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读书计划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28880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读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经读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经读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经读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经读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读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读书计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备忘录(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一、学习内经的任务追寻经典中医之根!追根溯源,穷追不舍,探源而创新;由源溯流,从历史的发展中致力于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系统化,进而现代化,在发展中创新。二、如何分析理解古典医籍内经 尊重原文,历代注疏,不要拘泥于一家。三、学习内经方法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借助注家,弄通医理;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以学原文(经文)为学习的根本。四、学习内经主要参考的文献资料参考古文献资料目录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杨上善太素晋皇甫谧甲乙经元滑寿读素问钞明张介宾类经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昆

2、素问吴注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清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日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参考今文献资料目录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2007年)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年2007年)中医杂志(1985年2007年)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200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200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2007年)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2007年)山东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200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2007年)中风与神经病病杂志(2000年2007年)中医药学报(1995年2007年)黑龙江中医药(1995年2007年)长春

3、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2007年)中国中医药杂志(1996年2007年)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2007年)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年2007年)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2007年)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2007年)新中医(1995年2007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2007年)21河南中医(1995年2007年)22浙江中医药杂志(1985年2007年)23辽宁中医(2002年2007年)24中西医结合(2004年2007年)25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2007年)26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五、内经读书计划的实施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内经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

4、工、课外完成二项“古文献资料”的学习与讨论,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自学的古文献资料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讨论理解教学内容;课间及业余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相互促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主讲教师或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或复印学习资料交给内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临床带教,和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及其亲朋好友病患疾苦,利用所学内经理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内经的魅力、经典中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六、内经课程学习的读书计划(备忘录)第一章 阴阳五行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治病必求于本”的临

5、床价值。掌握运用阴阳理论认识和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养生及药食气味的理论,领会其临床应用。背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明张介宾类经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明吴昆素问吴注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张景岳景岳全书、朱丹溪丹溪心法、王九峰医案泄泻(清)、名医类案痞满(清)、吴又可温疫论、张琦素问释义等。第二节素问脏气法时论学习目的要求:理解五脏病愈、甚、持、起时,掌握其一般规

6、律。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宗金鉴、难经经释、张元素医学启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等。第三节素问六微旨大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亢则害,承乃制”的意义,理解其临床应用。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张介宾类经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介宾内经图翼运气上、王履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戴思恭续名医类案等。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素问灵兰秘典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十二官及其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十二官不得相失”及“主明则下安”的理

7、论。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唐杨上善太素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叶桂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唐容川医经精义、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难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第二节素问六节藏象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藏象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中医脏腑名称的含义。掌握五脏的性能、阴阳属性、与五华、五体和四时通应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背诵“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明张介宾类经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日丹波元简素问识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

8、注证发微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李今庸读古医籍随笔、1984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李杲脾胃论、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第三节素问五脏别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脏和腑的不同功能和生理特点。掌握“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背诵:“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日丹波元简素问识明张介宾类经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明吴昆素问吴注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陈士择石室秘录、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难经、王洪图黄帝医术临证切要等。第四节素问经脉别论学习目的要求:理解“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和“

9、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观点。掌握水饮和食物的输布生化过程。理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道理。背诵:“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吴昆素问吴注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明吴昆素问吴注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明李中梓内经知要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傅贞亮黄帝内经素问析义、李国清素问疑识等。第五节素问太阴阳明论学习目的要求:理解太阴、阳明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及其意义。理解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掌握“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从“脾不主时”的理论理解脾胃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背诵:“阳者,天气也阴受之

10、则入五脏。”“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唐杨上善太素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伤寒论、张琦素问释义、明代周慎斋慎斋遗书、敦煌古医籍残卷明堂五脏论脾与胃、赵献可医贯、张介宾景岳全书等。第六节灵枢本神学习目的要求: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理解五脏虚实病候及治疗原则。背诵:“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张介宾类经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清程文囿医述、唐

11、孙思邈千金要方、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等。第七节灵枢营卫生会学习目的要求:掌握营卫的生成、性质及功能。理解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及其与寤寐的关系。掌握“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背诵:“人受气于谷,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中焦亦并胃中,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明张介宾类经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北京中医杂志(刘文昭)、李今庸中医药研究、黑龙江中医药(袁立人)、中医杂志(李志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高伯正)、孙思邈干金要方、福建中医药(江中坚)、山西中医(蒋贤跃)、中医杂志(庞近

12、宜)、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第八节灵枢决气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六气”的概念。自学。第三章 经络第一节素问骨空论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张介宾类经日丹波元简素问识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第二节灵枢经脉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国医药学报(史常永1992年)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宋窦材扁鹊心书、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邱幸凡络脉理论与临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等。第三节灵枢九针论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晋皇甫谧甲乙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明张介宾类经第四节灵枢血络论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晋皇甫谧甲乙经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喻昌医门

13、法律络脉论等。第四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素问生气通天论学习目的要求:掌握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掌握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理解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性以及阳气在阴阳平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机理。理解饮食五味对五脏的影响,了解五味偏嗜致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背诵:“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凡阴阳之要春必温病。”主要参阅文献资料: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明吴昆素问吴注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类经附翼唐杨上善太素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姚止庵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