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7582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7尊严人教新课标 今天,王老师讲授的这一课我认为老师努力确立一个发展的主旨,实现整合的原则,力求体现简约的风格。发展在这一节课上应该实现学生的感情有发展,阅读的能力有发展。整合就是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综合落实,教学当中避免一段一段来分析。简约就是突出重点,精简层次,注重启发,精简设问。那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1.课文的主线清晰,主体突出。课堂教学的活动仅是围绕着尊严展开的。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他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勤奋努力如何获得尊严,以及杰克逊大叔他尊重和赏识尊严。那么王老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应该说这

2、节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较好的体现。比如:课时,王老师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来探究尊严,自主读书,初步感受尊严;课中,师生之间对话,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品味尊严。还运用多种读法来体会尊严,王老师还运用一些方法让学生自由表达来理解尊严。再有沟通情感,认同尊严。在课尾。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共画尊严。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的设计力求围绕主线。在设问上,王老师设计了一个能够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如:你能默读课文,想一想青年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个。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表现的语句。写一写你读后的感想。这个大问题,他既指向文章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3、同时它又指向对课文中心的体会感悟,覆盖的阅读面就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感悟。再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方面,教师做到这样几个充分:1、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来自学思考。2、给学生能充分地发表自己读书体会,对问题的看法的机会。3、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2.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课的教学当中是课文围绕着哈默是先吃饭还是先劳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有这样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哈默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第二层次他表达了自己我不劳动不能吃饭。第三层次他坚决的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这样三个层次它同时还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厚爱之心和哈

4、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这么长的一组对话,处理不好就容易读散、读碎。因此,读书活动的设计就是得尤为重要了。既然避免同一个层面的机械地读、反复地读、重复地读,同时也要避免华而不实,花絮子。那么在这方面应该说这节课的读书设计比较有特点的。老师依照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理解的规律,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三步法。我们一起回顾:第一个层次,老师先让学生整体通读,整体感悟对话的内容。在这个层次教师采用了师生分角色读然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哈默的每句话,你读懂它的意思了吗?第二个层次是重点演读,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悟,它蕴含的意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换取食物的情感

5、与态度、感受有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第三个层次,老师又让学生再次回读整个这段对话,进行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的一个发展变化,就再次感受尊严。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在读好设计方面,再还有一个特点,她抓住狼吞虎咽这样的重点语句反复读加重点读来体会年轻人他饥饿致极,但他依然坚持先劳动再吃饭,进而来讲尊严之可贵。那么在后面,课文的后半部分,理解杰克逊大叔语言的时候。杰克逊大叔说的那句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这时候老师采用了发散读,那么每一次让学生读完以后,她都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你看,有的学生就说当我在读中对“什么都没有”和“百

6、分之百”,他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就对富翁的含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还有的学生对因为他有尊严,这时候他对尊严又有了新的体会。那么这样以个性化的朗读加上个性化的感悟体会,同学之间与相互交流就相互启示了。就是读书的设计富有变化、富有活力。3.王老师设计了开放的作业,再有创设了两个对话的情境来实现教材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我认为也是有特点的。比如:在教学当中,它有两个对话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比较好。像其中一个在理解了年轻人哈默,它的三次语言之后,王老师说如果这个年轻人站在你面前你对他说什么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实际上它就要现实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一个对话。那么再有就是课尾结束的时候,王老师鼓励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然后一起交流,同学一起讲尊严的故事,再次体会尊严的崇高和力量。这些都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主要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三境合一,就心境、语境、情境要和谐统一。亲和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产生良好心境的必要条件。教学当中感悟品味,还有情感朗读是学生进入情境的基本途径。走进语言文字,品读结合,读议结合是学生深入语境的有效手段。以上是我结合这一节来谈一谈我对尊严这篇课文的初步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当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