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5860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深圳教研网(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新课程的 教学策略与原则 深圳市盐田区教研室 高仙林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互动教学过程,应该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教学 目标。 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和规范各类学习 活动。要处理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间 的关系,要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 握相应的技能,在理解问题算法的基础上 ,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和编制程序,通过 这些来演示抽象概念,验证理论。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 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 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 能力的培养。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

2、素质的培 养。使学生个体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2、知识、技能、情感各目标达成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中,要 处理好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 关系,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要 注意每一教学活动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学环 节组合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 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 构,也要重视智力体系的形成。既要重视 专业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 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

3、则 4、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原则:要充分发挥 实物直观、模型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 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 合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 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 提高记忆效果,但应注意避免使教学表层 化、肤浅化。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 抽象思维的难度,对于高中学生、对于创 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则,信息技术 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脱节 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 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 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 学

4、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注意掌握 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6、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 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 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 。同时,也要重视教师讲授、学生间的直 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 接交流与即时反馈。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 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7、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 ,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 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 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 统一要求。

5、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8、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 旨的原则: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 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 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 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 精”、“尖” 。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原则 9、注意贯彻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教师 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则、系统 性与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 原则。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 几个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注重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关联点和生 长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知识掌握系 统完整等。 课程功能上要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课程 设置要体现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倡

6、 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 方式等。 关注基础与注重发展的关系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 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强 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此次 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 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 个性,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 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 直接的变成了复合的、间接的,教师的活 动主要是进行组织、指导、设计、引导、 启发等。 鼓励赞赏与客

7、观评价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 的对话过程,要想方设法激励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特别是出现的问 题,要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其 在挫折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明确努力的方 向。 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 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 本依据。但只有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实 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 ;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与本地区的特殊性 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 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结果的教学与过程的教学的关系 注重结果的教学是指在教学

8、活动中, 以授、受知识为中心,以提高成绩为教学 的直接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的教学 行为。 注重过程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能力培养、开发学 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 宗旨的教学行为。 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本身所具有 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学 力因素,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 前提条件。 情感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兴趣、情感、 动机、意志、需要等人文因素对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 。 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般能力是指有利于学生

9、终身学习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 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创造能力 ,它是一般能力的升华,是能力的高层次 表现。 统一要求与差异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差异教学的实质是个体的 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群体的共同发展与 差别发展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统一要求,集体施教的同时, 承认学生的差别,要让优秀者更好,中等 生不断提高,学困生迎头赶上,让每个学 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学 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发展。 新 课 程 教 学 评 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理念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 信

10、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 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 成,加强过程评价,减少终结评价。 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 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 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 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目标 改变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 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 流与合作能力和学科学业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要求 学校应建立起完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 政部门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估与督 导制度; 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

11、品 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 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高中生获得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同时建立 国家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原则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 选拔与甄别功能;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 的多元化;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淡化对学生分数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评 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与自我评价;淡化 淘汰性课程评价,强化发展性课程评价。 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 n根据教

12、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 量规 n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 料 n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 价 n评价结果的处理 教 师 角 色 的 反 思 教师角色 教师必须确立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 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指导者; 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 ; 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 的参与者; 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 并能尽快适应它。 教师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手段。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 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的“四个转变” n在

13、教学目的上,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由追求知识目标向个性目标转变; n在教学过程上,确立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 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 n在教学模式上,确立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 观,由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 n在教学手段上,确立以教具为重点的开发 观,由传统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师的反思 n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些什么进展 ? 他们会交流吗?他们如何交流?交流 方式是怎样的呢?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得 如何? n在教学中存在着以“学校中心”、“课本中心 ”、“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吗? n学生有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师的反思 n以考试成绩的量化代替了对教师教学质量 的评定。 n我们的校园网又为学生做了什么?有没有 做到以学生为本?校园网建设的投入、产 出如何评估? n我们的教师培训怎么了?做课件?参加评 比?或是为了评职称? 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