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

上传人:D****n 文档编号:11866875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06物态变化(word档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06 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知识回顾】考点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图(1)常见温度计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图

2、(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50,分度值为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读数:图(3)中温度计读数为: 16.0 。图(3)温度测量要点5.体温计:如图(4)所示,体温

3、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图(4)体温计考点二、熔化与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4、,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考点梳理】考点一、温度温度是物态变化中的主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温度的概念。虽然在生活中对温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物体温度的含义,温度的物理

5、意义,温度如何测量以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初学者来说都是新内容。中考中,有关温度的考题较少,常见的是生活中物体温度的估测。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工作原理,试卷中也很少出现单独把温度作为一个试题,但温度作为学习热学的重要物理量也是一个主要的知识点;纵观历年考试,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较多,填空题考查温度计读数的较多。另外,对物体温度的估测也是常考热点。常见的有人的正常体温、当地季节温度、洗澡水舒适温度等。考点二、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熔化与凝固也是经常考查

6、的内容。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常考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冰的熔化过程实验是实验探究题的常考内容。物态变化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3)图像分析。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考点三、熔化

7、与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熔化与凝固过程伴随着吸放热的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交换同样是常考热点问题,对此考点来说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熟悉这一规律对解答此类考题非常重要。考试题型常见选择题和填空题,有的也会作为一个考点隐含在考题中。考点四、晶体与非晶体熟悉并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此考点首要问题。尤其是晶体熔化过程属于常考热点,因为考查晶体的熔化既考查了熔化现象,又考查了吸放热规律,同时还可以考查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问题,一举三得。对此考点的备考要多利用历年中考真题,找其规律,并加强练习。对晶体和非晶体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种类型。考点一、温度【典例一】(2019岳阳)

8、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举一反三】1.(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

9、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答案】B。【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2.(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止常体温约为42C 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答案】B。【解析】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1m/s,所以选B。3.(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

10、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答案】C。【解析】A、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A错误。B、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B错误。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正确。D、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不能进行连续测量,故D错误。故选C。考点二、熔化与凝固【典例二】(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深秋,中

11、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答案】A。【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正确答案是A。【举一反三】1.(2019苏州)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 B.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使冰雪

12、消融 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答案】C。【解析】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的;故A错误。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2.(2019邵阳)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2019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答案】C。【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属于凝华现象。

13、故选C。3.(2019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答案】B。【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故选B。考点三、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典例三】(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

14、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答案】D。【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故选D。【举一反三】1.(2019泸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答案】A。【解析】A、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A正确;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A。2.(2018娄底)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这是(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答案】C。【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018河北)下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