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37081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于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以及对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中共湖北省孝感市委党校 刘 建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主题一、原始母系社会形成的基本逻辑过程二、原始母系社会是孕育人类道德文明的摇篮三、原始母系社会择偶方式对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四、利用篝火保留火种是人类社会诞生的重要物质标志对于什么是人,马克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很值得重视,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8页1事实上,人类个体的进化与人类社会群体的进化必然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而通过考察人类社会整体的进化过程和整体发

2、展水平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为人兽之间的本质区分找到一种新的判断标准,更可以为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过程找到一种更可靠的方法。现在几乎没有人可以否认,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这个事实,然而,猿群体曾经是一个以雄性为统治者的动物性群体,那么人类的第一种社会形态,也就是原始母系社会,是如何从这种雄性占统治地位的群体中产生出来的?又形成了哪些明显区别于猿群的人类社会特征?并且在推动人类继续进化的历程上又起到了哪些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问题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一、 原始母系社会形成的基本逻辑过程目前,能够解释母系社会形成原因的,最流行的说法仍然是:“由于当时性行为混乱,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个说法的正确

3、之处在于:看到了母系血缘关系是当时唯一有可能被弄清楚的血缘关系。但是,这个说法存在重大理论缺陷。第一,没有把结论建立在深入了解猿群的自然生活状况的基础上。第二,“不知其父”不是因为性行为混乱,而是原始人类当时还根本不了解雄性在生育中起什么作用,因为雄性在生育中的作用是很复杂的间接关系,人类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是发展到母系社会后期的事情。我们通过考察现存的各种灵长类动物的群体生活可以发现,自然群体中的成年雄性,为了争夺配偶权,会经常相互打斗。只有身材高大强壮,精力旺盛,聪明善斗的雄性个体,才可能获得对于若干个雌性的交配特权,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家族群。雄性之间争夺配偶权的斗争使得雄性个体的进化趋

4、向于身材高大强壮,而雌性个体则相对弱小,雄性依靠暴力优势在这个家庭群体中占有特殊地位,对于家族群体中的雌性而言,雄性王者既是自己的统治者同时也是自己的保护者。这种现象与古代类人猿的生活情景应该是基本接近的。以上事实说明,在类人猿群体中,性行为基本上是受到雄性王者制约的,类似一夫多妻制,并非完全混乱。在动物界,可以类比的例子很多,象鸟类的天鹅,鸳鸯,企鹅等都是一夫配一妻,但清楚的性行为并没有导致鸟类的父系社会或者母系社会的形成,理由很简单,动物们根本没有形成可以理解任何世系关系的知识和智能。人们现在已经知道,在灵长类群体、鲸鱼群体以及一些鸟群中,动物已经能用声音语言交流信息,一些聪明的动物甚至可

5、以制作简单的工具,例如,黑猩猩会在除去细树枝上的枝杈后,把枝条塞进蚂蚁洞里,然后抽出枝条,舔食爬在枝条上的蚂蚁。某些鸟类,例如乌鸦也有类似的本领,会利用加工过的枝条钩出树洞里的幼虫来吃。但动物们在认知能力上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远没有达到能理解世系关系的水平。动物群体中即使存在某些类似的“母系社会”,也只是以自下而上的依赖关系为主而建立起来的自然群体关系。对于类人猿,情况也是基本一样的,如果类人猿在雄性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其智力已经达到知晓雄性在生育中作用的水平,那么父系社会就可能会早于母系社会产生,这显然是违背人类进化事实的。因此可以判断,所谓性行为混乱并不是母系社会产生的真实历史背景,更不是

6、主要原因,这里的关键是智能进化水平问题。关于智能进化的动因,恩格斯早有精辟的论断:“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它们是两个最主要的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299页2在这里,恩格斯的观点很清楚,在人类产生之前,劳动与语言能力就已经存在于类人猿群中,并且推动了人类的产生。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生活中,类人猿群体的生存技能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当一项新的劳动技能,被某个较聪明的个体首先掌握之后,就会被群体中的其它成员所仿效,如此逐渐积累,代代相传。例如,在树上筑巢的技术、利用石头作为武器和工具的技术等,就是这样在群体中

7、作为行为文化逐渐积累流传下来的。伴随着劳动技能的积累过程,群体的语言能力,也从最初用来报警的惊叫声中,从母子之间的呼唤声中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可以表达和理解的语音要素逐渐增加,含义逐渐清晰,语言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加,人类的祖先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愿望,更重要的是,单个人的经验和认识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述,转变成群体的经验和知识,(史前人类最初交流语言的能力受大脑进化程度和发音器官的限制是很有限的,必然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进化过程。)社会群体中的经验和知识以抽象语言的方式积累起来,加速推动了人类的思维水平的发展。人类的祖先在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由自为的感性的自我,发

8、展到自觉的理性的自我,人类的自我意识是逐渐清晰起来的。当人类对于“自我”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起来以后,就逐渐加深了对于自己以及同类生、老、病、死现象的认识,生育子女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结果,而被人类看作是自我生命延续的方式了,母子关系的含义也随之不同了,有了自我意识的母亲不仅象其它动物一样关心自己的幼子,还会表现出对于成熟后子女的继续关心,并把这种关爱扩展到自己的孙子女。如果说母爱在动物界只是出于天性,那么当母系血缘关系被认识以后,过去仅仅存在于母子之间的自然情感,就扩展为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母系家庭情感。这就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母系家庭的诞生奠定了血缘认知的基础。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在人类的语

