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60088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总结复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面: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一、字音 沁园春qn 万户侯 hu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分泌m 百舸g 峥嵘zhng 寥廓ku 漫江mn 谩骂mn 携来xi 漪沦ln 彷徨png 寂寥lio 惆怅chng 青荇xng 凄婉wn 颓圮p 浮藻zo 荆棘j 长篙go 长篙go 草蒿ho 枯槁 go 斑斓ln 笙箫shng 青苔 ti 漫溯 s 火钵b 麦糟zo 发酵jio 炖肉dn 忸怩ni 团箕j 凌侮w 叱骂ch 踟蹰ch ch 舵手du 跫音qing 流岚ln 春帷wi 窗扉fi 彳亍ch ch 雾霭i 和蔼i 二、字形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心扉 雨雪

2、霏霏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 彷徨 牌坊 朔风 追溯 斑斓 波澜 无耻谰言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惆怅 稠密 丝绸 沉淀 纸锭 绽放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三、词义 (一)近义词 1.寥廓辽阔 寥廓:高远空旷,多形容江天、视野。 辽阔:广阔、宽广,多形容河海、原野、田原。 2.苍茫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强调高远。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强调宽广。 3.意气义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 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 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4

3、.犹豫彷徨 犹豫:拿不定主意。侧重描写心理状态。 彷徨:犹豫不决,走来走去,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侧 重描写 动作的状态。 5.寂静寂寥 寂静:没有声音;安静。偏重于客观环境。 寂寥:寂静;空旷。偏重于主观感受。 6.沉淀积淀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 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比喻凝聚,积累。前者多用于实际 物体的析出状态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 经验等。多表述一些非物质化的积累到提纯的过程。 7.养育抚育 养育:抚养和教育,侧重于提供物质生活条件。 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其健康地成长,含有精 神品格教育的意思。 8.熟识熟悉 都有知道得清

4、楚的意思。 熟识:侧重于因认识时间久、接触或看见次数多而 相熟。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熟悉: 侧重于了解得清楚、详细。 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有“通过观察掌握情况”的意思,“熟识”没有这个意 思。 (二)生难词语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中流砥柱: 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 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中流击楫: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彳亍: 走走

5、停停的样子。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颓圮: 坍塌、破败。 迷茫: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离恍惚。 招摇: 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斑斓: 灿烂多彩。 漫溯:不受约束地悠闲地逆水而行。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瓦菲: 房上瓦缝里长的野草。 典押: 典当。 凌侮: 欺侮、侮辱。 漂泊: 比喻生活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 天伦之乐: 指家人亲密团聚的乐趣。 忸怩不安:指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四、文常 (一)文体常识 1、中国诗歌 (1)分类: 按形式古体、格律(律诗、绝句、词、曲)、自由诗 按内容叙事、抒情、哲理、史诗 (2)特点:形象美、情感美、音乐美

6、2、词长短句、诗余 (1)发展:南朝-晚唐-宋代 (2)分类:小令(58)、中调(59-90)、长调(91上) 中、长调分上、下阕(片) (3)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规定形式 。题目:规定内容 (4)风格:豪放(“苏辛”)、婉约(李清照) (二)作家作品 1、雨巷戴望舒:30年代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的领袖。因 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 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 的民族诗人 ”。 4、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创作形式上 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内容上主张独

7、抒性情,是一唯美 主义的诗歌流派。 反面:必修一 诗歌 赏析 分 析 1.了解作者背景 2.理清结构思路 2.概括内容中心 鉴 赏 1.语言 2.技巧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写作特色 3.形象 4思想情感 关键词:形容词、动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通感、双关、用典、列锦 表达方式 结构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点面结合 虚实、正侧、抑扬 景物 营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感 事物特征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人物特征(性格品质、思想情感) 作者思想情感 抒情:直抒胸臆、融情于景 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8、 视听触味嗅、远近、俯仰细节 1、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殓之薄,这节运用 了不少数词作定语,找出来,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第10节的数词蕴含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与控诉, 也有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贫苦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四十几 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 ”“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这些数词与前文构成强烈对比 ,表明安葬之简陋。 语言鉴赏题 2、全诗用了哪些表现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各自的意义。 长了青苔的石椅表现一种荒凉、败落的景象。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示大堰河家生活的贫穷。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我”的父 母家里非常富

9、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我”以儿童眼光画画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我”的婚礼的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表现大堰河作为劳动人民的艰辛。 3、请对“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 愁”进行简要赏析。 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 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 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 蒙的意境。 4、如何解读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 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 别离的

10、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 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 类似的效果。 这几行诗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 由梦境回到现实, “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 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 别而沉默不语。表现出我越来越浓的离情别绪。 1.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 法,试作简要分析。 (1)对比。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 的不同待遇的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 凄惨对比,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 题。 (2)反复。如第1

1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 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叹咏“大 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 的思念之情。后面多处地方也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使诗歌 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排比。排比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 的感情。全诗除了第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 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 ,都与这种排比的手法和句式相关。 写作技巧鉴赏题 1. 再别康桥一诗中的意象各有什么作用?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 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

12、自然景物:轻柔的云彩、 妩媚美丽的金柳、轻柔婉秀的青荇、梦幻的清潭、斑斓的 星辉、沉默的夏虫,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烘托出 诗人对康桥美景的无限喜爱、依恋和不舍之情。 形象鉴赏题 2.怎样理解雨巷中“雨巷”和“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 。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 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 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在诗中,它既营造出一种凄清迷茫 的意境,还可以“虚化”为一条诗人的“追求之路”,表现 了诗人彷徨、迷茫和哀伤的情感。 丁香。丁香往往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在诗中,它既 象征了诗人心目中的的姑娘,也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却也如丁香或姑

13、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 的惆怅。 2、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本词主要用动作描写表现词人形象: “独立”,显示词人高大鲜明的的形象; “看”,表现词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政治眼光 ,他对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赞叹,表现了词人 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 一“怅”一“问”,表明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 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忆”,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 命者形象便跃然纸上。 4.第7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 含着笑”开头? 这表

14、现了她什么品格? 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的品 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本节用了六个排比 句(或反复),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 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 豆但又始终含着笑, 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 人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 是那么低! 表现了大堰河在苦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 态。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倾其所有,先是乳汁,后是双 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牺牲,体现了一个社会 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1.雨巷是一首爱情诗吗?请探究分析 观点一:从字面意思看,这首诗应该是表达了诗人对

15、 爱情的追求。 观点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更重 要的是表达了作者陷入人生苦闷时的彷徨心情,诗中可遇 不可求的“姑娘”代表了作者追求又幻灭的理想。 思想情感鉴赏题 2.诗歌中诗人说大堰河有“紫色的灵魂”,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 感情? 观点一: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大堰河的一生 尝遍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忍受无 边的奴役却依然贫穷;她爱自己的乳儿,但却在梦未醒的时候 “含泪的去了”。她的一生是痛苦的,所以“紫色的灵魂” 就是痛苦的灵魂。 观点二: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慈 爱,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乳儿,这伟大无私的母爱让 诗人情不自禁地歌颂。“紫色的灵魂”就是高贵的灵魂。 观点三: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 着时非常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他人;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 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