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通信设施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1 通信管道与光、电缆线路3.1.1 基本要求1) 通信光电缆、塑料管道、人(手)孔圈等器材的数量、规格程式符合设计要求2) 塑料通信管道敷设与安装符合规范要求3) 管道基础及包封用原材料、型号、规格及数量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4) 光、电缆横穿路基时应加钢管保护,钢管的型号规格和防腐措施符合设计要求5) 光、电缆在过桥梁或其它构造物时采用的管箱、引上和引下工程采用的保护管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及保护管与接驳的保护管过渡圆滑、密封良好光、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6) 光、电缆的敷设、接续、预留及成端等符合规范要求7) 直埋电缆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8) 出厂时及施工前光、电缆单盘测试记录,施工后所有线对的连通性测试记录,管道及电缆接续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自检和通电调试记录,有效的光电缆、保护管(箱)及接续附件的检验合格报告或证书等资料齐全3.1.2 实测项目见表3.1.2表3.1.2 通信管道与光、电缆线路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方法1管道地基符合设计要求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剖开复测2管道铺设符合设计要求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剖开复测3回土夯实符合设计要求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剖开复测4人(手)孔、管道掩埋符合设计要求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要时剖开复测5人(手)孔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用量具实测6分歧形式及内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用量具实测7通信管道的横向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用量具实测8主管道管孔试通试验畅通查随工验收记录或按本册附录M实测9△硅芯塑料管孔试通试验畅通查随工验收记录或气吹法实测10人手孔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测量仪实测11光纤护层绝缘电阻≥1000MΩkm查随工验收记录或用高阻兆欧表测量(仅对直埋光纤)12△单模光纤接头损耗平均值≤0.1dB光万用表或光时域反射计在中继段两端测量13多模光纤接头损耗平均值≤0.2dB光万用表或光时域反射计在传输段两端测量14△中继段单模光纤总衰耗符合设计要求光万用表或光源、光功率计计在中继段两端测量15△中继段多模光纤总衰耗符合设计要求光万用表或光源、光功率计在传输段两端测量16同轴电缆衰耗符合设计要求衰耗测试仪17同轴电缆内外导体绝缘电阻≥500MΩ用兆欧表500V档,在连接器的芯线和外导体之间测量18△音频电缆绝缘电阻≥1000MΩkm用高阻兆欧表对之间测量19音频电缆直流环阻符合设计要求用电桥或电缆分析仪测量20音频电缆串音衰减符合设计要求用电缆分析仪或串忧分析仪测量21△信号电缆绝缘电阻≥500MΩkm用1000V兆欧表对之间测量22信号电缆直流电阻≤23.5Ω/km用电桥或电缆分析仪测量23△音频电缆传输误码率BER≤10-8将线对一端短接,另一端接数据传输测试仪以64kb速率测量3.1.3 外观鉴定1) 光、电缆配线箱(架)安装端正、稳固,配件齐全。
2) 在配线箱(架)或设备控制箱内光、电缆排列整齐、有序,绑扎牢固,标识正确、清楚3) 通信中心(局内)光电缆的进线与成端符合规范要求,进入墙壁要有保护套管,预留长度满足使用要求并且统一规整4) 人(手)孔位置准确、预埋件安装牢固、防水措施良好人(手)孔内无积水,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5) 光电缆在人(手)孔内占用管道孔正确、排列整齐、余留长度符合规定,标志清楚、牢固;光缆接续箱安装牢固,密封良好6) 光、电缆在过桥梁或其它构造物时采用的保护管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有序;光电缆及保护管与接驳的保护管过渡圆滑、密封良好7) 直埋电缆两端铠装层、屏蔽层接地处理措施得当,电缆标石埋符合设计要求以上任一项不符合要求,该项减0.1~1分3.2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3.2.1 基本要求1)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通信机房应整洁,通风、照明良好2)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所有设备(包括机架、槽道、列柜及成端用光电缆)的配置、数量、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部件完整3) 通信机房的防雷、水暖、供电、通信电源、空调通风、照明等辅助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相关专业的验收4)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所有设备安装调度完毕,系统处于正常运转工作状态。