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11866750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十一书”有感5篇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7篇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5篇【篇一】11月21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举行上线发布会。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包括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十一书以大量第一手材料

2、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英烈人物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描绘了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忘初心,党员干部要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伟大情怀,立足平凡岗位,既要打得赢“攻坚战”,又要坐得住“冷板凳”,永远孜孜以求、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

3、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篇二】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见到了这样令人动容的十一封书信,它们或是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或是革命年代的铁汉柔情,或是谆谆教导的殷切期盼,但无一不潜藏着共产党人为了初心与使命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与崇高品德,至今仍然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就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的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也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对“十一书”的阅读、理解、思考、沉淀,我对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以共产主义为旗,引

4、领前进方向。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这样描述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20世纪初期,当中国大地陷入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危难境地时,这个“幽灵”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旗帜,带领全国人民抵御外敌、推翻“三座大山”,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正如夏明翰在“就义书”中的绝笔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有了共产主义这一存在优越性的“真”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拥有明确的前行方向与理论指导,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为了维护共产主义,像贺页朵一样的千千万万党员战士坚定不移地“牺牲个人,言首秘密(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

5、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更加应当树立远大的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共产主义作为自身永不动摇的精神航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历史和章程中汲取理论养分与精神动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带领人民走对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以民族精神为魂,打造昂扬斗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6、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以遇山开山、遇水劈水的姿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寻淮洲“北上抗日!消灭敌人!”的“请战书”,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的“无字书”,赵一曼的“示儿书”,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可以说,伟大的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都已共同汇成强大的精神洪流,滋养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勇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党史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与党的崇高价值观来凝聚人、感染人,确保民族精

7、神长盛不衰;我们需要利用属地特有的红色资源在“三会一课”与日常工作中落实“红色教育”,借助课堂教学、实地参观考察、信息网络媒体等手段,从而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民族精神的模范形象,在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为广大同胞注入昂扬的斗志。以锐意进取为刃,锤炼担当作为。傅烈“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绝命书”,王尔琢“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的“托孤书”,左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的“决心书”,都展现了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意进取与担当作为。从中国危急存亡之际的力挽狂澜,到新中国成立的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再到如今迈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

8、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这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都迫切需要我们提振精气神,展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锤炼担当作为,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事业是考题,发展是得分,群众是裁判,时代呼唤守初心的共产党人,人民需要担使命的共产党人,我们只有视岗位为舞台、把权力当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勇争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篇三】“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

9、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是陈毅安写给妻子李志强的家书,也是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执着的革命追求和坚定的信仰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1931年3月的一天,李志强接到了丈夫陈毅安的来信,然而两张信纸上竟空无一字!这让李志强伤心欲绝。因为之前丈夫就曾对她讲过,“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通过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七集:陈毅安的“无字书”,敬意自内心生发,久久难以平静:有这样一种情感

10、,一封无字书,一生未了情。李志强在收到陈毅安的无字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志强都不愿相信爱人已经牺牲。1937年她专门给八路军的总部去了一封信,询问陈毅安到底怎么样了。彭德怀彭老总亲自给她回了一封信,陈毅安1930年就已经牺牲了。李志强在确定了陈毅安去世的消息,终身没有再嫁。1982年李志强去世后,如愿与陈毅安合葬在了一起。我想这样的感情是既是对丈夫陈毅安的坚定情谊,也是对丈夫革命追求的理解和支持。有这样一种信仰,虽九死一生,仍无怨无悔。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已有身孕的李志强,应彭德怀之约重返战场,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担任前敌总指挥。正是在这场战役中,陈毅安不幸牺牲

11、,年仅25岁。1951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首批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陈毅安烈士的证书为第九号,由此他也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我想,陈毅安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是一样的,他们是为了信仰而生,为了人民而生。每一个革命烈士都是一座丰碑,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篇四】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十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由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人至深,使我深受教育。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从工农运动的开展到红色武装

12、的建立,从抵御外敌到解放全中国,先辈烈士所肩负的革命任务,无一不是从艰苦复杂的环境和血与火的考验中穿越步步荆棘而来,即便最后为革命献身,也都充满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代代革命英烈前赴后继,我党才能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红色初心、薪火相传,党和人民历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考验,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契机。当前,改革发展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将各项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继续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结合新的时

13、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先烈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应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五】说到中国的无字碑,中山陵的无字碑令人印象深刻,说的是孙中山先生推翻了2000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今天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七集:陈毅安的“无字书”同样让人久久难忘。“无字书”的秘密背后,深藏着两颗相知相爱的心灵。陈毅安,为了革命事业,充满赴死

14、如生的勇气,和“拎着脑袋干革命”的豪情;李志强,明知一别就可能是永别,却毅然决然,晓大理有大情,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两个人的爱情在革命的血与火中更加璀璨夺目。透过“无字书”,我们看到革命者投身革命事业的忠诚、勇敢和无畏。“无字书”其实是陈毅安和妻子李志强的“大秘密”,“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对于投身革命事业会随时可能牺牲自己,陈毅安是清楚的,因此,才有了和妻子不是“遗言”的“遗言”。“无字书”的出现,见证了一份人间深挚悠远的爱情。明知牺牲随时会降临,依然坚定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这是一份“不想你走,却忍住

15、眼泪推你走”的依恋和不舍,这份约定无疑是残酷的,对于年轻的李志强来说,接到“无字书”和接到“阵亡通知书”的心情我想是一样的,她怎么也无法相信,只有25岁正值青春年华的丈夫会在最好的年华离开了自己,她“不死心,觉得有可能是个秘信。”七年之后,“37年她专门给八路军的总部去了一封信,就询问陈毅安到底怎么样了。”确认牺牲的消息,她才真正相信丈夫再也回不来了,那么多年刻骨的思念,那么多年的盼头在那一刻消失了,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深情,生里死里全都支持你,地上地下全都随你,这份生死相依,源于对干革命,对于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

16、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面对“移情别恋”的丈夫,李志强由彼此最初的“一见钟情”,到更加情深义重,虽则聚少离多,但“李志强渐渐理解了陈毅安执着的革命追求”,更加敬他爱他珍惜他,爱,就是“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29年3月,两人成婚。陈毅安和李志清的爱情感天动地,这不是一个家庭的爱情,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的爱情。这份同气连枝、志同道合的爱情,激励一代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离“小家”为“大家”,在革命战争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前仆后继、不断砥砺前行,今天的我们,当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让初心和使命永远在神州大地闪耀光芒!见证“十一书”学习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