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技能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4570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解读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本解读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本解读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本解读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本解读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解读技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文本解读技能吴景松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高水平的文本解读技能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学识积累、广泛的阅读经验、缜密的思维水平、强烈的感悟能力以及健康的阅读心理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阅读技巧,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提高阅读的效益。一、文本解读技能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现代文阅读有三个境界:读懂、读深、读透。这三个境界层层深入,完整地体现了阅读的层级和规律。合理的运用阅读技巧,有助于正确的、富有个性的解读文本,实现阅读价值,领悟到阅读的旨趣,达到理想的阅读境界。1、读懂。文本是运用某种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稿,作者借用文

2、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事物的看法或介绍某些知识等。文本一经形成,就具有其客观意义,具有其语言形式所承载的客观内涵。因此,阅读必须把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及其承载的方式弄懂,读懂也就成了阅读最基本的要求。2、读深。文本中的语言是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符号,是社会生活的物态化的反映和表现。文本本身不是社会生活,不是物质,语言具有间接性。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含蓄性,富有隐含信息。所谓读深,就是要透过语言符号系统的表层,发掘出文本深层的本质性含义和隐含信息,实现读者阅读状态与文本状态的同质同构。3、读透。“读透”与“读深”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读深”侧重于理解、感悟文本本身的信息,包括明示信息和

3、隐含信息。而“读透”则要求读出文本之外的信息,所谓“言外之意”、“物外之象”、“画外之音”,也是司空图所说的“超以像外,得其环中”;“读透”还要求读者在阅读中读出自我,读出更广、更深层次的含义来。“读透”又有三种境界(1)透彻领悟。这是一种与“读深”相近似的境界,就是把文本信息彻底、深透的把握住,并有自己的感悟和符合情理的思考。(2)力透纸背。所谓“力透纸背”,就是要深刻的领悟文本的潜台词,作者含蓄地隐藏在字底下的意思,以及作者尚未感悟、意识到的东西。“力透纸背”是一种很高的阅读境界,只有具备坚实的学识、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地洞悉能力和相当的阅读经验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3)高峰体验。阅读

4、中的“高峰体验”是阅读的最高层次。“高峰体验”本身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于大自然时,感受到的一种奇妙、着迷、忘我并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这种使人情绪饱满、高涨的“高峰体验”往往难名其状。马斯洛认为:那些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这种“高峰体验”,而且次数频繁。因为他们的成就阈值更高,更有自信心,更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这里所说的“心理更健康”,并非单指“善于适应环境”,而是泛指“更有自主性、更具独立性”。我们从阅读心理学角度,对这一概念加以诠释。高峰体验的特征A、愉悦性。高峰体验可能是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极度强烈的幸福感,

5、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马斯洛认为:对于高峰体验,每一位“心理健康的人都可享受到它是一個人在最高欢愉及滿足感的时刻 ”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愈合心灵的创伤,使人振奋向上。阅读者的高峰体验会使阅读者把阅读行为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读者对文本的痴迷,一点也不亚于恋爱中的痴迷状态。B、忘我性。高峰体验不仅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具有忘我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是指行为不受经典意见(包括作者意图)的左右,忘我性则是体验达到的一种至高的境界。马斯洛说:“在自我实现者的正常感知中,在普通人中间或达到的高峰体验中,感知相对而言可以是超越自我、忘却自我、没

6、有自我的它能够以对象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换言之,感知体验可以围绕对象组成一个中心而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之上。这些人好象是在感知某种具有自身的独立现实、不依赖于观看者的东西一样。在审美体验或爱情体验之中,自我有可能迷醉于对象,或者完全倾注到对象之中,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些研究美学、神秘主义、母性和爱情的论者,例如索罗金甚至说,在高峰体验中,感知者与被感知者可以说是互相认同的,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更大的整体,一个超坐标的单位。”C、超越性。高峰体验时,常常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马斯洛说:在高峰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时空莫辨(disorientation in time and

7、space)的特征。在这种时刻,人在主观上已脱离了时空。在创造的迷狂之中,诗人或艺术家全然没有意识到他周围的环境以及时间的流逝。当他如梦初醒时,他绝不可能判断到底逝去了多少时光。”“更有甚者,我们还常常听到特别是情人们报告说,时间的迁延全然消失了他们仿佛以某种方式生活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了。在那里,时间停滞不动而又疾驰而过。对我们的普通范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悖论和矛盾。”冯友兰对时空的超越也有类似论述:“他觉解人虽只有七尺之躯,但可以与天地参;虽上寿不过百年,而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D、短暂性。高峰体验常常是瞬间产生而又转眼即逝的,它常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在阅读中,高峰体验常常被描绘成是

8、“可遇而不可求”的阅读经验。美感可以长久的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但至高的美感情绪,最高的审美境界,却是短暂的,好象灵光闪现一般。尽管如此,个人的修养、经验、阅读技能的高下等,均会在无形中支配着人的这种体验。产生阅读高峰体验的条件A、“异己”性阅读让位于主体性阅读“异己”阅读不是阅读主体的创造,而是一种主体之外的符号与权力话语,这种权力话语一旦确立,所有的边缘文化及其他声音便无法动摇其霸权地位。“异己”阅读使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了认知距离,阅读不再是一种充满发现,充满愉悦的审美享受,而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经典认同活动。主体性阅读不是以主体肆意干预文本,而是摆脱经典式的符号与权力的结论性话语,依凭主体对文本

