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60380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优秀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客观题之(三) 概括分析题 利用好概括分析题: 一、有利于读懂文章 全国卷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特点有三: 1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 于文章主要部分。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 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 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因此,根据选项设置的特点,可用概括分析题帮助我 们破解一些难懂字词,疏通文意。 作用: 一、有利于读懂文章 二、有利于锁定比对区间 左栏已经提到四个选项是按照行文顺序设置 ,故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明确了比对的区间; 又因选项设错往往是“分

2、析”有瑕,故在比 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巧解概括分析题的7比对角度 概括分析题的题目要求“选是”或“选 非”,多为“选非”。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 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 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地比对、分析,从中发 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 选项的干扰之处。比对法比对的内容主要有 从7大方面: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语、 添加内容和因果关系等。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 否有误。 (2015江苏高考)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 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 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

3、之兆,而宪 来求铭。 (选项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 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介绍欧阳 发有一儿子欧阳宪,欧阳发被埋葬后,文中有“而宪来 求铭”可知,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 一、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 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 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 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 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2013辽宁高考)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 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

4、书元昊 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 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 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选项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 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 言。 分析:从张冠李戴角度设误,“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 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文中是说“且任 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也就是说,任福不是因为韩丞相指挥 失利而战死的。 (2010山东高考)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 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 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5、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 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 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分析:从时序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愍帝召致便殿 ,劳以温旨,甫感泣”“臣不才,愿以死自效”后,“遂 立授甫为京营副总兵”,由此看来,应该是被皇帝召见 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 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2010山东高考)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 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 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

6、予甫,听其召募。 (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 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 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二、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 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 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 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 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 乡。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 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 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

7、变, 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 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 ,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 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 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 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 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 ,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 ,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 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B)陈尧佐

8、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 “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 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 分析:从地点混乱角度设误,“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 除水灾”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 ,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 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 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 ,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 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

9、 ,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 ,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 “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 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 三、比对地点防地点不合。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 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 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 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 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

10、谓琼 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 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 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 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 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 人。 (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 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 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 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 长

11、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 ”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 ,郡人神明之。 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 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 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参考答案:地点有误。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 任“河南府通判”时。 (1)原文: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 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 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 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

12、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 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 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 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 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选项: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 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 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 定。 (2015重庆高考)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

13、不 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 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 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 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 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 一良医不可致。 (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 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

14、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分析:从曲解词义角度设误,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没 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 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愿行医”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体现,原文 中“学者日以怠”的意思是“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故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 (2015重庆高考)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 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 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 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

15、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 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 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 一良医不可致。 (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 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 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四、比对关键词语防曲解文意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 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

16、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 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 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 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 (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 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 得到皇帝的赏识。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原文“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 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官吏为 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但文章并没有提到 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 生有。 (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 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