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3712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脏腑六气病机说:在 “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在人体内部存在着类似天地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他指出,人体“皆备五行,递相济养,是谓和平;交互克伐,是谓衰兴;变乱失常,患害由行”,“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应于十二经络脏腑也”。2、伤寒时地议:大意即在于说明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今时南方多热病,医者当师伤寒论意而变通之,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3、脾阴学说:脾阴不足之候有脾虚中满,饮食不进,食不能消,夜剧昼静,劳倦伤脾发热,健忘,肢痿,产后失眠腿痛等,指出了甘凉滋润,酸甘化阴为治脾阴虚的大法。4、安谷精生:指病人能正常进食,不发生格拒呕吐现象

2、。说明患者胃气尚存,预后较好。脾旺安谷之后,自能虚复精生,肾精内充则有利于健脾安谷,所以安谷之中寓有精生的意义,“精生”的过程常有“安谷”的内容。通过中下兼顾的治疗,来达到“安谷精生”的目的。二、选择或是非或填空一、1、宋金以前伤寒八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2、明清伤寒三派:(1)、错简重订派:明末方有执(2)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3)辨证论治派:大致可分为以柯琴、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派,以尤怡、钱潢为代表的以法类证派和以陈修园、包诚为代表的分经审证派。二、孙思邈1、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2、学术理论:食宜、食养和食疗:反对暴饮暴食,

3、提倡少食多餐,曾说:“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3、脏腑虚实寒热辨证(1)、他将多种疾病分属五脏六腑进行论治,如坚癥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2)、在脏腑辨证中所论的“肝虚寒”、“胆虚寒”,以及“肺虚寒”、“肾实热”等证治。三、钱乙 1、发展儿科诊断方法:提出了“面上证”和“目内证”。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目内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2、五脏所主: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立补泻主治诸方:心气热,导赤散主之;心实热,泻心汤主之;心虚热,

4、生犀散;若心虚肝热用安神丸。肝实热,泻青丸主之;若肝肾俱虚则用地黄丸滋水涵木。脾实热,泻黄散主之;邪热伤脾,用玉露散;若脾气虚,则用益黄散;肺实证,泻白散或甘桔汤主之;肺有痰热,用葶苈丸;若肺气虚则用阿胶散。肾虚用地黄丸补肾。3、论治惊风的经验:“急惊风”是心肝“热盛则风生”;“慢惊风”多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而生风。四、刘完素 1、指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肝气温,心气热,脾气湿,肾气寒。五、张元素1.升降浮沉:(1)气味厚薄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2)与炮制的关系:熟升生降,黄连、黄芩、黄柏,治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酒炒之,借酒力上升也。咽之下、脐之上者

5、,须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凡熟升生降也。 (3)论根梢的作用:“凡根之在上者,中半以上,气脉上行,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下行,人士者为梢。当知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经曰:根升梢降。六、李杲“阴火”、“升阳散火汤”、“圆明内障升麻汤”七、张从正论天、地、人三邪发病:张子和所称“三邪”,指“天地人邪三者”。祛邪三法:(1)、汗法,如“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2)、吐法(3)、下法食疗补虚: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4、情志疗法:以情胜情:张氏发挥道:“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

6、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八、朱震亨1、明代王纶明医杂著医论曾云:“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气、血、痰,故用药之要有: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2、朱氏对血证论治,多从阴虚火旺立论,善用养血活血之四物汤加清相火之品。3、郁证治疗经验:认为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以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认为郁证之病机为气血郁滞。九、薛己 1、著作:薛己医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口齿类要女科撮要保婴粹要正体类要过秦新录本草约言等,后人将其著作及评注之书,汇编成薛氏

7、医案。2、学术理论:(1)、治病求本(2)、重视脾胃:“胃为五脏本源,人身之根蒂”(选择)(3)、阐发肾命:“若左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左肾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软或沉细而数欲绝者,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什么时候用六味、八味)治疗经验:(1)、治虚心得:“大凡杂病属内因,乃形气病气俱不足,当补不当泻”。(2)、薛氏温养补虚之法三类:1、朝夕互补法2.急证骤补法3.偏虚纯补法(3)、疮疡的诊疗十、缪希雍 1、邪入口鼻,证多阳明:“伤寒、温疫凡邪气之人必从口鼻”的论断提出,早于吴又可的温疫论。重用阳明清法,注意固护津液:因半夏辛燥,有“渴家、汗家、血家”三禁(道理要清楚),故主张

8、在用竹叶石膏汤时去半夏。石膏是清阳明邪热的主药(最擅长用石膏)3、 “治气三法”:补气、破气和降气;降气药主要有苏子、橘红、麦门冬、枇杷叶、芦根汁、降香、郁金、槟榔、沉香、乌药、白芍、五味子等。他对苏子、枇杷叶、郁金三味最为善用。4、治血三法:血虚宜补之;血热宜清之凉之;血瘀宜通之。5、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十一、张介宾 1、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2、命门学说:景岳认为命门位置“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3、治疗经验:(1)、左、右归丸的方义:左归丸是“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绝”之意;右归丸即“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义。(2)、养阴治形,填补精血(

