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5238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信息化教学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设计 傅钢善 Tel: 13891987636 fugsh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节课学习目标 关键 词 学习; 内涵;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u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 u 区别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差异 u 知道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u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编制方法 提 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何谓“教学”、何谓“学习”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教 学习 教学 学习 教师学生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何谓“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 为了一定的目标达成而进行的一种人类 特有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双边

2、互动 的活动。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分别对应 两个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 何谓“学习”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学习是通过授导或体验而获得知识、 技能、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 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 学习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 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教师学生 教 学 ? 教师教什么?为什么? 学生学什么?为何学? 如何避免教师单向的自我 主张表达? 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 发生?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教与学的目的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

3、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 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差距与需要,而不是教师的 差距与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 学习需要分析首先并不是为了决策,更重要的是为 了教学诊断。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 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是学习者 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所以学习需要分析是 教学设计过程的重要起点和依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在认

4、知发展理 论中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 两种,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 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达到 的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 的解决问题的潜能,即经过教学 使学生所能获得的能力,二者之 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自我努力自我努力 教教 师师 引引 导导 学生成长学生成长 现有水平 习后水平1 习后水平2 二者关联性 学生 自我努力 教师 外在引导 学生 习后水平 学生现有水平 最近发展区学习需要 家庭期望 学校期望 社会期望 个人期望 学生目前状况 期望状况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重要意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正是为了学习者在信息 化学习环境中的需要目标达成,而用于控制 教学节奏、教学方向、

5、教学过程,旨在促进 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 。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价值观 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 南京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比利时罗汶大学 校园雕塑 客观主义学习理念:知识灌输客观主义学习理念:知识灌输 知识形成-教中学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知识自我建构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知识自我建构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知识自我建构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知识自我建构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备课 = 写教案 上课 = 讲教材 教 师 学生 教材 教材解读、内容说明;评价单一、注重结果 主

6、导思想:教 实践主体:教师 传统教学 二、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注意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 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 教学设计。 区别 传统的教案编写是面向知识点,以讲 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 源的设计。突出“学”。 关注“教”还是关注“学”?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为了促进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中,师生 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源而 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信息化教学 特点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丰富的资源支持 良好的媒体环境 合理的教与学的过程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习

7、,依据学习者特征和 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 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 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资 源 学 生 环 境 问题主线、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 主导思想:学 实践主体:学生 教师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理念转变 从静态从静态教学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设计,转变为动态信息信息设计,设计, 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兴趣 从传统从传统教案编写教案编写,转变为转变为过程和资源过程和资源设设 计,让解读教材变为引导知识学习计,让解读教材变为引导知识学习 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 关

8、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综合素质提升关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综合素质提升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重点 关注学习过程 教师:服务、支持、指导、帮助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集体研讨、经验分享、共同进步 基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基于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分类 课程设计 课堂设计课堂设计课堂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u 全面细致的了解学习对象 u 有针对性的先期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u 深入透彻的研读教材 u 找准教材与课标的契合点,确定总体学习目标 u 寻找理念支撑,预先进行理论假设

9、u 依据教材和课标、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 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u 合理分解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规划课时 u 根据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教学内容 u 课程教学的整体结构设计(图形展示) 基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举例:概念地图举例:概念地图 思维导图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w 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 情境中体验和灵活应用知识。 w 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 究活 动的主线,在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 学习策略。 w 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 的有效性。(资源、方法) 基于课堂的信

10、息化教学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w 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激励学习。 w 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 w 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 w 原则7:鼓励项目性、协作探究式学习,使学习方式 多样化。 基于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 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进行科学缜密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方式、方法及流程的集合,是具有可实 践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程序。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设计研究设计研究 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

11、可 能出现的设计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 案,并且,在实现设计最终方案的过程 中,根据形势的可能发展和变化来制定 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 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方案的方案 评价方案的 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 计评价 形成性/过程 性评价 结果性/总结 性评价 学习者特 征分析 学习环境 分析 学习目标 确定 学习内容 确定 媒体/工具 选择 资源选择/ 开发 策略制定教学/学习 任务 学习需要 分析 设计研究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学生利用媒体操作、学习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符号 表示的意义 教学活动流程图的符号教学活动流程图的符号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12、编制方法 显性知识 合作类学习资源 探究类学习资源 授导类学习资源获取类学习资源 表达类学习资源 社会化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显 性 知 识 组合化 隐性知识 外化 显 性 知 识 显性知识 内化 隐 性 知 识 信息化学习 资源新分类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重视资源 选择和情 景创设 重视资源选择和情景创设 u 创设故事情境。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 ”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 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 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u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 设障立疑,问题应该真实、生活化。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

13、法 重视资源选择和情景创设 u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 设障立疑,问题应该真实、生活化。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重视资源选择和情景创设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重视资源选择和情景创设 情境创设问题 u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 设障立疑,问题应该真实、生活化。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u 创设模拟实践情境。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制方法 重视资源选择和情景创设 历史学家 研究该国或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和人口 状况,确定造成目前这种饥饿状况的各 种因素。调查每个国家的面貌,除了确 定上面这些因素,还要了解每个国家的 出生率和

14、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 望值、儿童的道德水准以及其它相关的 重要统计资料 政治学家 调查造成该国饥饿问题的政 治、法律和经济因素,明确 该国的管理模式和影响以上 方面的各种因素和人。要了 解世界各国的概况,请看CIA 世界实况录。 营养学家 明确饥饿对人口造成的影响,包括疾 病、营养不足以及改善营养不足的食 品来源。根据世界健康组织和营养不 良的流行的相关规定和信息,通过确 定营养充足的基本标准获得一种粮食 观。 新闻记者 及时报道食物缺乏所带来的直 接后果,其中包括人员伤亡、 国家和地区目前的救济活动和 食品援助运输工作以及进行中 的救援行动计划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普通老百姓如何对待? 祝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