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659903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8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文言断句原创(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复习 文言文断句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从高考真题开始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

2、,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本句大意是: (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 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 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 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 也就足够了”。 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 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选D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C为

3、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B 【考点定位】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 基本的语法结构。首先“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中“ 他的地方达到夜不闭户”显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辖郑州的句 意,所以排除C与D两项。A与B两项中,关键是“移书” (发文书),按其句意,应是“移书诘盗”,如果是“尝 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物”为名词作“亡”的宾语, “移书

4、”也是名词,如果有一个连词连接“物”与“移书 ”也成立。所以,选B项。 译文: (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 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 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1.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 3.标志(抓词语,观句式) 4.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5.可以不用一项一项断,而应该四项同时比 较分析,找出异同,快速断句。 一般有一或二处难处理,应从语法结构和句意上分析 以上步骤总结 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

5、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 读能力。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 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 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全国卷目前主要是客观选择 题。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 ,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理解,凭 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重点 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考虑文章的体裁、语言 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 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 断句方法 “抓标志析结构” (一)文言实词标志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 植物名等。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 作句子的主语

6、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 类别 常见代词举例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 臣、仆、妾 第二人称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 公、阁下、陛下、足下 第三人称 之、其、彼 无指代词 或、莫 疑问代词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 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 (二)文言虚词标志 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 的关键。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对话、引文标志 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 窃、请、敬常居句

7、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 孰、 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续前“文言虚词标志”表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复句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 而、 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 复音虚词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

8、以、 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 (三)特殊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 句式 常见的标志词及形式 判断句式 “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 “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何 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亦邪”(孺子亦 应天象邪)“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演练 一、明词性 (一)明名词、代词 文

9、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 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 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 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 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 ?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 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 再提姓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 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 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10、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 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 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 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 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 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 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

11、、避、戏”,就能判 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如下: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三)明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 ,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 (资治通鉴 周纪

12、五)注:扞蔽gn b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 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 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 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 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 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 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二、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 ”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 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

13、、即、则”等) ;“不亦 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 ”“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 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又如: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 蔺相如列传) 上面两个句子中“其如何”、“以 为”等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估计能 把怎么样”、“认为”、“把当 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据之断 句乃至翻译都能事半功倍。 如: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 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三、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

14、 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 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 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如: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方 且 图 之 后 弘 被 引 见 帝 令 主 坐 屏 风 后 因 谓 弘 曰 谚 言 贵 易 交 富 易 妻 人 情 乎 弘 曰 臣 闻 贫 贱 之 知 不 可 忘 糟 糠 之 妻 不 下 堂 帝 顾 谓 主 曰 事 不 谐 矣 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 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 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 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 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 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战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