9、最擅用熟地)(3)、.治病用药,本贵精专十二、吴有性 1、创温疫病因学说:提出新的病原观点疫气学说。2、杂气的性质:物质性、特异性、传染性3、治疗经验:(1)、温疫初起,疏利膜原(2)、疫邪传胃,下不嫌早(擅用大黄)。所谓“温病下不嫌早,伤寒下不嫌迟”的说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3)、疫后养阴,不宜温补。十三、李中梓 先后天根本论:对脾肾之病的治疗,李氏的特点是,理脾不拘于辛燥升提,治肾不泥于滋腻呆滞;既反对时医滥施苦寒,又不赞成滥用桂附。水火阴阳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3、化源论:在虚证治疗中,资化源即虚者补其母。运用隔二、隔三之治4、治泄泻九法:

10、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5、治癃闭七法:清金润肺;燥脾健胃;滋肾涤热;淡渗分利;疏理气机;苦寒清热;温补脾肾。十四、叶桂 1、温热论,温病邪入卫、气、营、血。2、学术理论: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痦诊断方法:(1)、齿光燥如石,为胃热甚;齿如枯骨色,属肾水枯,难治。邪热内炽,每易动血,可见到齿缝流血或结瓣于齿。动血而结瓣于齿,其“阳血者,色必紫,紫如干漆”,当以“安胃为主”;“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则须“救肾为要”。(2)、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或云头隐隐,或琐碎小粒者为疹”3、创立了胃阴辨治之说,补充和发展了东垣脾胃学说。4、提倡阳化内风说。5、治疗经验

11、理虚兼顾中下:甘药培中;血肉填下;中下兼顾6、久病入络论治:虫蚁搜剔法7、治疗奇经病证:叶氏填补奇经,多选择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龟板、鳖甲、淡菜(蚌肉)等。十五、吴瑭 1、温病的三焦辩证及对应脏腑:上焦:肺、心包;中焦,胃与脾也下焦,肝与肾也。十六、王清任1、灵机记性在脑论2、对于气血之病,王氏则又特别强调气虚和血瘀为致病之源。3、瘀血症治代表方及适应症(1).补气活血法气虚血瘀的痹、瘫、痿、泄泻等,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可保立苏汤、止泄调中汤等。(2).活血化瘀法血瘀实证。 “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证;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

12、瘀之证”(代表性方剂)。 “瘟毒烧炼血液”为瘀者,立解毒活血汤;对冲任虚寒、少腹积块者,立少腹逐瘀汤;治血臌主以古下瘀血汤;立身痛逐瘀汤,治血气阻塞经络的痹证;治癫狂用癫狂梦醒汤。4、中风论治:(1)、中风本源,中风半身不遂之本源在于元气亏损。(2)、中风治疗:中风根源在于元气亏虚。故论治中风主以大补元气,兼以活血通络,十七、吴师机1、吴氏被后人尊称为“外治之宗”。2、外治法能疗内病,是因“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3、治分三焦:(1)、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鼻取嚏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取嚏用药多以皂角、细辛为主。(2)、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

13、,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3)、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证而制,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4、他提出膏药有两大功用,“一是拔,一是截。清阳、散阴、金仙三方,则为内病外治之膏。(常用五膏中内病外治的三膏)。5、膏方用药特点:猛、生、香三、例子一、张元素1、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香白芷、鼠黏子、桔梗、藁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属之。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黑附子、干姜、生姜、川乌头、良姜、肉桂、桂皮、草豆蔻、丁香、厚朴、益智仁、木香、白豆蔻、川

14、椒、吴茱萸、茴香、玄胡索、缩砂仁、红蓝花、神曲等属之。湿化成中央: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淡,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黄芪、人参、甘草、当归、熟地黄、半夏、白术、苍术、橘皮、青皮、藿香、槟榔、广茂、京三棱、阿胶、诃子、桃仁、杏仁、大麦蘖、紫草、苏木等属之。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茯苓、泽泻、猪苓、滑石、瞿麦、车前子、木通、灯草、通草、五味子、白芍药、桑白皮、天门冬、麦门冬、犀角、乌梅、牡丹皮、地骨皮、枳壳、琥珀、连翘、枳实等属之。寒沉藏: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大黄、黄柏、黄芩、黄连、石膏

15、、草龙胆、生地黄、知母、汉防己、茵陈蒿、朴硝、栝楼根、牡蛎、玄参、苦参、川楝子、香豉、地榆、栀子等属之。2、创药物归经和引经报使(例子)药物归经说。葛根,“通行足阳明之经”;细辛,“治少阴经头痛如神”;香白芷,“治手阳明头痛”,“通行手足阳明经”。泻火药,“去脏腑之火,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三焦火,须用黄芩佐之;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胆经亦然。黄柏泻膀胱火,又曰龙火。手足十二经的引经报使药,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黄柏;少阳胆、三焦经病,在上用柴胡,在下用青皮;阳明胃、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芷,在下用石膏;太阴脾、肺经病,用白芍药;少阴心、肾经病,用知母;厥阴肝、包络经病,在上用青皮,在下用柴胡。药物的引经报使作用。例如羌活,是“手足太阳引经”;升麻,是“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引经药”;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独活,是“足少阴肾引经药也”;香白芷,为“阳明经引经之药”;桔梗,“谓之舟楫,诸药中有此一味,不能下沉”;川芎,是“少阳引经”药;附子,“治湿药中宜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川乌头,“疗风痹、半身不遂引经药也”。3、引经药: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