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的行程)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321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溪的行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溪的行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溪的行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溪的行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溪的行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溪的行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溪的行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课题内容小溪的行程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班级旅游10-3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旅游专业一年级三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态度积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匆匆、春等散文,对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形式和意境美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会。学生上节课已经通读了小溪的行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受了小溪具体的形象。初步体会了作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为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教材定位于中职学生,结构新颖,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书中所选课文内容丰

2、富、新颖,更加富有时代感。小溪的行程属于散文阅读与鉴赏课。在这篇散文里,刘增山从崭新的角度,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能够给学生在面对选择时给予启迪,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刘增山散文的写作特点。2.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3.能够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分析文章的修辞,把握作者的写作特色。4.能够正确认识逆境,逐步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意蕴;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

3、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5分钟)用刘增山生命的设计中的语句导入,“聂鲁达说过,人生是一条河流。人生若真的是一条河流该有多好,尽管行程是弯曲的,征途是坎坷的,命运是多难的。但它却从来不会为死亡忧虑,而且越是在生命的尽头,越会更加雄壮,更加年轻,更加磅礴,而对大海的吞没,它没有丝毫的迟疑,它深深地懂得:浩荡的大海,不仅不会将它毁灭,还会给他一个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走向坟墓。”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走向坟墓呢?当我们遇到人生坎坷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呢?又为什么说刘增山的散文是“人生散文”呢?让我们继续分析小溪的行程的艺术特色以及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认真听老师介绍刘增山

4、的其他散文,在脑海中形成对作者写作特色大概的了解,引发思考。引入分析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写作特色(35分钟)(一)拟人自述,托物言志提出问题,并且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回答之后再加以补充和总结。问题: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明确:拟人化手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飞翔起联想的彩翼,以抒发主题情思为线,把自然物与“我”的情愫融为一体。(二)品味小溪的语言以小溪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再利用多媒体呈现小溪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1.没人能体会谨小慎微的小溪的生活状态,没人能读出我的心声。指导学生找出描

5、述小溪“谨小慎微”生活状态的句子,品读该段落,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语音语调,练习“叠词”的读法。 叠词:突出小溪谨慎的做人态度,所以阅读时应重点在第二个字上,语气轻,语调是降调。(音乐美)叠词和排比的运用也从多方面强化形象,多角度丰富小溪的内涵。2.大家能读出我腾飞后重新认识自我时的喜悦之情吗?教师指导学生找到七个“我从来没有发现”所在的段落,先自由朗读,再齐读。气势磅礴,“情感洋溢于声调之间,气脉动荡于节奏之内”。(节奏美)3.有特点的比喻句:例子:a.我像一条惧怕捕蛇者的曲曲弯弯的小蛇,匍匐着向前蠕动,蜿蜒着向前爬行。b.猛然间,爬行的我,一下子直立起来,我从匍匐的小蛇,变成凌空腾飞的龙。教

6、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说说这样的小溪是什么形态的,教师再播放画面和音乐,帮助学生感悟。(画面美)总结:1.叠词、排比等运用多方面强化形象,多角度丰富内涵,同时达到音乐美。2.“情感洋溢于声调之间,气脉动荡于节奏之内”。3.把比喻的珍珠坠在曲折的感情线谱上,形成腾挪变化的画面。(三)在谋篇布局上,善于设置文眼来提挈全篇教师提出问题:大家也为“我”的成长而高兴吧?听了“我”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先引导学生谈谈启示,小溪寓意自我,行程寓意命运甚至是厄运,我们在厄运的面前莫驻足,要跨过去便是命运的转机,这也正是主旨。(四)作者的生活经历教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对人生有如

7、此感悟的缘由。学生理解逆境能够磨练意志,锻造人才。不怕厄运,面对人生要真诚、勇敢、坚忍不拔。思考并回答问题。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共同分析叠词的用法。自由朗读课文,再齐读课文。两名同学说说比喻句的特点。几名学生发言。倾听,并做好笔记。使学生大体了解拟人自述的手法并理解作者“言志”的效果。通过阅读,使学生在读和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语言的音乐美、节奏强等特点。使学生从课文内容及排比句式上进一步体会音调、节奏的特色。通过分析比喻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文章中画面美这一特色。通过思考发言让学生认识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写作特点。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讲解,使学生更深地认识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8、。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文章的写作特色,再适当加以补充。借助板书和投影总结本课重要内容。四、作业(2分钟)1.朗读课文,背诵“我谨小慎微地活着”和“想不到,等待我的并不是毁灭”两个自然段。2.阅读溪水,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李汉荣的写作风格。记好作业。使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小溪的行程刘增山一、 拟人自诉、托物言志二、 音乐 小溪 行程节奏 美 自我 命运画面 三、设置文眼,提掣全篇作者简介:卢姝静,女,现任昌平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课题内容小溪的行程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班级2012级综合机械专业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该班是

