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8048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修改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四川 黄平科/设计【说明】本诗歌鉴赏试题,均为原创设计,除贵刊外,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宋 词(一)北宋词。1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1)这首词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试作简要分析。(2)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先写花,点明时令。诗人选择“芙蓉”“金菊”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来临时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景、近景结合,由花而树,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而树上红叶则充分体现了时令特征;写“红树间疏黄”,色彩浓淡相宜

2、,色调丰富,意境优美。下片,由陆地到水面,由地面到天空,一“淡”一“长”,突出了秋水波光澄澈、秋空辽阔无际的特点。(2)通过写自己面对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张先飘尽寒梅,笑粉蝶、游峰未觉。渐迤逦、山明水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着。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注】“晴鸽春寒薄”句:像晴空飞翔的鸽子,从云端里,从微风中,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铃声。又像调舌的幼莺,透过还略带轻寒的空气,送来一声声婉转娇啼。写女子

3、歌声的美妙动听。锦绣闹妆:写春光的美丽。(1)这首词的结构精巧,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词中写景抒情,其中“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两句,意蕴丰富,尤具表现力,请加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这首词,可分为三个层次。上阕为第一层,回忆初恋时节及欢情。下阕前四句为第二层,写现在缅怀旧欢的感受。其余为第三层,又进入追忆之中,并暗示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结构上,打破时间顺序,交替运用“追忆现实追忆”的错综安排,收到了抒情中含有故事味的效果。)(2)经过春雨滋润,小桃初绽花蕾,但还未红透;与烟轻舞的新柳,袅袅青青。词人极写春光之美,富有勃勃生机,并非闲笔。意在以景衬情,小桃、

4、新柳的特写,不仅烘托了在这美丽春天里成长的爱情的美好,而且也暗示女子正处于豆蔻年华和她美丽的神貌。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 龙 吟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1)刘熙载艺概评论这首诗时说过,词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首词写法的特点:一笔两写,亦花亦人,人花互映。应该是哪句话?(2)这是一首咏物词,它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1)“似花还似非花”。(2)

5、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意思相同即可)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行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词的上阕,既说“别后不知君行远”,下面又说“渐行渐远渐无书”,是否矛盾?为什么?(2)下阕“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两句,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过程?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两句看似矛盾,但细细体会,不难看出,思妇大约是接到的书信愈来愈少,终至于无,故既猜想所思之人“渐行渐远”,又聊以此自我宽慰:“无书”并非其他变故(如心有他属,寻花问柳

6、等),仅仅离家甚远,书信不通而已。这样写,把思妇的矛盾、复杂、细腻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十分传神,耐人寻味。(2)思妇绝望之际,“故欹单枕梦中寻”,因为梦境虽虚幻,毕竟可以稍解惆怅。但“梦又不成灯又烬”,顷刻间,这点可怜的盼望又梦断灯灭。单枕孤栖,已感凄凉;但有油灯相伴,尚可带来些许温暖,驱除几分岑寂;若灯花双结,还能使内心萌发朦胧却聊以自慰的希望。然而现在,连这点可怜的希望也已经破灭!这些描写,把女主人公内心的哀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一字一泪。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

7、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新社:指春社日,古代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人观察到燕子春社时来。日长:春社后日照长了。巧笑:语出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女子笑得很美。斗草:古代一种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参考答案】(1)色彩明丽。“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色之美。视觉、听觉结合。“池上碧苔”写所见,“叶底黄鹂”所闻,突出春声之美。动静结合。“池上碧苔”,写静景;“叶底黄鹂”,写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充

8、满闲情逸趣的幽静的环境。(答题时,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即可。)(2)这首词刻画人物形象,纯用白描,以“斗草”游戏为中心,写人物的动作、心理。“巧笑”,写出“东邻”姑娘聪明而调皮的神气;“笑从双脸生”,将“笑”又刻画得自然天真。因“斗草”而赢的这种“笑”,如特写镜头,展示了少女如水晶般纯真的心灵和超脱功利的、纯洁的乡村少女的幸福。而想起“昨宵春梦”时的喜悦心理,突出了少女的性格特征。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魄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注】拚却:甘愿。银釭:银制的灯具。(1)这首

9、词抒写情人别后重逢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为什么先写过去两人相处的欢乐?(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用语工巧,试加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这首词,写别后重逢之喜。上片先叙写当年相逢时欢聚痛饮的情景,通过劝饮、醉酒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男女双方柔情蜜意,依依难舍,为下片写重逢之喜做铺垫。(2)“舞低”二句,描写歌舞盛况,渲染欢乐场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欢度良宵的情景。对仗工整,结构新巧,历来为人所传诵。“低”指月沉,“尽”指歌歇。在杨柳环绕的高楼,翩翩起舞,直到月落西沉;摇动桃花扇,引吭高歌,直至扇下风定。借时间的推移,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歌舞的尽态极妍。既借风月表现歌舞之美,又以

10、风月的停歇西沉,极写通宵的狂欢,可谓工巧之至。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离亭燕孙浩然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漫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霁:雨雪后放晴。亚:压。怅望:怅然想望。(1)这首词以“江”为中心,描写了与“江”有关的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慨?(2)历代词人考略说这首词的末尾两句的意境“极苍凉萧远之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的内容赏析。【参考答案】(1)这首词描写了与“江”有关的江上之“天”、天上之“光”,江边之“树”、江滩上的“荻花”,江外的“竹篱茅舍”、“

11、酒旗”,江面上的“渔人”、江外山上的“樵夫”,以及立足的“层楼”。在这一系列的画面中,蕴涵着浓重的历史兴亡之感。(2)“层楼怅望”是全词写景的凭借,“向秋潇洒”之景,都是“倚层楼”怅望所见。夕阳西下,作者独倚“层楼”,夕阳无言,客人默默,多少感慨,多少情怀,在这静默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自然景色的苍茫冷寂和人的感情的低沉悲伤,浑然无迹,融为一体。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故人王诜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注】王诜(shn):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工书画,词

12、亦清丽。向夜阑:临近夜深,天欲破晓之时。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1)上阕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语言色彩和情味极佳,试以“懒”字为例,作简要分析。(2)结尾三句,以景结情,韵味无穷。分别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夜阑人静,忽然从酒醉中醒来,怅然若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而出。与温庭筠词中的“懒起画蛾眉”之“懒”,异曲同工。(2)下片写别后相思。“海棠开后”三句,一句一境,韵味无穷: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形单影只,不免自伤,芳华易逝,境亦惨矣!双燕来时,庭院寂然,亦反衬故人未归。时值黄昏,更觉

13、凄凉。“黄昏庭院”句,把前两种意境融为一体。句句情余言外,又为“东风泪眼”作注脚。令人玩味不尽。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飞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蛰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此词作于在黄州任上。(1)词的上阕多角度写景,十分鲜明生动。请举例分析。(2)这首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说明。【参考答案】(1)上阕多角度写景: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

14、;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2)这首词刻画了一位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杖藜徐步”写出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态;而“又”和“浮生”,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背飞双燕:双燕相

15、背向云边飞去。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称朋友离别为“劳燕分飞”。尊:酒杯。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春:典出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两句中的“寒”和“独”字各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念远怀友之情的?【参考答案】(1)着一“寒”字,将视觉感受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仅为一人,又流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首先写光阴荏苒,转眼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消愁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以衬托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其次,从对面着笔,运用典故,想象老友也同我一样,天天登高望远,即使风雪阻隔,一定会寄给我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样,念远怀友之情表现得浓烈而蕴藉。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