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67724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文学史专题(二)》作业考核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文学史专题(二)期末考试 一、 填空题。30分 (每题3分)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愁情绪,表现了初唐诗人崭新的精神面貌。骆宾王用比兴的手法,借咏蝉寄托身世之感的作品是在狱咏蝉。2、盛唐山水诗人除王维之外,还有孟浩然、储光羲、 常建等人。3、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的名篇。其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4、杜甫著名的“三别”诗分别是:新安吏潼关石壕吏。5、韩愈的马说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压抑、遭排斥现象的强烈不满,而柳宗元的寓言名篇三戒则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世态。6、唐代传奇中的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是著名的讽刺小说

2、 ,成语黄粱美梦、南柯一梦即从两篇小说而来。7、柳永最擅长写离情别绪,他著名的雨霖铃词最后几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8、李清照词论的主要观点是 词别是一家 。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中的名句是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9、陆游晚年写了两首哀婉悱恻的沈园,分别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又,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10、元代散曲主要的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二、 名词解释。12分1、唐传奇答:唐传奇是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3、,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 2 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晚唐小说集传奇有关。唐传奇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如莺莺传。 2、江西诗派答: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在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3、三言二拍答:三言二拍是指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

4、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三、简答题。24分(每道8分)1、赏析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有感于诗句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流下了眼泪;鸟也为了人们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心弦震颤。以无情之花鸟的感时念乱,突出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

5、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2、简要谈谈琵琶记的文化意义。答: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一方面要宣传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戏写的动人,3、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抒发因为赵明诚短期的游学、出仕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以及对

6、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她的个性风采,虽有一些感伤,但温婉、清丽、俊朗。李清照后期的词,因为心境的变化,词的内容和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上,多是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有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寂情怀的描写,风格上具有悲怆凄婉的特色。四、论述题。34分(每道17分)高适、岑参边塞诗各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举例具体说明。答:(一)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高适的诗悲中有忧,悲的情感因素大于壮,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而岑参壮中有悲,壮的因素大于悲,诗歌尚巧主景,清丽俊逸。 思想情调、题材上的不同。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

7、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还有一些是揭露了士兵生活和将领的骄奢淫逸,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 相比起高适诗作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岑诗显得较为单一,他的作品缺乏高适广阔的视角和关怀黎民百姓的情怀,这与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以文墨致位宰相,后虽两遭变故,家道中落,但早年孤贫

8、并未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而往日三代为相的富贵显赫在岑参心灵深处亦难以洗刷,故岑参建功立业之心尤为强烈.因此,岑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令人读之倍受鼓舞,精神振奋。(二)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其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

9、与高适不同的是,在题材上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答: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 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菩萨蛮商心亭为叶丞相赋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著名的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

10、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首句即从论语述而中化出。他用散文的句法,同时也遵从词的格律,使词在协律可歌的情况下,气势更为流注奔放,感情更加显得起伏跌宕。在这一方面,他比苏轼取得更大的成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到辛弃疾的语言时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庾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

11、之气。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中,他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登楼远望,只见长江滚滚东逝,而系念中的中原故地却渺远难见,于是一种抚今追昔之情油然而涌上心头。想当年,孙权于汉末群雄纷争之际,“年少万兜鍪”,称霸江东,北拒强曹,成就三国鼎立大业,不失为一代青年英主,致使曹操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如今,国难当头,北伐大业难以实现,孙仲谋这样的英雄又在哪里?在对古人的缅怀中,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和浓郁的怀古伤今之感。 其三,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

12、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

13、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借凭吊历史上和京口有关的孙权、刘裕等人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时无英雄、人物具非、时势消沉的感叹。回首四十三年前自己的抗金经历,而想到如今金人依然猖狂的现实,不由感慨万端、悲愤莫名。最后以廉颇自比,犹有“铅刀冀一割之用”的雄心,十分悲壮。词极为沉郁跌宕、曲折含蓄,但壮怀郁勃、悲愤激切。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这不仅是因为他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还因为他思想的深刻、艺术手法的丰富、他在改革词体方面所作的贡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辛弃疾的词时说:辛弃疾“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充分肯定了“稼轩体”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专题(二) 试卷 共2页(第3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