没有选举 权。 男子可以驾驶汽车,女子不得驾驶汽车 。

11、 *28 案例: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招工启 事当中规定,男子必须达到1.68米,女 性必须达到1.50米。四川大学法学院的 一个学生蒋涛,不足1.68米,到银行去 应试,身高条件不符合。因此向法院提 起诉讼,法院受理了他的案件。 *29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 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 自由。 它表现为两种形式: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 、示威自由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30 1.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代议机关代 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被

12、选举为代议 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31 宪法中关于公民选举权与被选 举权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 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 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 的人除外。 *32 行使选举权的条件: 具有中国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 年满周岁; 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33 2. 政治自由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 由。 *34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各种 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发表意见的自由 。 *35 实行言

13、论自由的方式 1. 在公共场合发表议论,进行演讲、讲学 ; 2. 通过新闻传媒表述思想,发表见解; 3. 通过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等 权利的行使,发表对国家事务的意见, 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4.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对话; 5. 通过参与各种听证对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事务进行讨论; *36 言论自由的限制: 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群众反对政府, 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宁; 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 行侮辱诽谤。 *37 华东政法教授上课批评政府被 告发为“反革命” *38 彭水诗案 重庆彭水县普通小职员秦中飞平时酷爱诗词 ,时不时吟诗作对8月中旬的一个午后,百 无聊赖,他填了

14、一阙沁园春彭水: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 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 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 ,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 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 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 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39 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 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出版物包括文字 和图画两种形式,又称为“著作自由” 、“刊行自由”。 对出版自由的限制 遵守对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定外,它不得利用 出版物来传播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40 萨利文诉纽约时 报公司案 New York

15、Times Co. vs. Sullivan *41 “萨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 国黑人民权运动时期。1960年3月29日,纽 约时报上刊登一整版的政治广告 Heed Their Rising Voices 声援黑人民权运动并寻求资金援 助。其文字内容指责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 市政当局对民权运动百般镇压和迫害。L.B.萨 利文是负责该市警察事务的行政长官,纽约 时报这版广告发表后,萨利文以名誉权被侵 犯为由对纽约时报提起诉讼。在州法院的 两次审判中,纽约时报均败诉,被判赔偿 500000美元,纽约时报遂诉至美国联邦最 高法院。 *42 最高院的部分观点: “美国上下普遍认同的一项原则是,对于公 众事务的辩论应当是毫无拘束、富有活力和 广泛公开的,它可以是针对政府和公职官员 的一些言词激烈、语调尖刻有时甚至令人极 不愉快的尖锐抨击。” “本案涉及的政治广告, 就是对当今一个 重大的公共问题表示不满和抗议,它显然有 权得到保护”。即使它的个别细节失实,有 损当事官员名誉,也不能成为压制新闻和言 论自由的理由,仍然应该得到宪法第1修正 案的保护,只有这样,“言论自由才有存在 所需的呼吸的空间(breathing spa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