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44516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原创ybdk】(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教学设计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四中学 袁兵教材分析: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它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应想也非常显著。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是本节乃至整个地理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单纯从内容来看,该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天气变化情况、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教材内容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学生知晓并理解其形

2、成的过程,通过教学,学习知识,活跃思维,增强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教法简介:高一学生已具备热力环流及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进行有效教学。同时也考虑到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果应用传统教学,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将主要采取如下方法:通过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和迁移;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练习中得到提升。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

3、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探索与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活动探索和思考,提升学生扩展迁移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通过对大气环流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难点:三圈环

4、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今天,我们将由简单到具体,一起来继续探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教材打开至50页直接导入,简单明了课前预习1、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画图热力环流图2、将此图转绘至黑板1、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2、一名学生上黑板绘制1、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为本节课做好知识的铺垫2、学生动手练习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点评黑板上学生的作业,评价和总结2、多媒体展示:2、多媒体展示:结论空气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1、聆听并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和修

5、改1、让学生统一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明确本节课重点需要学生回顾的内容转折刚才我们所回顾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热力环流,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讲,情况又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多媒体展示:探究主题: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1、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地球形态三圈环流也是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地表冷热不均,请同学们思考:地球上什么地方受热较多?什么地方受热较少?思考并回答:1、赤道地区受热多,两极地区受热少将上节课的内容开始整合到本节课中,全面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讲解并动画展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其中,

6、030N间高空西风讲解时提问:赤道上空朝北的气流能否一直流向极地高空?为什么?形成如图:1、认真听老师讲解,同时在草稿本上跟着老师进行绘制2、回答问题:不能。因为水平运动的高空大气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偏转为与纬度平行的方向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提问:请同学们将南半球的情况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检测刚才的学习效果思考1:1、图中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为什么?赤道低压带:热力因素(空气受热上升)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因素(被迫下沉)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因素(被迫抬升)基地高压带:热力因素(空气遇冷下沉)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同时活

7、跃课堂气氛思考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1、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2、气压带高低相间3、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的能力转折刚才我们所探究的前提之一是“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是有规律的在地球上面移动,那这个移动对于低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阅读教材和图2-33,思考:1、夏至日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与两分日相比,有何差异?冬至日呢?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关系?思考回答:1、夏至日朝北移动,冬至日朝南移动2、“跟着太阳走”,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同上同下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小结多媒体展示:图1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图2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图看图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体回顾课堂内容,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练习1:Flash动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简图2、3:选择题4、填空题动手动脑做练习学以致用,在练习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反思: 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使创新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闪光。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