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犹忆李将军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7956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今犹忆李将军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至今犹忆李将军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至今犹忆李将军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至今犹忆李将军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至今犹忆李将军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至今犹忆李将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今犹忆李将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广难封的原因探讨503王港励 李广,汉代名将,战场上所向披靡,“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匈奴兵畏惧汉军,最惧李广,号为“飞将军”。他战功显赫,但偏偏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悲情人物。李广一生的使命便是同匈奴作战,对汉忠心耿耿,却因一次不该归责于他的失利,而“引刀自刭”,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有射箭之能,有韬略之才的将军,却无封侯之命呢?其一.但看李广本人,家世清白,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击胡,历三朝与匈奴交兵数十次,爱兵如子,清廉爱士,这本没有什么。只是只是太过坦率正直往往难以在朝堂之上立足。讷口少言,自负其才,不懂得将自己光芒收放直如;心胸狭窄,不懂得广结人脉,于是他纵横官场这多么年,能做个

2、将军就不错了,别有用心之人早就不知道明着暗着害了李广多少次了。刀剑杀人于有形,阴谋害人于无形,他的自负在一言一行中或许早就得罪了高官重臣,否则怎么会盛传李广“数奇”呢?他只晓得兵法上讲究兵不厌诈,却不知人与人之间的两面三刀。再者,李广太过自负,太过要求完美,要求自己百发百中,发即应弦而倒,以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丧失了多少次立功的机会。兵法上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更何况是武帝这位好大喜功的君主,更何况身处那个以人丁多少来论国家实力之时。其二.汉武帝掌握着李广的生死荣辱!武帝好神仙,信方术,所以尽管赏识李广,但对李广“数奇”的说法深信不疑,阴诫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正面交锋,使得这位“飞将军”难有

3、立功之机。再者,武帝好女人,他自己讲能“一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夫人”。武帝在众多将领中最宠爱卫青与霍去病,他们二人都与武帝元朔改革所立皇后卫子夫有亲眷关系,李广生逢武帝宠幸卫后之时,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也是螳臂挡车,胳膊扭不过大腿,败于卫氏集团!武帝偏宠卫青、霍去病,出塞之时,兵多将广,补给充足,期盼他们建立不世奇功,而李广出塞,人少不说,而且粮草缺乏,后继无援,被匈奴兵俘虏也情有可缘,可是武帝却容忍不了这样的失败,让李广赎金免死,贬为庶民。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武帝用人有关。其三,因武帝重视酷吏,且严峻刑法也迎合武帝治国需要。所以在武帝之时,酷吏如张汤之多以严刑干预政事,冤案频频,诛杀无数。以致李广

4、宁死而不愿复对刀笔之吏。再者,大将军卫青为报私恩,擅自改变部署,导致李广“失道后期”,也是李广自刎的直接原因。以上种种的交汇,李广难封岂非人事哉!至今犹忆李将军探李将军悲剧的根源503 王璞简他,家族世代为将,一生忠心为国;他,机智果敢,才气天下无双;他,廉洁爱士,与士兵同甘共苦。他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征战沙场数十载,却终无大的战功。绝望的他,最终含恨自刎而死。他,就是李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众多悲情英雄中的一位。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又因何而发出?这引人深思。“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这是对李广极高的评价。的确,论军事才能,有谁比得上李将军?论

5、勇气胆识,有谁胜得过李将军?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自负其能,性格上的缺点也随之暴露。他极端地追求完美,“度不中而不发”,使他错失了许多良机,更使军队屡次吃亏受辱;他做事鲁莽,顽固执拗,不顾后果的冒险冲锋,为失败埋下了祸根。与他同时期的将军程不识曾这样评价他:“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他睚眦必报,毫无大将风度,试想,哪个皇帝肯重用一个心胸如此狭隘的人呢?不得不让人反思“飞将军”的真正含义,威武的外表掩盖着一颗自负而狭隘的心,腾飞的将军形象遮蔽了后人的眼睛。当然,性格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文帝曾说:“惜乎,子不遇时。”是啊,在那个时代,苛酷的法令下,李广饱受冤屈;刻薄寡恩的君主,使李广有

