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

上传人:徐展****is 文档编号:11864482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3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商业航天行业前景投资分析2019年12月目录1.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前景51.1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51.2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51.3商业航天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51.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61.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61.6商业航天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71.7商业航天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71.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81.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91.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92.商业航天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2.1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分析112.2商业航天行业结构分析112.3商业航天行业PEST分析122

2、.4商业航天行业特征分析132.5商业航天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142.6政策体系不健全162.7基础工作薄弱162.8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162.9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162.10技术相对落后172.11隐私安全问题172.12管理效率低182.13盈利点单一192.14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192.1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202.16人才问题202.17产品质量问题203.商业航天行业政策环境22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22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223.3“十三五”期间商业航天建设取得显著业绩234.商业航天行业发展趋势244.1宏观机制升级244.2服务模式多

3、元化244.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244.4社会化特征增强244.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254.6呈现集群化分布254.7各信息化厂商推动商业航天建设264.8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265.商业航天行业竞争分析285.1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285.2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竞争强度分析285.3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295.4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305.5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306.商业航天产业投资分析326.1中国商业航天技术投资趋势分析326.2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资风险326.3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资收益331.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等问题逐渐显

4、现,商业航天技术是实现基础建设的关键技术。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商业航天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1.1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商业航天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革新。行业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极大丰富了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一方面,商业航天的产业链中原料和供应商的进一步推动,有利于产业源端的重组升级,优化产业流程;另一方面商业航天技术的更新迭代,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升级和质量改进,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这些都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多方的推动使得商业航天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1.2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商业航天技术在人们日常

5、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商业航天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大。1.3 商业航天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商业航天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已经相对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各个领域,延伸出终端设备、特色服务、增值服务等多种产品及服务,产品系列达20多种类型,可以全面覆盖金融、交通、民生服务、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及安全等领域,商业航天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到来。1.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政策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统一化进程加快、精细化管理需求加持下,

6、需求有望迎来快速释放;同时,互联网+商业航天、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均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创新业务愈加清晰;格局优化,系统复杂度大幅提升使得龙头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优质公司强者愈强。随着行业边际的大幅改善,集中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商业航天行业前景广阔。1.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囊括商业航天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商业航天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

7、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究与优势,在市场取胜。1.6 商业航天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繁荣供给业态。继续支持商业航天产业与健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商业航天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这是目前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商业航天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直播+、移动+、电商+、5G+等等,都是商业航天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这是让商业航天产业真正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几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无数的商业航天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开始真正落实和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而之前,一直

8、商业航天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虽然非常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让很多人一度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而支持商业航天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出台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将对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将让商业航天产业找到新的盈利点,建立新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1.7 商业航天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商业航天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商业航天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商业航天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不断壮大以专业人才、技

9、术工作者、服务工作者的商业航天队伍,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商业航天专业人才的难题,不仅需要完善院校的商业航天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航天专业,给商业航天专业人才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建立商业航天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培养人才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的商业航天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深入研究,并结合国情,建立一套适合国情,具有国际化的商业航天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实践体系,目前中国商业航天技术联盟正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

10、大、意大利等国洽谈,交流专业商业航天人才的培养体系方面的合作,并达成初步意向,引进国外的商业航天技术人才培养,是快速建立我国商业航天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1.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目前商业航天行业基本上被少数巨头所把持,巨头市场地位稳固,只要不犯错后来者基本上难以撼动其领先优势。各大服务商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合纵连横寻找盟友,整合各自服务与客户资源,优势互补。巨头通过抱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实现共赢,用户从影响力、服务能力和可靠性角度也更愿意选择巨头联盟的产品,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1.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目前,我

11、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据调查,我国总体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9.17%,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政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38.80%和32.40%;电商交易商贸总额占比达到了商业航天整体业务的一半以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式活力的源泉。而在企业创新方面,除商业航天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1.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智慧与生态将成为新标准和新亮点。这种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一是客户的要求,从业人员对商业航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

12、服务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二是政府的管理目标,原来只是为企业做好行业铺垫就行了,现在不行了,除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载体,还需要对行业规范、行业前景、行业趋势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指导,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三是投资人的期望值,低端技术的产品价值现在很难提高,所以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腾笼换鸟,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品质,来提高价值。因此商业航天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突破行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2. 商业航天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2.1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分析商业航天的业务领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设施业务类,一是产品与服务类。如果按照大类比较,就总收入而言,基础设施类业务和产品与服务类业务多年来基本各占半壁

13、江山。但在航天基础设施类业务里,“闷声发大财”的竟然是最没有名气的地面站和设备类的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5.13%。近十年来,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在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2774亿美元),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到3600亿美元,接近4000亿美元。根据市场预测,到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规模,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2.2 商业航天行业结构分析商业航天行业的行业机构主要由原料及服务生产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组成。 原料及服务生产商,负责上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

14、括产品与服务的原厂商,包括各类原料厂商。 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负责中间服务集成,主要为上游服务的再加工,上游服务的集成。 设计规划商,负责产品与服务设计,主要为整个业务环节提供设计与规划。 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负责行业代理,主要包括代理上游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 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主要是行业经销商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2.3 商业航天行业PEST分析政策因素: 中央印发的商业航天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商业航天行业将增加30%,各地方出台了地方政策,提高行业渗透率。 2019年商业航天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商业航天行业将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

15、质量。经济因素: 商业航天行业持续需求火热,资本利好商业航天领域,行业发展长期向好。 下游行业交易规模增长,为商业航天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实际增长6.5%,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商业航天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基础。社会因素: 传统商业航天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商业航天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9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商业航天行业的消费主力。技术因素: 科技赋能VR、大数据、云计算、商业航天、5G等逐步从一线城市过渡到2、3、4线城市,实现商业航天行业科技体验的普及化。 商业航天行业引入ERP、OA、EAP等系统,优化信息化管理施工环节,提高了行业效率。2.4 商业航天行业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商业航天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商业航天行业分为五类。他们分别为创新型商业航天、创投型商业航天、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