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复习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1867390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备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备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备考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学生预习1.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业经营 (4)融资方式 (5)劳动者(6)就业与创业3.预做学案典型习题:P14 第21题 , P15 第23题、第24题 , P29第22题重点知识一、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对生活的影响:(2)对生产的影响:二、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1)收入(当前收入;未

2、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2)物价(物价升高,购买减少;物价降低,购买增加)(3)消费心理、消费观。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遵循四个消费原则(4)生产决定消费(5)国家政策的引导影响 2.消费的反作用:,是扩大内需的经济学依据3.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变化(大或小)的意义4. 消费类型:三种分类标准(1)按交易方式分 (2)按消费对象分 (3)按消费目的分5生产:(1)原因: 2个必要性3个意义(2)经济制度 (3)企业经营 (4)融资方式 (5)劳动者(6)就业与创业时政热点经济生活综合复习第二课时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 一、学生预习1.分别列出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2.梳

3、理背诵第三、四单元以下主干知识:第三单元: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主要分配方式;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财政的三大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税收的特征及关系;我国税收的性质、现象以及公民依法纳税。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优点、缺点;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实质和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我国对外开放的策略。3.预做学案作业习题:市编学案第35页第12题,第39页第12题,第57页第12题,第63页第22、23题。

4、二、主干知识梳理第三单元1.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略);原因:原理: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主要分配方式;2.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证重要举措另一重要举措;3.效率和公平:关系如何处理;4.财政:三大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税收的特征及关系;我国税收的性质、现象以及公民依法纳税。第四单元:1.市场经济:优点;缺点;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内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目标;手段;3.科学发展观:内容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4.经济全球化:表现;实质;影响应对措施;5.我国对外开放

5、: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贸易摩擦。参考题目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对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稳定得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下,中央强调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1)中央为什么要决定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2)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答案】(1)“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平,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民的

6、生活水平,不利于共同富裕。“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能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其次,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调整。(2)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

7、,兼顾公平”的原则。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力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2.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国家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

8、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包括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专家表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2008年推进的各种减税,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的良好机会。(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危害?(2)2008年为什么我国要推进各种减税?(3)财政为什么能担当“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责任?【答案】(1)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财政收入增幅偏高、居民收入增幅偏低的现象。危害:第一,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

9、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是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幅偏低,不利于国家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2)税收是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减税有利于扭转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减税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相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3)财政政策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政府可以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税收,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人民生活支出等途

10、径,刺激总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第六阶段时间跨度(年)1978-19841985-19901991-19961997-20002001-20032004-2007平均递增(%)17.72.975.23.74.26.2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30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6分)材料二 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

11、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3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说明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增收的意义。(12分)材料三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12、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2分)材料四 某县地处偏僻,人多耕地少,荒地面积大,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增收慢。该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一方面,落实中央政策,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通过招商方式引进民营资金,对荒地以入股、租让等形

13、式进行集中规模开发,发展林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收集各地用工信息,组织农村富余人员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有关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该县政府是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14分)贯彻党在农村的政策有何政治意义?(6分) (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分)其中,19781984年间增速最快,此后转入持续低增长阶段。(2分)(2) 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3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3分)(3) 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对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

14、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3分)有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3分)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增收。(3分)有利于实现农村生产的规模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分)(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3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15、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统筹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头系。(3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招商引进资金,根据市场信息组织富余人员外出务工,优化资源配置。(3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和信息引导。(3分)完善所有制结构,调动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3分)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果考生答到“贯彻党在农村的政策,增加投入”、“优化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或从其它方面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2分);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