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

上传人:人****画 文档编号:118656944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实用优秀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罗贯中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 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 雄辈出的时代。刘备为大济苍生三顾诸葛草庐 之中,咨询天下大治之策,可谓思贤若渴,用 心良苦。隆中一对,三分形势终成必然。未出 草庐定天下,神机妙算匡世才。让我们一起走 进“三国”,走近刘备,看看他是如何请料事 如神的诸葛亮出山的。 新课导入 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识 记课文中的生词。 2、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5、感受刘备、诸葛亮二人的胸怀与才识,学习 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目标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 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 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 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 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 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 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 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 山之作。所谓“

3、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 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 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 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 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 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 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 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 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 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 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 故事。反

4、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 ,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 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 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 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 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 、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 作品简介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 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 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 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 也有兵法韬略。 作品简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 东吴,汉宗室豫州

5、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 ,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 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 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 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 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 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 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 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 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 背景链接 拜谒(

6、y) 纶巾(gun) 末胄(zhu) 愧赧(nn) 倾颓(tu) 存恤(x) 殆尽(di) 疏懒(ln) 鄙贱(b) 如雷贯耳(gun) 顿开茅塞(s)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 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 声大。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 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 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u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

7、什么事?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 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 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 ,留下一段佳话。 整体把握 u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 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 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 “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 成大业。 整体把握 u 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 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整体把握 u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 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整体把握 u 划分段落,概括

8、大意。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 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 形。 第一层(2):诸葛亮昼寝,刘备侍立等待 。 第二层(3):诸葛亮谈天下大势,为刘备 规划未来。 第三部分(4):刘备诚恳相请,诸葛亮感 动出山。 整体把握 u 画出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的语句。 (1)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 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 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2)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3)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 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 德拱立阶下。 (4)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 朝里壁睡着。童子

9、欲报。玄德曰:“且勿惊 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合作探究 u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的形象特征及 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 、气度宽宏。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衬托:以张飞、关羽的言行烘托出 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 合作探究 u 古代优秀的小说家都十分重视对人物出场 的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能显示出自己 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诸葛亮 的出场艺术。 烘托、铺垫: 通过刘备、张飞的对话、关羽、张飞的 不悦以及刘备“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 ”“拱立阶下”等行为衬托诸葛亮是似姜子 牙一般的“大贤”。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0、:“ 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半晌,先生未 合作探究 醒”,“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最 后终于大梦初醒,抱膝长吟,见其优雅;问 时候有俗客来访,可见自视甚高,自垫自衬 ,又妙在皆是日常随意之举。到此,诸葛亮 终于出场了,且一出场果然不负众望“身长 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 飘然有神仙之概”。谈吐儒雅,思路清晰, 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 合作探究 u 对诸葛亮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 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 性格特点: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 时势,足智多谋,见识卓越。 合作探究 “天时”指曹操拥兵百

11、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 “地利”指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 “人和”指刘备是帝室之胄,且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u结合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说说“将军 欲称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 利,将军可占人和”中的“天时”“地利 ”“人和”具体指什么? 合作探究 u 请结合课文分析张飞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对张飞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 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合作探究 主 题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 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 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 便晓天下事

12、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合作探究 u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 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 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 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合作探究 u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 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 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 合作探究 u 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 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 人生追求。 合作探究 u 明知刘备造访,诸葛亮却问童子:“有 俗客来否?”说说诸葛亮用意何在。 孔

13、明有意以“俗客”称呼刘备,以 此来考验刘备。 语言品析 u 诸葛亮说“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从“屡”字中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诸葛亮早知刘备数次来访。 语言品析 u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笑 ”字说明什么? 说明诸葛亮在对刘备诸多不动声 色的考验之后,感到十分满意。 语言品析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 ,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 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 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 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

14、经天 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写作特色 (2)侧面烘托。 文章用张飞的莽撞、暴躁反衬刘备三顾茅 庐的耐心与诚意,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 下士的品质。文章还用刘备拜访诸葛亮时遇到 的波折,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不凡。 写作特色 三顾茅庐 刘备: 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 诸葛亮: 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 张飞: 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作为三国演义经典中 的经典,千年流传;“三顾茅庐”成了“诚 心诚意”的代名词,流传千年。三顾茅庐 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精彩故事,课 后,让我们翻开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著 ,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去感受 那一张张

15、恢弘的历史画卷吧! 课堂小结 赏析: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拓展延伸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 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 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 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 拓展延伸 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 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 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 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 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 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 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 能忍。 (3)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4)志当存高远。 u 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拓展延伸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见识浅薄,身份低 微,希望您能放下身份,教给我真知灼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