9、综合机械专业班,全班都是男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掌握得比较薄弱,个别学生甚至连字音都不清楚,字词的积累也有限,语言组织能力一般。虽然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深入文本,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尚不足。平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外也不爱阅读,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窄。教材分析小溪的行程属于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该文从崭新的角度,以诗一般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语言隽永。学生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得到启迪,有益于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理解文章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

10、意图。3.诵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4.熏陶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理解文章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教读法、点拨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感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4分钟)介绍名人李嘉诚的奋斗历程。小结:李嘉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在厄运面前,他没有怨天尤人,驻足不前,而是吸取教训,善于钻研学习,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最终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凡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像李嘉诚一样饱经磨难,备尝艰辛。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同学们,我

11、们如果不想在逆境中沉沦,那么就应该直面逆境,奋起抗争,只要我们能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冲出逆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散文小溪的行程。学生聆听、谈感悟,分组交流。以名人事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二、了解作者(3分钟)请学生介绍作者:刘增山,河南滑县人,196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当代著名作家、经济学家、企业文化战略研究专家。曾任邯郸散文报总编,中国纺织报社经纬风流丛书副主编等。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生命风景线、山海魂、岁月等。散文秋魂、小溪的行程、祖国,假如你是一棵银杏等入选中学、大学教材,被译为多种文字。其

12、作品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河北省文学振兴奖等。刘增山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冰心老人亲自介绍其加入中国作协,称:“刘增山的作品优美而真实,是新时代人生散文的一派新流,影响着我们这个有着诸多缺憾的世界。”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途径筛选、获取信息。三、检查预习(5分钟)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汩汩、气馁、浩淼、恣意、横亘、涟漪、忧悒、踌躇、唯唯诺诺、妄自菲薄、真知灼见注音、解释,齐读。学生独立完成。针对该班学生字词基础薄弱的问题,安排课前预习环节。四、整体感悟(15分钟)学生听课文录音,思考:1.小溪在“行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结:小溪

13、由一个自卑、委曲求全、受尽凌辱的弱者变为懂得如何摆脱厄运捉弄、如何自立自荣的强者。变化的原因是: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跨过去了,赢得了命运的转机,获得了新生。2.作者是怎样紧扣小溪的“行程”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的?小结:文章随着“小溪的行程”逐层深入地写出了对人生的体验。当小溪在山上蜿蜒爬行时,小溪是“谨小慎微”的;当小溪面对万丈悬崖时,小溪是忧悒惶恐的;当小溪坠下悬崖,直立起来,成为瀑布时,小溪发现自己体内原来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崇高的价值。当再次面对遥遥的征程时,小溪决定高唱生命的进行曲向前奔去。3.小溪在不断地前行时,遇到了艰难和抉择,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小结:在生活的激流

14、中,在厄运的痛击面前,“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地苟活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踌躇、忧悒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勇敢地“跨过去”,才会赢得命运的转机。听录音后,分小组讨论,用线条勾出相关句子,然后回答问题。整体感知文本。五、品味语言(16分钟)1.分组朗读第1-2自然段,注意读出自卑、怯懦的感情。思考:问题1:“我纤小,我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比起奔腾的大河,我是细线一缕;比起无涯的大海,我是沧海一滴;比起浩淼的湖泊,我是淡淡的涟漪。”将这句话改为“我纤小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哪里比得上大河、大海和湖泊”,不是更简洁一些吗?小结:虽然文字上是简洁一些,但不好。原句将“我纤小柔弱”分成两个短句,又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将“我”与“奔腾的大河”、“无涯的大海”、“浩淼的湖泊”作对比,目的是极力渲染自己是如何的“纤小”和“柔弱”,为后文写自己的怯弱、自卑张本。改后则难以达到此目的。问题2:“杂草苦蒿任意将我掩没;牛羊驴马肆意将我践踏;砂石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