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86927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语文说课-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一、说教材第一朵杏花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以诗歌体裁为主。这篇物候小故事叙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差选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二、说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近20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我们说的

2、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初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中年级段的学生热情活泼,善于表达,但多数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愿意多问,不愿意思考,而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我们的学生目前缺乏并需要培养的科学精神。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一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于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培养学生们感悟的能力,学习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基于对教材概括性分析中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

3、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依据三个维度确立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3.情感目标: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四、 说教学方法及手段1、自主合作探究法(设计意图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

4、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教学中,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学习的主导地位。)2. 举一反三,迁移延伸法(设计意图:迁移是高素质的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表现,是发明创造的核心。在学习这个故事之前,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第一朵杏花”,学生就

5、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3. 以读代讲法(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五、 说教学过程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

6、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悟”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7、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1)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借助前一节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课文旁做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选择性的学习,是尊重生命个体的表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认识上的一种差异,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倾听不同的心声。(2)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

8、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的羚羊的重生,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年轻羚羊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齐读、引读、小组读、指名读。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发出强烈的控诉。(3)以课题为灵魂提高语感能力。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时就设置了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

9、础上,再引领学生再回到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体会课题的含义。比较内容与主题时,学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再现了动物在面临逃生的悲壮场面,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正是因为他们的壮举才赢得了他人的生命的。2、举一反三,迁移延伸迁移是发明创造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的一大贡献。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策略又将推动课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10、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自主合作,持续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研究。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

11、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了学习的主导地位。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在全课教学结束之际,播放一段有关羚羊现状的资料,并意味深长地讲述。在这里播放羚羊的现状的资料,主要让学生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羚羊”,更要了解生活中的“羚羊”。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六、 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课堂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朵杏花竺 精确观察可桢 一丝不苟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通过提问“本文讲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竺可桢,并板书;在后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竺可桢一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及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板书“精确观察”“一丝不苟”。(设计意图:板书我采用了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两座山,用双弧线表示老羚羊,单弧线表示年轻羚羊,向下的箭头表示坠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板书运用了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山崖的陡峭,简洁的语言来诠释文章的主旨,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的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