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631983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外庐解释道:“这

2、里所谓天、地、人、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但是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得十分明白。”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这些论述比较客观。的确,儒家关注的重点是“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所形成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关注的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提出适应、和谐这样的总原则,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例如,老子中的“三宝”就非常突出,其六十七章中说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俭”指的是节俭。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契合之处。除了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上的道家对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道家道教的建筑大多依山势而建,不对山体作大的改变,而是利用一些自然形胜建设,常使人产生曲径通幽或者别有洞天的美感。“如宫观及三十六岩等岩庙,大都位于险峰峭壁、人迹难至之处,但其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说的就是道家道教在建筑方面追求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很少破

4、坏自然环境。西方许多学者很早就关注到中国道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并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美国学者马夏尔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比起儒家思想,我们对道家思想的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儒道互补”“三教合一”,现象,儒家研究和运用道家思想是很普遍的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节选自熊铁基重视对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2018

5、年7月24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的生态智慧,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道家思想对我们中国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借鉴意义。B.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因为道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占重要地位。C.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进而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种生态文 明建设决策是中华民族可续发展的千年大计。D.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加强对道家思想中智慧的研究和开发,合理利用,因而实现“儒道互补”。2. 下列对原文

6、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着重论证道家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借鉴意义。即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中尝试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B.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重点阐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应该重视道家思想中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C. 文章列举老子的“三宝”、建筑上“洞天福地”等中外论据,论证道家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 道家不仅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做了尝试,建筑产生曲径通幽或别有洞天的美感,理论和事实都给以证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侯外庐认为,老子的观点虽然好,但其概念蒙混,含糊不清,人的秩序应

7、该适应物的秩序。B. 陈寅恪说,儒家仅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物的关系,道教贡献为多,抑儒扬道明显。C. 西方诸学者很早就关注中国道家并给予较高评价,因为道家最早最清晰地表达了生态思想。D. 只有重视对道家生态智慧思想的研究,才能汲取中华文明智慧,从而破解世界生态难题。【答案】1. D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D项因果关系错误。上述原因得出的结果不应是“儒道互补”,而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

8、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C项老子“三宝”中的“慈”“不敢为天下先”与生态无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项扩大范围,原文为“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B项断章取义,陈寅恪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角度进行比较,而非从两派总体思想比较,并且肯定了儒家“格物致知,殚精致意”,因而不存在抑扬的问题。D项“只有才”具有绝对化倾向,以偏概全。破解世界生态难

9、题需要众多领域、众多方法、众多人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

10、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11、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

12、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

13、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材料二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会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

14、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

15、月11日)材料三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

16、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 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奔赴月球背面,35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