9、言能力低下,不足以清楚地表达和理解母系血缘关系之前,要让辈分较低的母性成员也能理解家庭的血缘关系,需要经历多么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我们得到的逻辑结论是很清楚的,人类祖先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母系血缘关系的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类人猿时期就发展起来的生存技能和智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灵长类动物群体中,雄性的幼子成年以后,往往会被群体中的雄性王者驱赶出群体,而成年的雌性则可以继续留在群体中生活,这是母系家庭得以在自然群体中形成的历史条件之一。当母系血缘关系还不清楚时,在一个群体里生活的母亲们是缺乏相互关照的,是关系较松散的个体,这也是雄性王者得以对雌性个体分而治之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对母系血

10、缘关系认识的深化,原来松散的自然群体中就逐渐发展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具有很强内部凝聚力的母系血缘家庭。由于能够全面了解家庭血缘关系的最初只能是辈分最高的母性,对整个家庭首先倾注感情的往往也是辈分最高的母性,知识和经验最多的也是辈分最高的母性,她们成为母系家庭的领袖当然也就是天然合理的。原始母系家庭的形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合作方式开辟了道路。母系家庭成员会更多的在一起行动,例如集体狩猎或者集体筑巢等等,协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家庭整体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合作领域的扩大,这个新集体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以至于可以合作起来抗拒雄性王者的暴力统治。例如,面对新的雄性王常常会残暴地杀死幼崽的行为

11、,单个母亲的反抗是软弱无力的,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而对于成熟起来的母系家庭,情况就不同了,母亲们逐渐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抗拒雄性的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幼子。成熟的雄性虽然身强力壮,但单个的雄性也逐渐不能与整个母系大家庭的力量抗衡,母系家庭在与新老雄性统治者的反复抗争过程中,逐渐锻炼得更加团结和善战,母系家庭的地位就逐渐稳固起来,雄性统治的色彩逐渐淡化,最终实现了母性权力战胜雄性权力的历史性变革,它标志着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诞生,标志着地球生物进化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人类的母系社会。二、 原始母系社会是孕育人类道德文明的摇篮原始母系社会是

12、人类经历的第一种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由什么决定的?恩格斯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缘关系的支配。”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2页3这里需要理解的要点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制度应该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对于原始人类来讲,由于那时主要是从自然界攫取现成的物质生活资料,还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那时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很难分开的,母系血缘关系,就是当时凝聚这个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就认为:“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4马

13、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33页4正是在母系血缘关系的作用下,社会面貌与类人猿时代相比,产生了多方面质的变化,这里我们首先要证明的是,原始母系家庭对于人类道德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认为“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观点,古已有之,至今仍然令许多人迷惑。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中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们心中道德观念的无比敬畏。其实,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的道德观念也不是天然存在的。从动物的母性行为里,我们通常既可以看到母亲对于幼子的关爱,也可以发现她们对于杀戮对象的凶残,而从这种自然状态中产生出来的人类,如何能够把母

14、爱这种动物的天性转变为社会公德,笔者认为是源于母系家庭的产生。今天的人们已经赋予了道德观念很丰富的内容,例如尊老爱幼,平等待人,讲究诚信等等,而对于利用各种优势,欺负、欺骗、伤害其他弱势社会成员的做法,通常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从社会道德的起源看,保护弱小者应当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道德观念。可以设想,社会一旦失去道德秩序,首先倒霉的一定是弱小者。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暴力抢劫仍然存在,这是现代社会至今无法彻底摆脱的阴暗面。但在原始母系家庭内部,由于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她们在对外的暴力冲突中,越来越自觉地相互支持,在生活上越来越多的互相帮助。共同的日常生活逐渐加深了相互的感情,强化了他们

15、的认同意识和家庭观念。这种情感不允许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伤害。在家庭内部,暴力抢劫行为通常是行不通的,即使发生了,也会受到母性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制止,在家庭内部,大家不仅不许以强凌弱,伤害弱小者的身体,也不许对弱小者的个人物品进行抢劫。母系家庭不仅使得体力上的弱小者第一次有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空间,也使得身体强大者逐渐懂得,在家庭内部,暴力必须服从于“情理”,否则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共同责罚。随着家庭内部秩序的逐渐强化,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就在母系家庭这个摇篮中开始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人类社会区别于野兽群体的最重要特征。必须看到,人类最初道德观念的形成,不仅仅是自然感情与血缘观念结合的产物,更重

16、要的是母系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离开了母系家庭这个社会基础,原始社会道德就失去了栖身之所,也就不会存续和发展下来了。必须看到,从人类母系家庭中产生出来的道德和人性只是人类道德的初级阶段,这种道德观念惠及的范围开始很小,只是仅限于“母系家庭”范围之内的。在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原始人类之间的生存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母系家庭的诞生并没有消除暴力的倾向,相反是把个体之间的争斗,上升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对外战争。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人数众多和组织程度较高的家庭往往是胜利者,内部关系越和谐的家庭,在对外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越大,这样,家庭内部的道德秩序,在外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就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作为一种生存竞争的优势保留和发展起来。正是因为人类种群之间的生存竞争并没有因母系家庭的诞生而终止,人类才可能继续处于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在母系社会所经历的漫长年代里,继续着人类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