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8722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27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49年10月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3.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纲要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情分析 1、将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清代闭关锁国和海禁等联系,认识对外开放 的必要性; 2、将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联系

2、,认识这两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 动作用; 3、将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及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联系,认识思想解 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历程,认识只有融入国际 舞台才能适应历史潮流,促进经济发展。 探讨一: 明清以前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 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开放”发生的时间和原因?旧中国的“开放”与当 今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朝代 史实 特点 西汉 唐朝 两宋 元朝 路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 市舶使 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 重要税源 泉州 元大都 外贸繁荣 官府控制 朝贡贸易 时间

3、原因 第一次封闭 第一次开放 第二次封闭 第二次开放 明朝后期到1840年 19世纪中期 1949-1978年 1978年以来 自然经济 倭寇 西方殖民势力 抗清势力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对外扩张 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腐败落后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西方封锁包围 中苏关系恶化 文革外交遭破坏 市舶司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 平等互利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 流,它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其实质 是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发展与国 外的经济、贸易往来,从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概念解析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

4、后了,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 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 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 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

5、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重难点突破背景 多角度认识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角度 世界角度 自身角度 建国以前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和平发展世界主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 人才、资金 、管理经验)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75岁高龄的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习近平父亲 )同志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 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根

6、据课本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兰州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北海 广州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浦东 内地 特点:点线面相结合、从东 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经济特区 (1980 ) 沿海开放城市(1984 ) 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 )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全方位:对对世界上所有类类型

7、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形成点、线线、面结结合的局面 宽领域:不仅仅是经济领经济领 域,也在科学、 教育、文化等领领域开放 探究3结合对外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 放政策的认识? 成就:加入WTO 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第一大对外贸易国 问题:地域经济不平衡 贸易摩擦不断 外贸依存度过高 产业价值末端 竞争力不高 对策:中西部开发 规则意识 扩大内需 优化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 认识:肯定 坚持 两面性 利大于弊 中国实施开放政策,是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 针对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趋利避害,积极融

8、入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龙永图 认识题型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背景、原因、条件;内容、 影响、结果) 针对该事件带来的影响,谈认识 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 怎么做? 对外开放通商口岸 背景 基础 原则 目的 内容 结果 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通商口岸 背景 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 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基础 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原则 平等互利不平等的 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被迫开放 内容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 资,扩大对外贸易 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 地 结果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

9、场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 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 一、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 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 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 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 年 问题: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 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直击高考 【答案】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 两国彼此敌对;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10、(4分) 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 二、(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 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 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 业革命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1、 【解析】 明清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对外 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并结合明清时期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阐释; 近代前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 面临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阐释说 明即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 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阐释说明即可;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实施改革 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阐释说明即可。 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 之外。(2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 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 工商业发

12、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 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 B(近代前期):关系:鸦片战争,被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2分)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 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孤立、被封锁 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 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 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积极主动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陆省份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且在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化对外开放,与世界全面接轨。在对外开放中, 我们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 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 接轨。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