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近代泰国

千****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4页
文档ID:118646970
浅析近代泰国_第1页
1/4

浅析近代泰国(暹罗)未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IirTmFK ——英法殖民大国的“缓冲地带” M.g2y&8 人文学院历史基地班 崔鹏 20061010177 ca=MUm=B 内容摘要:关于近代暹罗未沦为殖民地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总结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暹罗处于英法两国殖民东南亚的“缓冲地带”,从而得以保持独立二是暹罗王朝及时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使得暹罗保持其独立地位三是由于暹罗王朝在与英法外交上割让了部分领土和属地,满足了英法殖民主义者一定的欲望,才得以保住其独立四是由于帝国主义集中亚洲力量角逐对中国利益的瓜分,转移了英法对暹罗的侵略压力我个人认为,暹罗的独立决定于英法两国的利益妥协,而非其自身因素和中国因素! q;SD+%tI 关键字:暹罗殖民地英法缓冲地带 yK{P%oh) 正文: L y0$ 1511年葡萄牙人对马六甲王国的攻占揭开了东南亚殖民地化历史进程的帷幕随着英法等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东南亚国家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其政治上的独立和主权日益丧失缅甸、马来亚为英国所属,越南、老挝、柬埔寨走向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唯有地处英法殖民地包围之中的暹罗(泰国)成为殖民主义浪潮的“弃儿”。

针对这一奇特现象,众多学者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发表了各异的观点,而我个人人为,暹罗的独立之主因应是英法两国殖民地的“缓冲地带”! CX#d 一、近代暹罗未沦为殖民地原因概述 Qe~C}j% 关于近代暹罗未沦为殖民地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总结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4H;g"nWqO 一是暹罗处于英法两国殖民东南亚的“缓冲地带”,从而得以保持独立一些欧美学者支持这种观点美国著名地理学家道比在《东南亚》一书中提出:“在邻近地区都受到欧洲人殖民奴役之际,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惟一维持独立的国家但这个普遍遭受奴役的地区,泰国独立的意义,表面大于实际,因为它原是作为在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利益与在缅甸及马来亚的英国殖民利益之间的缓冲国而存在,它的独立是受到殖民者的‘容忍’,而不是依赖自身力量的支撑英国,E.H.G 道比 《东南亚》,三联书店1958年,中文版,第267页)英国的史学家布莱恩•哈里逊在《东南亚简史》一书中说:“到19世纪末,英法两国的统治区域已被明确划分,因为暹罗在英法两国的统治范围之间起到了缓冲地带的作用,才作为独立国家而生存下来。

Brian Harrison ,South-East Asia ,A Short History ,1996 New York,P.201-202)又如前苏联的泰国史专家尼•瓦•烈勃里科娃在《泰国近代史纲》中也指出:“保持暹罗的形式上的独立符合于法国,也符合于英国的利益,在两国的殖民地之间建立缓冲带苏尼•瓦•烈勃里科娃 《泰国近代史纲》下册 商务印书馆1974年中文版,第330页) PCCE+wC6 二是暹罗王朝及时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使得暹罗保持其独立地位泰国和我国一些学者多持这一观点泰国史学家姆•耳•马尼奇•琼赛在《人民的泰国史》一书中说:“由于朱拉隆功进行改革,把泰国变成一个现代国家,能更好地抵御殖民主义,使泰国生存下来泰,姆•耳•马尼奇•琼赛, 《人民的泰国史》,曼谷,1972年,第461页)研究东南亚历史的中国学者,如黄焕宗先生在《试论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的专题论文中,也明确提出:“拉玛五世改革是暹罗免于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南洋问题》1985年第4期)一些中国学者在评价拉玛五世改革的成就与意义时,也纷纷指出,改革是“使暹罗得以始终保持其国家独立地位”(陈建民《评曼谷王朝拉玛五世的改革》,《世界历史》1980年,第四期)。

的主要原因邹启宇等学者撰写的《泰国》一书明确指出:“改革的结果,增强了泰国的力量,保住了泰国的独立”邹启宇等,《泰国》,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80页) Z@q1&}D! 三是由于暹罗王朝在与英法外交上割让了部分领土和属地,满足了英法殖民主义者一定的欲望,才得以保住其独立中国学者陈建敏等说:“泰国毕竟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因此,拉玛五世不得不做出重大牺牲,忍辱割让泰国中央政权鞭长莫及的边远属地和藩属土邦,才使泰国免于遭到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中国学者陈建敏、林谦:《拉玛五世》,载《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下册,第451页) @G& oUhS 四是由于帝国主义集中亚洲力量角逐对中国利益的瓜分,转移了英法对暹罗的侵略压力王民同教授在《试论近代泰国未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一文中对上述诸种观点进行了评介,并认为:“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争夺的一个重要国家;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法为了集中力量去参加瓜分中国的斗争,才有可能在侵略暹罗问题上达成妥协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人民承受了帝国主义侵略重担,转移了英法对暹罗的侵略,这是近代时期泰国未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王民同 《试论近代泰国未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载《思想战线》,1991年,第五期) ,5 ,r . 二、英法殖民大国的“缓冲地带”的主要性 ;$eY#ypx 19世纪下半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在东南亚拉开了划分势力范围,瓜分殖民领地的狂潮——1886年1月,英国通过第三次英缅战争吞并上缅甸,完成了对整个缅甸的殖民,并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联邦;1887年1月,法国完成对越南南、中、北圻的侵占,并将越南三圻与柬埔寨合并,组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此时,英法两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就在中南半岛中部“相依相偎”为了在中南半岛地区取得优势地位,攫取更大的利益,地处中部的暹罗就成了两国殖民主义的角逐战场! 1mV ~W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启,促使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大国当年如日中天的国际地位受到美、德、日、俄等新兴国家的严峻挑战同时,英法两国在诸多国际利益面前也是矛盾重重东南亚这块肥肉已经被两头恶狼叼起,并各自吞掉一部分此时,两头恶狼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中间那一小块“处女地”——暹罗当然,他们心里也清楚,盯着暹罗的还有锋芒毕露而又凶残不已的其他狼族坐山观虎斗,渔翁得鹬蚌是英法两国心知肚明而又不愿看到的。

