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8675860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18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必考文言文(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 内容。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 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2.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 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七上 10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时习: 时常复习。 说: 通“悦”,愉快。 七上 10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时习: 按时复习。 2说: 通“悦”,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 4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 人称代词,我。 6日: 每天。 7三省吾身: 多次自我反省。三,多次。 8必以信: 真实 9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10温故而知

2、新: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知识。 13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14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15诲女: “女”通“汝”,你。 16是知也: 这是聪明的。是,这。“知”通“智”,智慧。 17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德的人就希望和他看齐。 18弘毅: 刚强,勇毅。 19然后知松柏而后凋: 凋谢。 20其恕乎: 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 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按时温习知识,不是愉快的吗?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3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会有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

3、 阅读理解。 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写出本文的六个成语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己

4、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 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 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同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 他人,彼此体谅,促进和谐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 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 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 累一些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 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 乐

5、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 的目的,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 局限性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ji)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俨(y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m)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6、具答之。便要( yo )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八上 21桃花源记 1 选自 。作者 ,又名 , 字 , 朝著名 人。 2 落英: 落花。 3 缤纷: 繁多的样子。

7、4 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 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 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诗 7豁然开朗: 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 8 俨然: 整齐的样子。 10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 互相听到。 12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人。 13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14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15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 (更)不必说。 17具言: 详细地说出。 18叹惋: 感叹惊讶。惋:惊讶。 19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路(回去)。扶:顺着。向:从前的。 20及郡下: 到了。 21诣太守:

8、到了。 22寻向所志: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23遂迷: 终于。 24欣然规往: 计划。 25未果: 没有实现。 26寻病终: 不久。 27后遂无问津者: 探访。津:渡口。 【一词多义】 中 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年间 中间 标记 做标记 作为 对,向 【一词多义】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村中闻有此人 具言所闻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作 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寻找 不久 听说 听到的事情 舍弃 (sh)房舍。 劳作 做 【古今异义】 1鲜美 鲜艳美丽 2开朗 宽阔明亮 3交通 交错相通 4妻子 妻子儿女 5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6无

9、论 (更)不必说 7如此 像这样 8不足为外人道 不值得 【词类活用】 1甚异之 感到诧异。 2欲穷其林 尽,走完。 加点词语解释。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交错相通 与世隔绝的地方 更不必说 不值得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 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世外桃源”是虚构?(原文)。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 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 谓“世外桃源”,请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没有剥削压迫的幸福和平

10、社会; 这在当时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积极意义。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诸葛亮居住的南阳; 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 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 孙悟空住的花果山。 八上 26三峡 1作者 , 朝地理学家,撰写 。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 3亭午: 正午。 4夜分: 半夜。 5不见曦月: 太阳。 6夏水襄陵: 漫上。 7 沿 溯: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8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10不以疾也: 快。 11素湍: 白色的急流。 12回清: 回旋的清波。 13绝

11、巘: 极高的山峰。 14飞漱: 急流冲荡。 15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6晴初: 天刚晴。 17霜旦: 下霜的早晨。 18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1分别概括三峡四季的特点。 夏季: 春冬: 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凄清悲凉的心情 水急 林茂景秀 悲凉凄楚 八上 27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一起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 3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4中庭: 院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澄澈。 6但少闲人: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7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到 苏

12、轼 1三苏”指_,其弟_,其父_ 2阅读理解。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3说说课文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既慨叹知音难觅,又因贬职而抑郁,但不失进取心,。 苏轼 苏辙 苏洵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两字,能体会到 作者怎样的感情? 翻译:只是缺少象我们两人一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讽刺追求名利的人, 贬职失意后清高随缘的人生态度。 5怎样的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13、如吾两人耳” ? 明月常有,但因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 作者与张怀民同被贬官,却从景物得到美的享受, 表现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作者遭贬后,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他“欣然起行”,不但 措绘景,还自诩“闲人”。你怎样看待这种态度? “欣然起行”“赏月” 是苦中作乐,排遣抑郁。 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因为人总会遭遇困难,应学会苦中 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以乐观心情面对坎坷,坚 持前行。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 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 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8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 在本文找出意义相近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八下 23马说 1作者 ,字 , 代 家。 2祗辱于: 只是。 3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4不以千里称: 不因为日行千里著称。 5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