6、苦不能言;不重才能,只重背景门路的选官制度,以及皇帝、大臣对于李广是“数奇”的迷信,把李广的忠心拒之门外,使李广不能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亦不能受到重用。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或多或少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心理。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强大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各种势力,君主好大喜功,袒护近亲;大臣们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将领如卫青者,贪图功名,心中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在这重重的利益关系和权力斗争中,一心只为国家,不明官场险恶的李广最终沦为了牺牲品。有功,却被抹去;无过,总被强加。除了人事,“天命”也是一个因素。彼时的汉朝,汉武帝穷兵黩武,与匈奴交战频繁,这看似有利

7、于李广把握机遇,杀敌立功。但当时汉朝却实施以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使李广难以建功封侯。又因李广“飞将军”的名声在外,使其所在之处匈奴“无敢犯者”。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李广与匈奴人正面交战的机会少之又少,又谈何建立军功,更不用说加官晋爵了。终于,在多次希望破灭之后,在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屈辱之中,年逾六十的李广绝望了,崩溃了,他引刀自刭。于是,一个英雄的传奇人生终结了。看似偶然的悲剧结局,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种种因素使李广成为那个时代的悲情英雄。李将军的悲剧无法挽回,但正是有了这些悲情英雄,历史才更显真实,生命才更加饱满!至今犹忆李将军504 郭恒“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戎马一

8、生,誓死对抗匈奴,使得匈奴闻风丧胆。他,技艺精湛,才气无双,胆识超群,遇敌又从容不迫。一心只为报效国家,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一个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却在怒曰:“岂非天哉!”后引力自刎而死。壮哉!悲哉!惜哉! 李将军曾为汉中郎时,文帝叹曰:“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他作为一个盖世英雄却生错了年代,但他没有因此痛恨而惋惜。自己命运是小事,国家命运是大事,因此他企图剿灭匈奴,保卫国家安全,纵使四十余年无升迁也毫无怨言。他虽毫无怨言,但我却为他愤愤不平。汉王朝内部勾心斗角,统治者任人唯亲,把一切名利填满脑际,把所有异己踩在脚下。所以,报国满腔热忱的李将军却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9、。在他们眼中,即使你豪情壮志,神勇无敌,没有他们的思想,不跟着他们的眼色行事,那也是一直蠢羊,蠢得只能为人替罪的羔羊,但做替罪羊还嫌运气不好,这是不是太过分了?所有的这些李将军都看出来了罢,但他不想因此损害国家大业,不想因此毁灭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他也不想因为这些心灵扭曲的人破灭他一生的理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他视死如归。企图用性命来拯救一切。可惜,他太单纯了,小瞧了官员争名夺利的野心。最终,他自杀了。他知道即使拥有它的存在,即使拥有报国的热忱,即使拥有英雄气概,在腐朽的统治者手下,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实现自己应有的梦想。李将军死了,留下了一句:“岂非天哉!”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10、哉?至今犹忆李将军-探讨李将军悲剧根源503 杜星阳在“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感叹李将军的勇武,又听得王勃叹曰“李广难封”,在最终李广含恨自刭的结局之下,不由使我疑惑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一代名将这样悲惨的结局?生不逢时,是最明显、影响极大的因素。在这样安定时代下,我们姑且不论他有没有打仗立功的机会,即使在汉武帝时期有了与匈奴的频繁战争,但对于汉朝的大将来说也无异于用锋利的刀剑去砍木柴,而究竟那把更快一些,又能有多少差别呢?从局势上看汉与匈奴的战争多是汉武帝因为好大喜功而主动进行的侵略,因而李广杀敌的赤诚的爱国之情,对于汉武帝来说不过是他建功立业的工具,并且从后来卫青等人的出征安排可以看出,当下

11、完全认为遇见单于就是有了立功的机会,由此可见战争的价值对于汉武帝,汉王朝,出征将领均无更深更华丽的意义,而以战功封侯进爵,此时更显是一种潜规则的托辞。然后是汉朝苛酷的法制,无论官职大小,有罪则斩,经受牢狱之灾,以金赎罪,变为庶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最终直接导致李广难以再对刀笔之吏,含恨自尽。而在当时他也明白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以他那样的处境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对于李广个人来说,我认为有四方面具体原因造成了他的悲剧:一,杀降兵,斩亭尉,李广在此毫不顾惜他人生命,也正对应卫青对于因为自己而失期的李广毫不体恤。二,认不清自己的位置,作为将军置军士前途生死不顾,只身与猛虎搏斗,带少数兵马与匈