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自检和设备及系统联调记录、有效的设备检验合格报告或证书等资料齐全3.2.2 实测项目见表3.2.2表3.2.2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方法1△系统设备安装联接的可靠性系统设备安装联接应可靠,经振动试验后系统无告警、无误码橡皮锤轻轻敲击设备基架和网管计算机的配线背板15min2接地连接的可靠性工作地、安全地、防雷地按规范要求分别连接到汇流排上用万用表测量,目测检查3△系统接收光功率P1≥PR+PC+Me*用光功率计,每站1个光口4△平均发送光功率符合设计要求和出厂检验的要求用光功率计,每站每个传送级别各1个光口(STM1、STM4、STM16)5△光接收灵敏度符合设计要求和出厂检验的要求光功率计和误码仪,每站每个传送级别各1个光口(STM1、STM4、STM16)6△误码指标(2M电口)BER=110-11用误码仪,每块2M电路板抽测3条2M支路1个支路测试时间24h,其他支路15mm允许将多条支路串接起来测试ESR=1.110-5SESR=5.510-7BBER=5.510-87电接口允许比特容差YD/T 5095-2000PDH/SDH通信性能分析权8输入抖动容限YD/T 5095-2000PDH/SDH通信性能分析权9输出抖动YD/T 5095-2000PDH/SDH通信性能分析权102M支路口漂移指标a. MTIE≤18μs(24h)b. 40h滑动不应大于1次在传输链路最长或定期链路经过网元最多、通过不同步边界的2M链路上测试11音频电路和低速数据电路测试通路电平、衰减频率失真、增益变化、信道噪声、总失真、路基串话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用PCM话路特性仪测试12△安全管理功能未经授权不能进入网管系统,并对试图接入的申请进行监控实际操作13△自动保护倒换功能工作环路故障或大误码时,自动倒换到备用线路实际操作,测一个环路14△远端接入功能能通过网管将远端模块添加或删除实际操作15配置功能能对网元部件进行增加或删除配置,并以图形方式显示当前配置实际操作16公务功能系统应配置公务,声音清楚实际操作17网络性能监视功能能实时采集分析网络误码等性能参数实际操作18△激光器自动关断功能无光输入信号时应能自动关断测试备用板的发光口19故障定位功能模拟系统故障实际操作20△信号丢失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1△电源中断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2△帧失步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3△AIS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4输入信号消失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5参考时钟丢失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6指针丢失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7远端接收失效FERF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8远端接收误码FEBE产生告警实际操作29电接口复帧丢失(LOM)产生告警实际操作30信号劣化(BER>110-6)产生告警实际操作31信号大误码(BER>110-3)产生告警实际操作32环境检测告警产生告警实际操作33机盘失效告警能自动倒换,产生告警实际操作注:P1 接收端实测系统接收光功率;PR 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MC 光缆富余度;Me 设备富余度。
3.2.3 外观鉴定1) 槽道、机架(包括子架、DDF、ODF)及设备布局合理、安装稳固;机架横竖端正、排列整齐;拼装螺丝坚固、余留长度一致2) 设备安装后表面光泽一致、无划伤、无刻痕、无剥落、无锈蚀;部件标识正确、清楚3) 电缆及光纤连接线路由和位置正确、布放整齐符合施工工艺要求4) 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保护措施得当;分线正确、编扎排列整洁、工艺符合要求;在光配线架上路由走向正确、标识清楚、布放工艺符合要求5) 数字配线架上跳线的规格程式符合要求、路由走向正确、标识清楚、布放工艺符合规范要求6) 同轴电缆的成端余留长度统一、芯线焊接及端头处理得当、符合工艺要求7) 数字配线架、光配线架内布线整齐、美观;绑扎牢固、成端符合规范要求;编号标识清楚,余留长度适当8) 设备连接用连接线、跳线(纤)符合设计要求,长度规整统一、标识清楚以上任一项不符合要求时,该项减0.1-1分3.3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3.3.1 基本要求1)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通信机房应整洁,通风、照明、环境温湿度条件良好2) 交换设备、辅助设备、控制台及各种电路板的数量、型号及安装位置符合要求3) 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安装牢固、标志齐全。
4) 设备的各种开关置于指定位置5) 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符合要求6) 列架、机架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7) 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8) 所有设备安装连接到位并经过严格的系统检查,稳定性达到要求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自检和设备及系统联调记录、有效的设备检验合格报告或证书等资料齐全3.3.2 实测项目见表3.3.2表3.3.2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方法1△工作电压-57V~-40V用万用表实测2系统再启动功能系统紧急关机后启动或作系统倒换后,系统应能恢复正常运行实际操作3△修改用户号码功能用软件修改后不影响原话机的连接通信功能实际操作4△修改单个用户的号码属性用软件修改后不影响原话机的连接通信功能实际操作5修改用户数限主要对用户的长途呼进行限制实际操作6计费功能能修改费率,并打印显示费额和通话记录实际操作7话务管理自动记录话务信息实际操作8△故障诊断、告警故障告警模拟故障9系统交换功能本局呼叫、出入局呼叫、新业务等功能实际操作10△指令功能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特殊功能,建立一点对多点的快速通话功能实际操作11局内障碍率≤3.410-4模拟呼叫器12接通率>99.96%模拟呼叫器13处理能力系统达到BHCA值时,对人机命令的响应90%均应在3s以内模拟呼叫器3.3.3 外观鉴定1) 槽道、机架及设备布局合理、安装稳固;机架横竖端正、排列整齐,符合设计要求;拼装螺丝紧固、余留长度一致。
2) 设备安装后表面光泽一致、无划伤、无刻痕、无剥落、无锈蚀;部件标识正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