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

上传人:不吃****猫 文档编号:11867604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考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学前儿童游戏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2游戏期现象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3前练习说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4游

2、戏的个体因素游戏的个体因素是指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主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它使儿童的游戏具有个性的特征。5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是指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氛围,环境创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育目的体现在环境中的过程,以发挥环境的潜在影响作用,以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答: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40至

3、60年代的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作用。2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以人代人和情景转变。答:错误: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即情景转变和内部规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松弛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2)儿童的疲劳需要一定量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3)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4)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2. 学前儿童规则游戏的结构是什么?答:(1)游戏的任务(2

4、)游戏的玩法(3)游戏的规则(4)游戏的结果3. 如何指导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答:(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环境。(2)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3)引导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4)善于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5)保持儿童再做游戏的愿望。4. 福禄倍尔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要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2)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3)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手段。(4)游戏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既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5、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手段。5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有哪些主要观点?答:(1)内部控制(2)内部真实(3)内部动机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举例说明如何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现场指导。答: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2)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3)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2结合实例论述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答:(1)从内容的发展来看,内容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 (2)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4)从研究的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的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又出现了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