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6030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超实用选用(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考纲要求: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 懂 精 表 达 会 鉴 赏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意 象 特殊词句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作者 情感 的 载体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注 释 把握 感情 的切 入点 作者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08重庆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 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06江苏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 亲人之情。 n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 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n n 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 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才能明白写 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n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

3、夫婿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画眉深浅入时无? ?” ” n n 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 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作,才知道作 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已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已 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 看题目题目定内容 2 例(2005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

4、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思家的孤寂。 看题目题目定内容 3 3、表达作者的情感。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 南朝安定男女情思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积累历史知识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

5、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

6、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2 积累文学常识 3、了解作者的际遇。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3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 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 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 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 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 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

7、夫和,甚 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 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 愁绪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 但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例(20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 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 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

8、燕子对草堂书 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 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 悠闲之情。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3 (三)看诗后注解 两个作用: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 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强调关注什么 (三)看诗后注解 例(2010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 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保州(均在今四

9、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 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 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意象的效果。(表达情感、塑造形象) 柳树寓意是“惜别怀远”,表达思乡之情。 月亮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流水流水不返 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 ,生命苦短。 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不愿同流合 污的高尚情操。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10、。(哀怨、思 归 ) 莲纯洁、脱俗、高洁。 菊花 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 。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寒蝉命在旦夕,悲凉的同义词 。 鸿雁候鸟,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浮云喻游子 。 (四)看意象 积累文化常识 例(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 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四)看意象 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向 。 (五)抓住关键词句 商山早

11、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 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 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 做许多情。 快速找出每首 诗中的关键句 (五)抓住关键词句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 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

12、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 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 做许多情。 轻松愉悦的心境。 诗人的寂寞 思乡 (五)抓住关键词句 例(2005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 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 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

13、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 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诗句着重 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五)抓住关键词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 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意 象 特殊词句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作者 情感 的 载体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注 释 把握 感情 的切 入点 作者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强化意识,学会运用 鉴赏诗歌第二步会鉴赏 【高考要考什么(考试说明)】 1、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

14、 的鉴赏 2、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 的体察 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 平易、直率、委婉(含蓄)、雄奇、奔放、沉郁、清 新、明快、凝练、华丽、质朴、晦涩。 杰出的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 。如: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 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 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 维的幽寂静穆,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 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以 及(孟)郊寒(贾)岛瘦和“韩孟诗派”的奇崛险 怪等等。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 例(2007浙江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 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 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 风堂上寻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