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38147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新课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翔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

2、示。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懂得要自觉地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发。【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不能面面俱到。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对重点项目的认识

3、得到深化。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问题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问题是继续落实中年级段的训练项目,懂得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根据课题和课后问题捕捉重点学习内容;问题是检查学生抓重点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4、。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个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不能流于形式,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要巡堂检查学生的勾画情况,倾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让理解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发言,指导学生理解到位。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

5、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12个“越”字读重音)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顺势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

6、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后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黄河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富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

7、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还可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而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至此,这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黄河水患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文章,了解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情

8、况;准备有关黄河的发源地、流域、水文、治理等CAI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视频等。来源:学科网ZXXK1课时方法一1.播放课件: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最想说些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展示黄河的部分视频资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对黄河的了解,可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方法二1.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可是,很多年来,这

9、条美丽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吞噬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这又是为什么呢?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河变化的情况,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2.揭题,板书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齐读课题。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黄河变化前后的资料。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在课堂上能得以展示,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热情。一、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浏览课文,总体感知。(1)本文共分几个自然段?(2)课文大概介绍了什么?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问题可以围绕题目与课文内容提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如:PPT出示下面问题。PPT出示: (1)为

10、什么以前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如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治理黄河?(4)黄河的变化给人类什么启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问题从课文中来,答案就可以从文中找。3.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来源:学+科+网Z+X+X+K(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域”字应读“y”,不能读“hu”;“衍”字应读“yn”,不能读“yn”;“构”字应读“gu”,不能读“gu”;“蚀”字应读“sh”,不能读“sh”;“耕”字应读“gng”,不能读“gn”;“频”字应读“pn”

11、,不能读“png”;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祸(祸害)锅(锅盖)择(选择)译(译文)衍(繁衍)衔(衔接)沃(沃土)跃(跳跃)吨(千吨)顿(顿时)迭(更迭)跌(跌倒)蚀(腐蚀)浊(浑浊)构(结构)钩(鱼钩)域(地域)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摇篮:指发源地。不禁:抑制不住。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忧患:困苦患难。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

12、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河段,如黄河的下游。4.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课件出示的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围内交流。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先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然后组织合作交流。二、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问题思考,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发言。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五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

13、患”。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为原因,通过有关黄河水患的资料、图片,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4.联系周围的河湖以及生存环境,提出解决的方案。设计意图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对黄河是陌生的,不如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家乡的河湖更有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在谈受到的启发时,可与学生身边的河湖以及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起内心的情感,认识到保护家

14、乡的河湖同保护黄河一样,就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师: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自己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模拟情境,延伸拓展。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

15、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可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后来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lio)乱。抬头望,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cocho)和鸟蛋,几(jj)乎没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