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869170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八 章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 目的要求: n要求掌握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n提高肉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异常肉产生的 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2 主要内容: 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2、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措施; 3、猪的肉质。 3 第一节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猪的绝对生长(生长速度),用平均日增重来度量。 其速度是慢-快-慢, 在转折点达到最大的生长速度。 猪大约体重90-120kg时生长速度最快,转折点是适宜屠宰体重 。 生长强度用相对生长来表示。快-慢。 肉猪在70-180日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时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 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

2、 4 因此,在生产中,要抓好猪的生长转折点之前的饲养管理 工作,尤其是利用好其在生长阶段较大的生长速度,以保 证其最快生长,提早出栏,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二、体组织的生长 猪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和沉积是遵循一定规律进 行的,尽管同时并进,但不同时期不阶段各有侧重。 一般生长初期以骨骼生长为主,中期肌肉生长加快,接 近成熟时脂肪沉积较多,后期则以沉积脂肪为主。 5 小猪长骨 中猪长肉 大猪长膘 根据以上规律,在生长育肥猪生长期(60-70kg以前)应给 予高营养水平的饲粮,注意饲粮中的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的 供应,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到育肥期(60-70kg以 后)则要适当限饲,以抑制

3、体内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 。 6 三、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 一定规律的变化,幼龄时猪体的水分、蛋白质、 矿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随日龄增长而逐步降低 ;而脂肪含量幼龄相对较低,以后迅速增高。 7 第二节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 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 的饲料量。 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 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8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 ,饲料利用率高,瘦

4、肉高等。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 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 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 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 9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受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影响 。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和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与肥 育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 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因此,要获得良好的肥育效果,必须重视猪的育种 和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仔猪培育,提高仔猪初生重 和断奶重,为提高肥育猪的肥育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 10

5、初生重(kg ) 仔猪头头数30日龄龄平 均重(kg ) 30日龄龄平 均增重( kg) 60日龄龄平 均重 (kg ) 0.75104.003.3010.20 0.750.89 254.673.8511.20 0.901.04 405.084.1012.85 1.051.19 465.324.1913.00 1.201.34 505.664.3814.00 1.351.49 366.174.4715.55 1.5056.855.2516.55 初生重大小与后期增重的关系 11 仔猪体重 (kg) 头头数208日龄龄体重 (kg) 比较较 (%) 死亡率 (%) 5.096773.410012

6、.2 5.17.5139683.61141.8 7.68.031289.21240.5 仔猪体重与育肥效果的关系 12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一)能量水平 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 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 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 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 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13 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和肥度的影响 高 14 不同能量水平对胴体的影响 15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 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

7、,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 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16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 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 14-16%。 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 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 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 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 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17 蛋白质水平与增重和瘦肉率的关系 18 不同蛋白质水平补赖氨酸对日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19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 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 猪充分生长。 20 (四)粗纤维水平 生长育

8、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 段宜用低限。 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 ,但不应超过16%。 不同粗纤维水平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21 (五)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实例 饲 料 配 方营 养 成 分 饲料名称 %名 称 单 位含 量 麦 麸 统 麸 碎大米 玉 米 菜籽饼 鱼 粉 棉仁饼 贝壳粉 食 盐 30.0 21.0 20.0 17.0 5.0 3.0 3.0 0.5 0.5 消 化 能 粗 蛋 白 消化粗 蛋白 粗 纤 维 钙 磷 赖 氨 酸 蛋氨酸+ 胱氨 酸 兆卡/公 斤 % 克/公斤 % % % % % 2.51 12.8 90 11.1 0.53 0.66

9、 0.58 0.65 22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 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 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 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 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 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 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 的5-8%还是可行的, 23 四、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 24 (一)育肥方式和饲喂方法 1、育肥方式 (1)阶段育肥法(吊架子育肥法):已不适应现代集 约化养猪生产的要求,该法已淘汰。 (2)直线育肥法 (一条龙育肥法、一贯加强育肥法 ) 概念:根据肉猪各阶

