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8619465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 说明文阅读讲解-(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是客观介绍事物状貌、性质特征和事理的文章,所以说明文在内容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它是一种实用文体。中考中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就是说明文文体本知那几个常识点: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即说明文所要介绍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即说明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这两者学生往往混淆,或合二为一。“对象”是“物”是“理”,“特征”是它们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在考查中,学生要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说明方法及作用。此考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中必考的最为重要的考点,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是:(1)分类别:就是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把事物或事

2、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2)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作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3)作比较:将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或突出说明其中一者的特征,或同时说明比较者各自不同的特征。将两个事物,常常是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4)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

3、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作用: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5)打比方:用形象的比喻突出事物某一特征,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要与“举例子”“作比较”区别开来,在文字上,“如”有时是“举例子”,有时与“像”同义,是“打比方”,有时“如一样”是“人比较”。“比如”“譬如”是“举例子”。(6)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确数、概数、分数、约数)来说明事物在数量、程度、范围等方面的特点,以准确地说明事物。只是陈述时间不起说明作用的年份数字,不是列数字。(7)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下定义要求完整,句子前后可颠倒;作诠释不要

4、求完整,句子前后颠倒,意思有时就说不通。(8)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9)摹状貌: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有鲜明深刻的印象。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石柱上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字态万状,惟妙惟肖”,很好地展现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10)列图表:辅助文字说明事物,具有简明、概括、形象的特点。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5、以及说明事物或事理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2)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形状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特征,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远到近等顺序依次介绍。(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事物说明文一般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逻辑顺序,这两类说明文在说明其对象的发展变化时一般用时间顺序

6、。一般来说,判断不同空间和时间顺序,即是逻辑顺序。4说明文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5说明文语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概括性强。这是这种文体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它们的语言才有的以平实见长,即为“平实说明”,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即为“生动说明”,这是指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一)概括题1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例题】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第13题:细菌发电前景广阔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

7、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

8、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

9、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13“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4分)效率高【答案】(4分)不污染(无污染)(答“少污染”不给分) 成本低(低成本) 2概括文或段内容【例题】阅读能藏善跑的草兔第14题:能藏善跑的草兔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草兔的

10、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

11、,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

12、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文姜雅风,有改动)14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 、_ _

13、、避敌能力和_ 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3分)【答案】(3分)体貌、食性、繁殖3筛选信息【例题】阅读能藏善跑的草兔第15题:(见上文)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答案】(3分)善于隐蔽;踩出“兔道”,快速躲避;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筛选信息属于“概括内容”类的考查题,由于在说明文阅读考查中“筛选信息”经常提到,所以我们单独作为一项提出讲解。“筛选信息”概括要求或从某一方面或从全文来“选”出有关信息点,简要解答,一般要求逐点逐条。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14、此类题有选择判断、填空、简答多种形式,赋值2至5分。尤其是选择判断题比较流行,四个选项,要求学生判断所列信息与原文比较“错误”或“正确”一项。(二)分析题1分析说明方法【例题】阅读植物不失眠第19题:植物不失眠乔娟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

15、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