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65918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安市大安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答案】D【解析】解: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铸成铁锅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受热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瓷器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

2、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食物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动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干冰用作冷冻剂B. 用CO做燃料C. 氧气用于气

3、焊D. 电解水制取氢气【答案】A【解析】解:A、干冰用作冷冻剂,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CO做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电解水制取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4、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或颗粒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

5、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净的空气B. 冰水混合物C. 高锰酸钾D. 铁粉【答案】A【解析】解:

6、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铁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5.在实验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A. B. C. D. 【答案】A【解析】解:该发生装置适合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

7、应,其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均需要加热; 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都符合该套装置; 故选:A。根据发生装置的特征和收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制取气体组合: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常见的气体的制取,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则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6.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答案】C【解析】解:A、构成物质

8、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说法正确;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D说法正确。 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原子、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明确分子原子的定义和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7.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 该元素

9、的原子序数为117C. 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 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解:A、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故说法错误;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说法正确;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故说法正确; D、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

10、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质量比为1:8C. 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D. 每个水分子均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质量比为1:8,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C.根据“正氧负氢,氢2氧1”,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

11、察到的现象。 故选: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9.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 NH3B. NOC. N2D. HNO3【答案】D【解析】解:A、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 B、氧元素显-2价,

1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0,则y=+2价。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 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D。 故选: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

13、.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 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C.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 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答案】D【解析】解: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8,故错误; B.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错误; C.氧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错误;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如在N2(单质)中氮元素显0价,在KNO3中氮元素显+5价,故正确。 故

14、选:D。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来分析; D.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低碳生活”是现在人们倡导的环保生活理念,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 CO2B. O2C. N2D. H2【答案】A【解析】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A。根据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行解答。“低碳生活”

15、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12.实验室选择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反应条件B. 气体的密度C. 反应物状态D. 气体颜色【答案】D【解析】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装置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B、根据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所制气体的性质需要考虑,故选项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性质(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等)和状态(确定制取装置),故选项错误。 D、所制气体的颜色不影响气体的制法,不需要考虑,故选项正确。 故选:D。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制取气体应采用的制取装置与收集装置,验证气体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