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18656351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3.具体教学要点搭石教学要点: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课时:2课时教学建议:在快速阅读的

3、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将相和教学要点: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课时:2课时教学建议: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要点: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课时:2课时教学建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习作教学要点: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

4、现老师的特点。课时:1课时教学建议: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语文园地教学要点: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课时:1课时教学建议: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5 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

5、受的习惯。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师:请同学

6、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汛期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1.学习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读。(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

7、与质朴。2.学习2-4自然段。(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生读,师总结: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质疑。上节课我

8、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二、新授课。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生思考,讨论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

9、、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

10、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师:“一排排搭石

11、,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师:还赞美了谁?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再读第五自然段。(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五、总结写作方法: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作业设计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

12、美和人们的心灵美。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板书设计秋凉勤劳摆搭石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热爱家乡赞搭石教学反思6 将相和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

13、间的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生自由讨论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板书:将相和)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