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卷()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5537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模拟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期末模拟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期末模拟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期末模拟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期末模拟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模拟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模拟测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下列图片推断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图1北京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图2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3北京人的生活A化石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北京人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C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过群居生活D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了2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的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将珠江文化历史推至7000年前,改写了珠江流域文化史”。下列文化遗址中,与咸头岭遗址处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有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山顶洞人遗址ABCD3下列有关黄帝和黄帝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A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一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黄帝时期的传说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C黄帝时期的发明可以从考古实物中得到验证D黄帝时期实际上是我国历史上的部落联盟时代,还没有产生国家4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00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2007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5有关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禹传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B商汤和周文王懂得重用人才、关心百姓,他们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C夏桀和商纣王失国的重要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D“国人暴动”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主角都是周幽王6根据西周的管理

4、办法,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主要包括按田亩纳税缴纳贡赋定期朝见随从作战ABCD7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以下是出土于安阳的文物或遗址,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图1司母戊鼎图2甲骨文图3殷墟官殿复原图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3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8东周列国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卫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兴兵伐楚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ABCD9战国时期,秦国的

5、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被称为“虎狼之师”。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10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11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ABCD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祸福相依、互相转化的思想源自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13某位思想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14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15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对梁启超的话,理解正确的是统一是历史的发展的趋势,是民心所向秦国在当时最为强大,所以统一大业由秦国完成齐国可以代替秦国完成统一秦国最得民心ABCD1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是A项羽巨鹿之

7、战;越王勾践吴越争霸B刘邦巨鹿之战;吴王阖闾吴越争霸C刘邦楚汉战争;吴王夫差吴越争霸D项羽楚汉战争;越王勾践吴越争霸17“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推恩令18根据下图所示印文,联系秦朝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篆书刻印ABCD1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秦朝历史的是ABCD20“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

8、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D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21右图所示机械的发明者和用途分别是A西汉的王景;灌溉B东汉的杜诗;冶铁C东汉的王景;冶铁D西汉的杜诗;灌溉22结合右图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A193年B211年C210年D194年23防治如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我们可以参考“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24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中,由西域传入的是A粟B水稻C小麦D葡萄25戴佳

9、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史书,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A论语B史记C齐民要术D资治通鉴26小刚同学为某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27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A发明了麻沸散B改进了造纸术C推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D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28下列图示书法精品,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ABCD29“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朝代中,曾定都洛阳的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ABCD30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框中

10、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第卷3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图1 秦朝疆域图2 西汉疆域图3三国鼎立形势图图4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图1局面的建立者是谁?(1分)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分)(2)读图2西汉疆域图,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2分)(3)读图3三国鼎立形势图,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3分)D处

11、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1分)(4)读图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1分)中原汉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什么影响?(2分)(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32一部中华文明史,一定程度上就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彼此融入,共同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翦伯赞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

12、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请回答:(1)材料一中“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是对图1所示历史事件的写照;“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是对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写照。请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历史事件(2分),指出图2所

13、示历史事件的影响。(2分)(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1分)“拓跋氏”是我国古代哪一民族的姓氏?(1分)“魏主”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2分)(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民族融合有哪些形式?(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2分)33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丝绸之路图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材料二:2013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掘一座北魏帝陵,推断墓主或为北魏节闵帝元恭(531-532在位),出土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约430年518年)金币

14、,品相完好(如右图)。材料三:造纸术外传路线图和佛教的传播路线图材料四: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请回答:(1)丝绸之路的奠基人是谁?(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的出发点A和最终到达国家F。(2分)(2)依据材料二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推断,合理的两项是(2分)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可能和欧洲进行贸易往来;我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于北魏节闵帝时期;金币是北魏在对拜占庭的战争中所获得的战利品;金币可能通过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中国。(3)在我国,纸张和佛教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造纸术和佛教在传播上的共同之处。(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丝绸之路?(2分)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