10、段的营养需要,供给营养 充足、全价的饲料,促进肉猪各组织充分生长,达 到快速育肥的目的。 25 饲喂技术: a、全期喂给营养含量高的精饲料; b、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 c、整个育肥期满足饮水的要求; d、全期驱虫1-2次; e、适时屠宰。 评价: 该法生产的肉猪生长发育快,日增重高,在集约化猪场 和养猪条件较好的规模化猪场常用。但全期自由采食 ,在育肥后期沉积大量脂肪,降低肉猪的瘦肉率。 26 (3)前敞后限(前自由后限制)育肥法 为了兼顾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商品瘦 肉猪采取的一种饲养方式。即在肉猪生长达到60kg后, 采取控制营养水平的方法,促进肌肉的生长,限制脂肪 的沉积,

11、从而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肉猪。具体做法: a、后期限量饲喂法: 体重50-60kg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每kg饲 料中消化能含量12.35-12.77MJ,粗蛋白质含量16- 17%,自由采食或顿喂不限量。60kg后限制采食量, 以减少自由采食量的20-25%为宜。 27 b、后期限质饲喂法: 即整个育肥期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在育肥后 期体重(60kg后)喂给低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控制 脂肪的生长。但能量水平最低不低于10.87MJ/kg, 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3%。 评价: 该法肉猪生长发育快,育肥期短,日增重高,肉 猪出栏率高,肉猪屠宰后瘦肉率高。是现代肉猪生 产的主要养殖技术。 28 达达9

12、0kg90kg时体内各组织的比例时体内各组织的比例% 29 2、饲喂方法 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 自由采食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 而限量饲喂饲料转化率较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 重较低。 目前,在瘦肉猪的饲养技术 中,按育肥猪前、后期 施行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一般以限制自由采食的20-25%为宜。 30 限量饲喂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31 (二)饲料调制 饲料调制要求是改善适口性,提高利用率, 还可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选择适宜的饲料形态,一般而言,颗粒料干 粉料,湿料干料。但要根据饲料条件、设备、饲 喂方法而定。 生喂与熟喂:生料比熟料喂

13、猪每千克增重消耗 饲料降低11.5%34%,日增重提高15%30% 。 32 干料、湿料、粉料的比较 33 (三)饲喂次数 在限量饲喂情况下,饲喂次数多并无益于肥育猪生 长 。 许多集约化猪场采取每天2次饲喂的方法。则早、 晚各一次。 猪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差。 生长育肥猪若日喂3次,应早、中、晚,饲料量比例 :35%、25%、40%。 (四)饮水 经常保持充足、清洁的饮水,让其自由饮用。 34 为为采食饲饲料风风 干重的倍数 占体重的百 分比 春秋季416 夏季523 冬季2-310 肥猪需水量 35 (五)应用促生长剂 1、抗生素添加剂 实践证明,抗生素对保持动物健康、促进动

14、物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 养猪生产中常用的抗生素有抗敌素、杆菌肽锌等。 虽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业已取得了 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添加剂的安 全性问题日益重视,必须严格控制饲用抗生素的种类 、使用剂量,并保证在猪屠宰前有足够的停药期。 36 2、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 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 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 3、酶制剂 可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 目前生产是使用的酶主要是复合酶。 37 (六)合理分群及调教 1、合理分群 除

15、考虑性别外,根据来源、体重、体质、性情 和采食习性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 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4一5kg,中猪阶段不 超过710kg。 2、调教:猪在新编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调教。 调教的成败关键是要抓得早抓得勤,重点抓二点: 一是限饲喂时要防止强夺弱食。 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 二是训练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保持猪栏干 燥、清洁。 38 (七)去势、防疫、驱虫 1、去势 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公、母猪经去势后肥育, 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积增强, 肉的品质改善。 猪去势后,性机能消失,异化过程减弱,同化过程增 强,将所吸收的营养,能更多的利用到增膘长肉上来。 农户养猪多在30-35日龄去势。 近年来集约化猪场大多提倡仔猪7日龄左右去势,以 利术后恢复。 目前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三元杂交多数母猪不去势 ,采取公猪早期去势,这是有利于肉猪生产的措施。 39 2、防疫 预防猪常见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 寒、病毒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 序进行预防接种。 3、驱虫 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