9、本身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而进行的充满发现、充满快感的阅读。B、纯理性阅读让位于审美性阅读阅读范式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实质是读者对文本客体的主体性扦入,是文本意义与读者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必须建立在阅读主体对文本的阅读有充分的体验的基础之上。在缺乏主体性体验的阅读中,任何文章实际上都不是经典,只有在文本意义与主体体验契合的域值内,经典方才回归。因此,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充满了精神上的快感。而最大的快感就是一种情绪上的高峰体验与认知上的全形契合。以“快感”为基础的阅读是一种关怀主体体验的非“霸权”式的解读范式,在这种阅读中才能产生震荡心灵的共鸣,并最终提高阅读者准确而富有个性的阅读文本的能力。

10、高峰体验对阅读技能的要求高峰体验不能仅仅依赖,甚至不能主要依赖阅读技能。事实上,在阅读的高峰体验时,技能只起隐性的作用。换言之,进入高峰体验时,技能已不存在于意识中,它只在潜意识中起作用。但阅读技能对高峰体验也并非没有意义,技能可以促进我们进入这种状态。我们推介的阅读方法是静观法。静观法强调关注文本本身,尽可能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它倡导的是一种非功利性阅读,或者说是一种“无目的而合目的”的阅读。(下面作具体介绍)二、现代文文本解读技巧举隅(一)现代文文本的认知结构及解读步骤现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整体感悟,了解大意这一步的认识还比较粗浅,比较模糊,比较朦胧,但它是一个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

11、局部的、深入的剖析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谬误。第二步:透析文本,局部把握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这一步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深入剖析,实现“拔云现日”的清晰感和“对号入座”的踏实感,避免简单的“跟着感觉走”。这一步要把阅读疑问或阅读判断和文本结合起来,针对问题,到原文中寻找或发掘相关答案。第三步:回归全局,内化提升这一步是在整体感悟、透析局部的基础上,对文本的高层次把握。主要用于把握阅读判断的整体框架,洞察各判断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补性,提高读解的整体效益。1、文学作品的认知结构及解读步骤作为现代文阅读的文学作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二是抒情性文学作品。其基

12、本认知结构如下情节(语言)人物(环境、景物)主题(情感)价值(意义、技巧) 筛选 整理 阐释 评价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感悟、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再通过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感悟、品析,领会人物形象的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抒情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感悟及表达方式的玩索,从而品析作品景物描写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揭示作品的意义。2、说明文的基本认知结构及解读步骤语言 顺序 方法 特征 筛选 整理 阐释 评价说明文阅读的核心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其阅读步骤一般是从说明语言和说明顺序入手,寻找出说明对象,理清其

13、基本框架,体会说明的方法,从而分析评价说明对象的特征。3、议论文的基本认知结构及解读步骤语言论据结构论证 方法 论点 筛选 整理 阐释 评价议论文认知结构的归纳非常困难,以上只是给出其中的一种认知结构。议论文阅读的步骤具有多样性,不同特点的文章切入点往往不同。例如,论点比较鲜明的议论文就可以从论点入手,然后寻找支撑论点的论据,围绕论证结构、方法、语言体会论证过程。而论点比较隐讳的议论文,则需从语言和论据入手,通过对论证结构、方法的梳理和体会,分析概括出论点。(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策略 1、自我调节策略。阅读心理与阅读效果互为因果,其调节模式可概括为:我读懂了吗我抓住主要信息了吗这些信息之间有什

14、么联系它同我已知的哪些信息相关怎样阐述和评价这些信息如何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阅读的目的。2、筛选策略。即抓住重要信息。包括:具有特殊含义或临时意义的词语、能反映文本精神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语义含蓄或抽象需要加以阐释的词语或句子、能体现文章层次或脉络的句子、蕴含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的词语或句子。3、生成策略。即内在联系策略。包括:A、分类法,即把已经筛选出来的文本信息归类,找出每类信息的含义及类与类之间的联系;B、类比法,即把相同或相近的两组信息(读者已知信息和文本中的未知信息)放在一起,加以分析考察;C、比较对照法,检查文本中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的联系。4、弥合策略。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文本中的空白

15、弥补上去的策略。目的是使隐含信息明朗化,使零碎信息整体化。常用的是联想法和替代法。5、阐释评价策略。可以针对文本的不同内容和阅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用比较、类比、联想、鉴赏等方法。6、反思策略。即自我察觉、自我评价策略。与自我调节策略一起,构成元策略,即策略的策略。反思的内容包括:A、是否读懂了文本,B、思维过程有无问题,C、是否选择了最佳思路,D、解读策略是否得当,E、理解有无问题。(三)现代文文本解读的几种技巧1、整体感悟法指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观点,文章的思路、文脉、层次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整体感悟时,要抓住中心语和关联语,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文章时,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因为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念等,是从整体中透露出来的。整体感悟既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也有利于对其他问题的思考。整体感悟具有两个含义或两个特质,其一是对作为客体的文本的主观扦入,通过主体对文本的语言感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蕴;其二是从思路、结构上梳理文本。2、信息筛选法从信息论角度讲,任何文本都是由信息构成的,而不少文本包含了丰富的甚至是无限的信息量。应该指出的是,从阅读层面来讲,单纯的文本阅读实际上是很难穷尽文本信息的(例如,对于许多传统经典篇目,今天仍然有新的发现)。为了弥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