12、奴众兵激战,这是他作为将军的严重失责。三,为虎所伤,为敌所擒,其下士兵多受辱,也表现了李广统帅能力的不足,而对于“飞将军”的称号,“飞”字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李广只身驾快马冲入匈奴军中射杀数众的场景,但我认为飞字是不适合形容一位统率兵马的将军的。四,错误而顽固的相信作战勇猛就是一切,而不能审时度势为自己创造一个真正可以发挥的空间,我认为这是他的严重失误。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这样概括李广的一生,生在了安定繁盛的年代,练就了错误的本领,且自恃其能与时代背景相抗争,终在时代背景的驱使下,因人事而悲情收场。至今犹忆李将军探讨李将军悲剧的根源503 秦冉冉 李广,廉洁爱士,古之良将。古往今来多少诗文都在描写

13、着这位一代名将:王昌龄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尊称李广为龙城飞将,充分体现了他的有勇有谋;崔道融有诗言“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写出了李广的射箭天赋;而汉文帝也感叹“惜乎,子不遇时!”与典属国公孙昆的“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位才气逼人,具有超凡的射箭天赋,而又怀有报国的热忱之心的李将军,最终也只落得了饮恨于“难封”然后自刎而死的悲惨下场。其中原因自是有多个方面,以下就探讨“李广难封”的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成就李广的是他突出的射箭天赋,而这项令万千人羡慕不已的才能,反而导致了他性格中的一大弱点自负。自恃有不凡之才,李广便自命清高,不可一

14、世。在几次作战时只顾自己大显身手勇猛杀敌,殊不知自己打胜的几场战役几乎都是单打单,等打等,多打少,真正以少胜多的战役寥寥可数。而且射箭天赋让他忽略了一些自己真正该去做的事情。所以,这项才能给李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其次,便是李广的性格原因。李广因霸陵尉的一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便心怀私恨,日后寻找机会杀了他。像史记评林中也有说到:“广之不候,非数奇也,孝文知之深矣。怀私恨以斩霸陵尉,岂大将军之度哉?”。这些都反映出了李广的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暴戾和缺乏独当一面的战略才能。这是第二个原因。 然后,是外部原因。其一李广运气不好,打得漂亮的都是小规模的战争,

15、真正大规模却表现平平。其二李广生不逢时,年轻气盛时国库空虚,李广打仗只能以守为主,体现不出他的军事才能,而且日后推荐他的重臣很少,汉文帝也不相信他;然后汉朝民富国强时可以担负得起了,但李广已老。其三汉代法令过于苛酷,一句“当斩,赎为庶人”就把李广从将军变成了平民。其次当时的皇帝好大喜功,刻薄寡恩,官吏的残酷狡诈,等等。这是第三个原因。 总的来说,“李广难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上面列举到的以外,还有李广政治头脑的缺乏,功利之心过于强盛,心态的不平和。这一切都共同造就了“李广难封”。 其情虽可悯,其理实难喻。 至今犹忆李将军探李将军悲剧根源503 冯子亭他,是家族世代为将的李将军;他,是机智果敢

16、斗猛虎的李将军;他,是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李将军;他,是廉洁爱士,忠诚爱国的李将军。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满身的胆量无处施展,满腔的抱负无法实现,卒而无功的他,含恨自刎而死。这样的结局,究竟是不是偶然呢?我想,要用史料来印证。“惜乎,子不遇时!”“得李广必生致之。”文帝的惋惜与单于的命令道出了李将军悲剧的人为因素。刻薄寡恩的君主不据实情将逃归的李广下吏,贬李广为庶民;昏庸迷信的皇帝借“数奇”这种阴暗的理由把李广的忠心拒之门外;自私贪婪的汉武帝,以权谋私,总是把最好的机会留给卫青霍去病,只因他们与自己宠幸的皇后关系特别。屡战屡败的李广,像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自己的忠心一片,为何换来如此下场?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也必将是其衰亡的开始。在这个汉朝最为繁盛的年代,滋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