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与健康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78400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气与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气与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元气与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元气与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元气与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气与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气与健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人不吃饭能活20天;一个人不喝水能活7天;一个人不睡觉最多支持5天;一个人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只能存活3分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我们每天要消耗12公斤的新鲜空气,相对于水和食品来说,空气是人体最大的消耗品。水和食物我们可以选择,但对于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无法选

2、择的。在清晨起床时,我们经常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必须要马上开窗换气,改善居室的通风;在开会人多时,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头昏脑涨,无论如何也要出去透透空气;如果遇到抽烟的人时,我们更会感到呼吸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缺乏,造成人的大脑供养不足,可导致思维迟顿、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引起高血压、中风等疾病。而这当中对人最重要的,就是元气。一、元气的含义元气,最早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说”始见于冠子,其泰金录载:“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神圣乘于道德,以究其理”。元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指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成的本原物质,天地阴阳二气是元气的存在形式,阴

3、阳二气合和方能生成宇宙万物和人类。先秦时期诸多气论,如“冲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精气”、“元气”等学说,至两汉时期被“元气说”同化而发展为“元气本原论”。如西汉董仲舒论述道:“元者,始也”(春秋繁露王道),“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其后至东汉王充论衡,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开“气本论”哲学之先河。北宋张载的正蒙指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气本体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气的存在形式。从而将以气为最高范畴的“气一元论”哲学推向发展高峰。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经由历

4、代医家的阐释与辨析,逐渐形成了中医学中独特的元气理论。“元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一般公认的定义为:“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和原动力;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又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中医学所说的元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二、中医元气理论的源流在早期医籍经典中,难经首论

5、“元气”与“原气”,并在丰富和发展内经精气、真气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以肾命门元气三焦为轴心的人体生命系统理论,如难经十四难曰:“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后世有关命门、原气、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真阴、真阳及其与肾的关系等论述,均源于难经和内经。难经创立的肾命门元气说,是对内经肾精气(真气)说的丰富与发展。真气与元气在人体“天真本原之气”及生命原动力意义上是相通的,故后世又称之“真元之气”或“元真之气”。后世医家在深入领会内经、难经关于元气的论述基础之上,结合各自的医疗实践,从多方面丰富发

6、展了中医学的元气理论。特别是明代,在宋明理学特别是道家学术的影响下,随着温补学派的兴起,命门元气理论逐渐被发展和完善。明代关于命门元气学说的大讨论,不仅深化了中医理论思维,促进了临床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养生学的繁荣,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人体元气的起源,后世医家皆以肾间命门为原气所系之处,据医书考证,原气之起源,聚精于丹田(气海)是共同的认识。元滑寿难经本义注云:“以原气赖其导引,潜行默运一身之中,无或间断也”。又据难经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所以元气是起源于肾间命门,经三焦而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元气命门、三

7、焦和十二经脉到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脏腑气化的作用。早在内经就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元气与正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正气之蓄,即为元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元气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正气强盛,血气充盈,则人体内脏功能正常,外邪无从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故萧京曰:“一身阴阳表里经络脏腑,总由一气贯通,故气实则五脏亦实,皮毛便固,六气难侵,气虚则皮毛并虚,六气虽不入而五脏自生招感。”进而又提出了“六气之入,未有不先于元气虚弱”的五脏内伤。即“劳倦不能耐,则肺之元气虚;思虑不能固,则心之元气虚;饮食不能运,则脾之元气虚;

8、智谋不能决,则肝之元气虚;精血不能充,则肾之元气虚。”人体元气不足,正气虚弱,机体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超出了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病邪就乘虚侵入,而发生疾病。综上所述,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其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和命门,但又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气的不断滋养。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损耗,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另外元气的特性中既有遗传的因素,又有成长环境、饮食、精神、意外打击等方面的烙印,所以人体元气的这种特性又在一

9、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趋向性及转归。三、中医的发展与国际化近现代,1996年开始中医基础理论有了创造性的发展,邓宇等揭示了“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新加坡近20年来,中医药益发成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须臾离开。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泰国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

10、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我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后,汉方医学在日本发展迅速起来。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

11、,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充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首先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韩国目前韩国在国内已家喻户晓,其政府将中医命名为“韩医”意在“申遗”以窃取中国文化成果。英国英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也是

12、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一般引进外来文化与科技比较慎重。然而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甚为迅速,并成为欧共体的第三大中草药市场。近几年,因中药疗效显著采取默认许可,中医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民众的医疗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中国的医药还受到皇家的信赖,使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余种,其中60%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量达8

13、000万美元,在欧洲名列前茅。但从1995年进口中药的情况来看,英国全年进口中药1043万美元,其中中药材9893吨,计1012万美元,中成药约31万美元,还有很大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德国 德国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对东方的文化了解甚多,当然对古老的中医和针灸也有一走的认讯,普遍持欢迎的态度。德国的针灸医生大多数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经过一定的西医实践后改为学习中医的。他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热衷于东方古老的中医针灸医术,对它们的神秘疗效怀有一种崇敬感,一种是由于德国医生的失业率很高,迫于生计,被迫改为学习中医的;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

14、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过人开始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据一份数据显示,在德国大约有5万个医生从事中医,并且每年有将近200万个患者接受中医的治疗。美国随着针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美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达万余人。1989年全美与针灸有关人数增至2万人。目前仅加州有执照针灸师己达8600人(这些针灸师64%是本科大学毕业生),诊所800多家。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

15、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而很受关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随着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受到美国人的青睐。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加拿大 加拿大中医针灸医疗,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开展的。目前全加拿大约有中医

16、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这些诊所大多为华侨开办的,但都附设药店。在加拿大的中医针灸开业者,经济情况都很好,即使受诊所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这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医针灸医疗在加拿大是深受欢迎的。欧盟中国传统医学最近在欧洲获得重大突破,由于医疗效果显著,保险业者开始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同时经过中医业者的奋斗不懈,欧洲联盟也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四、元气有什么作用?唐荣川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首,后人改为血为气之母。王清任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力,必停留而瘀。阐明了气行血行,气滞血瘀的道理。根据前贤的经典论述,结合实践验证研究,我们认为,元气一部分受之于父母,即先天之气,一部分后天生成,即水谷之气。当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形成胚胎的时候,父母的元气就遗传给这一小生命,从而决定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