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18646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与防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2005 年,浙江省玉环县由于受到 2 次台风的影响,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部分农田受淹,在 8 月份发生了一种不常见的病害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根据该县植保站 8 月份在该县陈屿、芦浦等乡镇调查,发病面积达 140 公顷,发病区平均丛病率达 75%左右,株病率达 严重田块丛病率达 100%,株病率达 发病区产量损失达 10%左右。1 为害症状病菌侵害刚伸长露尖的心叶,使幼嫩心叶发生水渍状腐烂,并迅速向下扩展至生长点,致使心腐。当心叶已伸出而尚未展开以前,病菌多自叶枕处侵入,向上沿中肋扩展成为深褐色长条,向下扩展使幼嫩叶鞘腐烂,心叶纵卷黄枯(外观很象螟虫为害的

2、枯心苗)、拔之易断,剥开叶鞘,茎秆腐烂,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挤压病部有乳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流出,病斑表面有黄色菌脓。2 发病条件该病一般在稻株受淹后 58 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生轻重与稻苗受淹程度有关,受淹时间愈长,淹水愈深,发病愈严重。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该县发病田块普遍受淹时间达 48 小时以上,水稻又正处于分蘖盛期。3 防治方法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一旦洪水退后,应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控制病害扩展,促进稻根再生;当稻新根出现时,抓紧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稻株恢复生长,以减少损失。发现中心病株后,对发病田块及其周边田块选用 20%噻森铜悬浮剂 100、或 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100,对水 50雾,隔 710 天防治 1 次,连防 23 次。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