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英国的不安在其舆论和政治家的演讲中日益凸显——《泰晤士报》说:“英国无论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国为邻,现在已经是划清不许法国逾越的那个界限的时候了诺曼,《远东的民族和政治》,第470页,转引自:尼•瓦•烈勃里科娃:《泰国近代史纲》下册,第310页)同样,为了避免与英国直接对抗于东南亚的利益范围划分中,法国政府曾向英国当局提出暹罗中立化的建议——“维持一个强大、独立的、两边都有明确国界的暹罗王国,使大不列颠领土和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领土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屏障,而这种协议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防止两国之间不然就有可能发生的那些麻烦转引自:尼•瓦•烈勃里科娃:《泰国近代史纲》下册,第311页)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于同年8月通知法国,表示“赞赏”建立一个强大的暹罗王国的做法,并在通知法国大使的复照中附有一张地图,英国外交当局未经暹罗政府的同意,就在地图上规定了暹罗的边界转引自:尼•瓦•烈勃里科娃:《泰国近代史纲》下册,第310-311页)由此,作为缓冲国而出现的独立的暹罗夹在了英法两国势力均衡的相互妥协和妄图崛起的明争暗斗中 s\t=}0q 1893年10月,曼谷王朝被迫同法国签订《暹罗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划给法国,并向法国赔款300万法郎。

此时的法国占据了相对优势——同俄国结盟而英国则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需要充足时间巩固已占殖民地而在要求法国适可而止的同时拒绝暹罗需要支持的要求但是,法国依然没有达到它的全部目的——湄公河东岸25公里地带和马德望、暹粒两省作为中立区而双方均不得驻军并非暹罗军队抵抗的结果,而是国际局势的压力,或者更主要是英国施加的重压《暹罗条约》的签订,法国虽然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他始终未敢越雷池一步,局限在英国的底线之上而英国也在实力稍逊之时,满足法国一定的利益要求未伤暹罗元气的《暹罗条约》是英法两国势力均衡,相互妥协的产物,不至于让真正处于中间包围地带的暹罗落于英法任一国家之手 Vb 36R _u 1896年1月15日,英法于伦敦签署了一项《关于暹罗王国和其他事项的声明》(又称《伦敦条约》)——规定:“湄公河以西属英国的势力范围,以东属法国的势力范围;英法两国有责任维持暹京曼谷所在的湄南河河谷的独立与完整;双方均不得签订足以使第三国能在该地区采取任何行动的任何单独协定”(《东南亚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254页)此条约不难看出,英法两国在地处中间地带的暹罗问题上达成了最终妥协这不但是国际局势的造作,更是英法两国势力均衡下明争暗斗的产物。

对于两个殖民大国来说,暹罗的独立中间国地位是必要的,是符合两国利益的! hQ3@CfW 三、其他原因的非主要性 FUI/ A > 我个人认为,其他三点原因,就如秤砣已定,那些用来上加的砝码如果暹罗未处于英法在东南亚殖民主义势力扩张的中间地带,它是无法摆脱如同越南、缅甸般的厄运的 s#~VN;-I 暹罗王朝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不是决定暹罗保持独立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不否认改革增强了暹罗国力,改变灵活的外交政策,提高了其国际地位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看到暹罗改革的质的缺陷和不足——暹罗的传统政治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君主专制体制反而得到了加强;经济依然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特别是军事方面,“19世纪末暹罗海军不过1000人(1889年)、陆军1500人(1897年),其军事力量仍是很薄弱的《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梁志明主编,1999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相对同时代的中国,暹罗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依然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更不用说国土、资源方面的对比泱泱中国尚且不能独立于列强之林,暹罗又有何能依靠国力而独立于英法殖民地包围之中?英法两国任一国之国力足以使其沦为殖民地,犹如越南、缅甸。

《曼谷条约》已经暴露了暹罗在法国面前的弱势,倘若没有国际局势的限制,英国底线的阻挡,法国完全可以完成对暹罗的逐步蚕食 + fvVora 弱国无外交,这是国际生存法则中的真谛暹罗依靠割让部分领土和属地来满足英法殖民主义者的需求,只能在一定时段内缓和同列强的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独立问题在暹罗逐渐中立国化的进程中,英法在不逾越对方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利益和需求,以满足其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而非只是“鼠目寸光”殖民主义帝国的胃口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但是,当他们利益相冲突而有无法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只能缩小自己的胃口来换得互相谅解,相互妥协虽然暹罗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防止受制于一国,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是首先它必须拥有平衡外交政策的条件暹罗以土地换生存的政策是在英法均势对立的情况下才得以发挥功效,而非于英法均势对立前灵活的外交政策前提是英法认识到中立国的必要和开启中立国化的进程 ZrYRLg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集中力量角逐对中国利益的瓜分和势力范围的划定,减轻了英法殖民主义国家对暹罗的侵略压力单纯得说,将对暹罗的全部侵略压力转移,恐怕是不恰当的1893年法国利用在越南和柬埔寨这两个基地侵入老挝,并与暹罗军队发生冲突,派遣舰队驶入湄南河,抵达曼谷,向暹罗朝廷发出最后通牒,于当年10月签订《曼谷条约》。

不可否认,法国入侵老挝有大开通往中国西南之路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英国在缅甸和马来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