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65919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 B. 自来水厂投放漂白粉杀菌消毒C.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制取氢气、氯气等【答案】C【解析】A、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自来水厂投放漂白粉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电解饱和的食盐水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氢气、氯气等,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

2、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A. 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 研制开发太阳能电池C. 回收利用金属制品 D.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答案】D【解析】合利用煤和石油、研制开发太阳能电池、回收利用金属制品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能够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故选D。3.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量取液体,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C、滴瓶上滴管用后不洗涤,正确;D、放置洗净的试管,正确。故选A。点

3、睛: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4. 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含重要元素钕,某些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钕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为60 B. 属于金属元素C. 核内质子数为60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答案】D【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值为原子序数,下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A、原子序数为60,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正确;C、核内质子数为60,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错误。故选D。5. 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

4、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C. 在霓虹灯中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 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答案】B【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可在食品包装时充入防腐,正确;A、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错误;C、在霓虹灯中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也随之变小,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所以为了使鱼正常生长需要增氧,正确。故选B。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气体的用途。6.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

5、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B. 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数目不同D.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答案】C【解析】A、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正确;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正确。故选C。7. 初中化

6、学中几个有趣又富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如下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ABCD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有白烟产生, 有水进入集气瓶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结论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说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冷却到室温后,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

7、占剩余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D、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可燃也不助燃,正确。故选A。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洗洁精、汽油均能洗去油污,二者去油原理相同B. 室内起火、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都应立即开窗通风C. 符号Cu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D. 将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该实验不能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C【解析】A、洗洁精能洗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用汽油洗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二者去油原理不同,错误;B、室内起火不能开窗通风,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

8、开窗通风,正确;C、符号Cu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正确;D、将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的活动性位于铝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能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故选C。9. 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B. 升高温度可将t1时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D. 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答案】A【解析】A、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9、正确;B、升高温度可将t1时蔗糖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D、从图像上可知,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由于并没有说明溶液的量,故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错误。故选A。10. 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该反应中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 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CaO和CO2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Ca CO3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A、该反应中CaO质量减少,错误;B、由图

10、可知,CaO和CO2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CaCO3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C、该反应中CaO和CO2均为氧化物,CaCO3不是氧化物,错误;D、该反应中CO2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1.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氟离子,化合物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过程I中一定不

11、变的粒子是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下列有关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答案】 (1). 2 (2). 得到 (3). -1 (4). CO2 (5). 碳原子、氧原子 (6). 2CO+O22CO2 (7). BCD【解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解答;根据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原子解答;根据过程是物理变化分析解答。(1)由图可知,由于第二层排布了电子,则第一层已排满了,则x=2,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得到电子形

12、成氟离子,化合物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0-(+2)2=-1;(2)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化学式为CO2;过程I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是原子,故过程I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 2CO2;A、由图可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错误;B、由图可知,分子间隔改变,正确;C、由图可知,过程没有新的分子产生,是物理变化,正确;D、由图可知,分子个数未变,正确。故选BCD。12.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装有含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某化学兴趣小组

13、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图1是他们设计的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图2是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1)废水中加入金属X的是_。(2)利用溶液Y除去不纯的铜中的杂质,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铜,图1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洗涤、烘干; (4)图2中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选填“增大”或“减小”),操作的名称是_。【答案】 (1). Fe (2). Fe+H2SO4=FeSO4+H2 (3). 置换反应 (4). 过滤 (5

14、). 增大 (6). 降温结晶【解析】(1)由于目的是获得铜单质和硫酸亚铁,所以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中需要的是硫酸亚铁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能够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的只能是单质铁;(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3)依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分析判断操作;(4)根据溶解度曲线及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的晶体方法分析判断。(1)废水中加入金属x的是Fe;(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符合“一换一”的形式,属于置换反应;(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铜,图1中“操

15、作”正确的顺序是过滤、洗涤、烘干;(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图2中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由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采取降温结晶,使硫酸亚铁从溶液中结晶析出。13. 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一)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填“C”或“D”)。(2)图2为简易净水器,活性炭的作用是_。可用_来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_(3)图3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现象是_。(4)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如图4所示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