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118654294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3篇【篇一】作为大学生村官,除了XX市XX区XX镇政府党政办的工作,2013年参加工作,如今27岁的XX还是水寨村的第一书记。党建、村情治理、脱贫攻坚XX每天很忙,最晚时他曾忙到凌晨3点,早上6点钟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年轻嘛,能为乡亲们多做一点事情就尽力去做!”XX憨憨地笑着说。就业帮扶改变家庭命运昨天早上忙完手头的事务,从XXXX镇政府出来,他准备去看望一下水寨村那些贫困户,不知道这一次的走村入户,具体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只是觉得有些人看望一下,他心里会更踏实一些。50岁的赵铁蛋3年前被诊断出直肠癌,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不想今年妻子又染重病,在XX打工的儿

2、子回到家中照顾父母。“我准备给您儿子想办法找个工作!”对于这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XX几个月前来的时候就充满了同情。赵铁蛋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激,XX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安排赵铁蛋做了村里的保洁员,大病救助等政策也让赵铁蛋感到了温暖。扶贫帮困是最暖心的关怀塑料瓶子、破纸箱子满院子堆积的废旧品,让人一进来就觉得院子里有种奇怪的味道水寨村74岁的杨培明家,XX几个星期前来的时候对这个家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屋内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目光呆滞地盯着电视机,屋外一个40多岁的男子靠在墙根一言不发。XX实在不愿意把“智力障碍”这个词用在他们的身上,但事实却又是如此。这个家背后经历了什么,怕碰撞老人敏感的神经,XX

3、很多时候都没敢问,他知道老人的儿媳妇几年前离家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唯一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二儿子,因为干活受伤还在医院住着。尽管有12亩流转出去的土地,每亩每年有1000元的收入,再加上各种政策补贴,这个家在经济上似乎已经高于贫困的边缘。“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对“穷根”,XX希望政策兜底和就业帮扶等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摸清贫困户手绘民情大数据地图从杨培明家出来,路过村委会,XX从办公室拿了一份资料,水寨村一共8户贫困户,他又仔细地核对了一遍。贫困户中有4户五保户,谁在养老院,谁被侄女照顾,谁视力不好,XX心里都特别清楚。办公室的墙上是两张很大的帮扶联系图和民情大数据地图

4、,这都是XX之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手绘出来的。XX家是村上另外一户贫困户,21年的糖尿病让XX苦不堪言,妻子的高血压也是让人担惊受怕,47岁的儿子小时候得了强直性脊柱炎,至今未婚。一家人丧失了劳动能力,XX曾经想过送他们一些羊,只是XX打趣的自嘲说,羊大了,他们牵都牵不动。慢性病救助、残疾人补贴、低保、高龄补贴XX靠着墙坐在小凳上,他说很感激这么多的好政策,能享受到的他几乎都享受到了。XX又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家,很多老物件足以证明这个家曾经走过的历史。同样是普通的农家出身,每一次做这样的扶贫帮困,XX没有时间去难过,他满脑子更多的是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篇二】“XX娃到我们村上,给村民干了这么

5、多好事,他啥都不图,真的是个好娃!”凤翔县姚家沟镇亢家河村民王万祥高兴地说。贺XX是该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网络销售山里产的土鸡蛋、土蜂蜜和核桃等,探索出“电商+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 50多名群众创业就业,还帮助 5名贫困户脱了贫。这是凤翔县在脱贫一线锻炼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缩影。今年来,凤翔县采取“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成为脱贫攻坚主力军,在脱贫一线得到锻炼与提升。“走出去”强筋壮骨。组织大学生村官赴江浙一带深入学习有关农村产业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特色,让大学生村官视野更宽、思路更明、站位更高、方法更多

6、。通过开展座谈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碰撞智慧火花。建立了组工干部、镇党务干部、村干部、创业人士的“4+”结对帮带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勤于思考,学以致用,积极为本村谋划产业发展,探索脱贫出路,通过“走出去”申请项目、争取资金,让大学生村官发挥脱贫主力军作用,既强筋壮骨,又在一线得到锻炼。目前,全县组织大学生村官“走出去”活动2次,开展座谈交流2次,书写心得体会14篇,成立帮带小组14个,争取项目25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6个,民生工程类9个。“走下去”振兴产业。抽调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业务同志组成专家小组带领14名大学生村官就本村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探索适宜本村发展的

