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11866864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

2、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它们住在哪里? (仙人掌干旱的沙漠)、(香蕉温度较高的地方)、(云杉寒冷的地方)、(苔藓阴暗潮湿的地方)(莲池塘中)、(海带海水中)。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

3、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6、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 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

4、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8、(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 9、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1、(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

5、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5、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和(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6、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7、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0分贝是人能听见的极微弱的声音。落叶声10分贝,耳语声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

6、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8、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时(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是(每秒5000米)。(真空)不能传

7、递声音。 10、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 11、什么叫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12、如何控制噪声?一、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二、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13、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快,声音高,物体振动频率慢,声音低。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1、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

8、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 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4、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5、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6、青春期应补充哪些营养?(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7、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第五单元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2、我们进行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