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7991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级二单元教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五故乡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要生字词、文学知识,背诵重点段落。2了解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主题的技巧。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两遍,查字典解决不会读和不懂的字词。2、查资料,收集整理能反映1921年前后的社会状况的文字图片等。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乡是一支美丽的歌谣。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也留下了我们最美的梦。“大海啊,大海,我的故乡”让我们几代人心驰神往,在歌声中倾诉着对故乡的思念。今天让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墨中,去看看他眼中的故乡吧。推进新课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2、讨论课文段落。小说以时间为

2、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的原因及心情。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的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二人物评说,理解作者情

3、感基调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明确:悲哀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一)故乡之景。1、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找出令“我”悲哀的原因。重点阅读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注意重读“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等词语。朗读指导:读这一部分要低级、哀伤,饱含震惊、幻灭之痛。2、对比阅读“记忆中的故乡”的部分,注意其中“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朗读指导:读这部分要欢快、流畅,充满新奇、神往之感。(板书:蓝天、明月;阴晦、萧索)(二)故乡之人。1、故乡哪些人的什么变化最令“我”心痛?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小说展开细致深入的阅读。2、学生交流讨论

4、成果。讨论主要围绕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展开,也可以涉及宏儿和水生。(三)这些人物身上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小组讨论。明确:“我”是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是当时社会进步希望之所在。闰土是当时广大农民的代表,他们被损害而又愚昧、麻木、无知。而“杨二嫂”则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的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淳厚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三逆向思维,深化情感基调1、全文的底色是沉重和悲哀的,那么有没有一点亮色呢?学生思考,

5、讨论,回答。教师梳理归纳: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出了理想中富足、美丽、充满活力的家乡,并且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希望又是什么呢?鲁迅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希望的存在比为“路的开创”,含义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看去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干,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2、朗读结尾的三段文字,特别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要求齐读背诵。四写作手法盘点师引领学生共同归纳文章写法,预设如下:1、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2、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3、运用准确的语言表现人物。4、第一人称叙述。五本课小结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板书设计过去现在景物:蓝天明月阴晦人物:闰土能干快乐麻木辛苦杨二嫂漂亮平和庸俗卑劣教学反思(略)六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

7、标1、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教学重点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能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来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1、课前语:金钱与亲情讨论,师生共同进行。2、总结预习情况:课前我们预习了这篇小说,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故事情节(师生共同研讨),教师板书:于勒败恐怖富希望穷恐怖仇恨3、课文分析(1)找出有关语言、行动、神态的语句(2)分析揭示了什么心理(3)分析刻画了什么性格要求:第一要紧扣关键词语第二联系上下文句现在我们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来学习这种阅读方

8、法。由情节引出:(1)菲利普夫妇动作:恐怖的心理希望的心理语言体现性格:自私、贪婪、庸俗(2)分析菲利普一家坐着船去哲尔赛岛旅行时,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的情形。教师提问(出示影片):菲利普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的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他怎么说的?有什么心理?母亲怎样说?有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心理?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归纳:语言、动作、神态揭示心理,刻画性格:虚荣(板书)(3)学生分角色读课文。(4)教师提问题(出示影片,学生讨论: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穷于勒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怎样?揭示了他们怎样变化的心理?刻画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板书)性格:虚荣、冷酷、势力(5)教师提问:你

9、觉得哪一段文字写得精彩、传神?给大家推荐一段,说出为什么?(6)教师总结:菲利普夫妇衡量于勒是否是自己的亲弟弟,尺子就一把金钱,惟钱是亲。这足以看出他俩的人生哲学就是金钱至上。画线然后总结:是十足的拜金主义。再点明组成的为一副对联,横批为:拜金主义。(7)学生讨论(分小组):菲利普夫妇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通过你的想象让人物在你脑海中“活”起来,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抽学生表演菲利普夫妇、于勒)。(8)教师提问: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我们怎样认识的?用了什么方法?4、做练习当场检验: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两段课外小说片段。5、布置课后作业:每人找一段有关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10、的小说片段,对其中人物进行分析。教学反思(略)七在烈日和暴雨下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2、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3、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并模仿写作。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学习1、认真反复阅读课文,预习课内生字词。2、认识作家老舍,了解其生平、作品、风格等。3、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骆驼祥子这本书,能简单地介绍本书的内容。课堂学习一课前

11、导入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大家对生动有趣的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小说如此吸引大家,这和它的构成是分不开的。人物、情节、环境构成了我们喜欢阅读的生动的小说。没有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小说也许就不那么吸引人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节选,并且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来更深入地品位小说的精妙。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本文在环境描写方面的魅力,学习坐着的写作方法,以后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作文创作中使用起来。大家了解老舍先生吗?学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作者情况,教师可做适当补充。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有同学读过吗?能不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简介故事内容,教师在点评中要

1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针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评价。二人物篇1、听了同学的介绍,结合你预习时的阅读,请大家谈谈你对祥子这个人物的看法。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不必局限于节选内容,可以扩大到全书范围。2、大家对祥子充满了同情,是因为文中的祥子处于十分让人同情的环境之中。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出祥子当时的悲惨处境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入理解语句。3、在如此悲苦的生活挣扎的祥子,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的?学生活动:请从文中找出对祥子心情的描写,并且带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4、为什么文中的祥子处境这么悲惨?是因为烈日或者暴雨吗

13、?我们大家也许同样的有淋雨暴晒的经历,难道我们也如祥子一样悲惨吗?学生活动:深入探究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源。三环境篇1、同学们看到了在祥子生活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是冷漠无情的,这样的旧社会造成了祥子和其它许多车夫的悲惨命运,更造成了无数穷苦的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2、通过以上分析,尝试概括文章主题思想。参考:课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3、同学们,一篇小说的“环境”不仅指“社会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通过阅读,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本文的自然环境是直接导致祥子陷入

14、困境的原因。那么,我们也来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精妙地描写自然环境的。学生活动:再次认真阅读文本,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作者的描写有哪些特点可供我们学习。课后学习认真阅读文本,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作者的描写有哪些特点可供学习。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环境篇1、作者老舍是如何讲“烈日”这一自然现象生动地表现于纸上的?学生活动: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参考:正面描写“太阳”“砖窑”“阳光”侧面描写“柳叶打卷”“柳枝低垂”“马路发着白光”“便道飞起灰沙阵”“柏油路晒化”“狗”“骡马”盛夏街头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烘托“烈日”“干燥、烫手、憋闷”“喘不过气来”“刺目、难听、腥臭味”其它车夫

15、不敢出门、不敢快跑、抢水喝 _人们感受和反应渲染“烈日”2、让我们再来看看“暴雨”,作家老舍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现暴雨呢?学生活动: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并归纳“烈日”和“暴雨”两部分写法的不同。参考:柳枝:微微地动了一下飘洒地横摆随风狂舞惊疑不定横着飞(实写风,间接描写)鱼:雨星雨点雨道(借助比喻进行描写,直接描写)教师总结“烈日”、“暴雨”两个段落的写作特点。学生活动:朗读你认为描写地最传神的语段,体会本文景物描写的魅力。二总结探讨篇1、如果把这个节选的题目改成“在恶劣的环境下”,你觉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意见和理由。2、教师总结文中景物描写的魅力和作用,希望学生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本文通过描写“烈日”和“暴雨”这两种特殊的自然环境,表现了祥子所受的煎熬,为了生计,祥子在“烈日”和“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