7、高效致富产业,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实地调研,为本村产业发展打造12个特色亮点,擦亮本土名片,引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挥大学生村官学历高、视野宽、思想活、接触新事物能力强等特点,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生产方法、电商经验等新科技和新思想传授给贫困户,通过扶智扶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目前,制定产业规划9个,成立大学生村官电商联盟6个,销售各类农副产品50万元,各类手工艺品4000多件。“走进去”结对帮扶。采取“1+X”模式,14名大学生村官与8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宣讲农村合疗、产业发展补助、农村合作社、危房改造、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8、针对不同类型贫困对象,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方案85个,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积极联系开展技能培训10次,带领他们到农业基地、养殖小区进行一次参观学习。大学生村官每周至少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一次谈心谈话,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意向、经济收入情况、生产生活困难等,每天详实记录大学生村官日志,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贫困户拉家常、结亲戚等方式,打通沟通壁垒,真正走入贫困户内心,有效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篇三】秋吟霜寒,芷染胭霞。转眼间,陕西商南县湘河镇后坪村大学生汪秀的“村官”生涯也将近一年了。回首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汪秀心中感触颇多,在一年的工作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也有成功和挫折。犹

9、记得去年初来湘河的第一天,她心中万般不愿,慢慢的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现在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一份子。虽然现在还刚刚起步,略显稚嫩,但她以执着和毅力,在这条道路上在不断探索前进。才到村上的时候,面对村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汪秀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去年11月份的时候,正值脱贫退出最繁忙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经过村委会一班人包村帮扶干部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20XX年后坪村45户184人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作为村干部的一员,她自然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看到45个家庭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努力也有了回报,她心里一阵阵甜蜜。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汪秀深切地

10、体会到思想上同心、知识上互补、能力上增值、性格上互容的团队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扶贫困户是一个痛苦与快乐并存的过程。她所包扶的五户贫困户各有特点,可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桥上组虞帮红,一个人过日子,整天混混僵僵没有盼头,住的是C级危房,家里一无所有。今年享受危房改造政策,通过施工队修缮加固,家里收拾的亮堂堂的,房子修好后买了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具,家里焕然一新,他自己也改变了得过且过的思想,主动在门口打些零工。邱保军家5口人,3个孩子在上学,因他本人患有结肠癌,20XX年下半年动态调整时被纳入贫困户,通过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措施,今年达到脱贫标准,但他认为没有享受到优惠政

11、策,拒不脱贫。通过村上开展的“四扶五风六化”“讲评兑做”精神文化脱贫系列主题活动,现在他已经转变了“等靠要”思想,自愿摘掉穷帽子。赵秀荣一家三人,其中2人都是残疾人,她自己也60多岁了,家里尽是老弱病残。但他们三人用勤劳谱写了一曲身残志坚的生命赞歌,每天起早摸黑,上山种地,今年种了2亩花椒,3亩黄姜和其他粮食作物,养羊16只,养牛3头,养母猪1头,家里产业长短结合,应有尽有,在汪家店小区分到安置房一套,脱贫摘帽指日可待。通过帮扶他们,看到他们越过越好,汪秀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在社会扶贫网推广上线的时候,汪秀是村级管理员,去年底完成了75户贫困家庭成功注册,今年年初,实现了全村142户贫困家庭

12、注册全覆盖。动员全村非贫困户注册爱心人士,并将爱心人士注册与发布需求同步推进,用以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过手机无信号、贫困户没有通讯工具、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等重重困难,但她都一一破解了。有时候白天人不在家,只就晚上入户开展工作,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今年5月份,县上为了发掘“沾着露珠,冒着热气,发着泥香”的基层一线新闻报道,在各贫困村成立了村头记者站,汪秀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她虽然自小对于写作情有独钟的,但自从上大学后业荒于嬉,现在要重拾笔杆子,每个星期要写两篇新闻报道,对她来说难度着实不小。通过结对帮扶记者和镇宣教办主任的倾心指导,她慢慢掌握了写作技巧。一年来,

13、在不断的磨合中,她渐渐的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增强,基层工作经验有所增加。态度决定成败,农村有其特殊性。汪秀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些琐碎的、具体的事务,像制表格、打印文件等等,没什么“大事”可言。但农村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件件是“大事”,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因此,她从心里端正态度,对任何涉及百姓的事都认真对待,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一年的经历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来湘河镇工作对汪秀来说是一种缘分。通过各项具体工作的深入开展,她不断的丰富着自己、提升着自己。她选择了学习广阔农村的社会实践,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得到的是宝贵的经验积累,更是自己的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