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619330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DF 页数:18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F06 单位代码: 10335 密 级: 学 号: 10601001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中文论文题目: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 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 英文论文题目:英文论文题目:Research on Division Amo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with Disintegration and Low Transformation Cost: A Survey on Yangtze-River Delta at Micro-Level 申请人姓名: 黄 洁 指导教师

2、: 陈建军 教授 专业名称: 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产业与区域经济学 所在学院: 经济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09 年 3 月 垂直解体和低运输成本下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垂直解体和低运输成本下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 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 1: 评阅人 2: 评阅人 3: 评阅人 4: 评阅人 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 1: 委员 2: 委员 3: 委员 4: 委员 5: 答辩日期: Research on Division Amo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with Disinte

3、gration and Low Transformation Cost: A Survey on Yangtze-River Delta at Micro-Level Authors signature: Supervisors signature: Thesis reviewer 1: Thesis reviewer 2: Thesis reviewer 3: Thesis reviewer 4: Thesis reviewer 5: Chair: (Committee of oral defence) Committeeman 1: Committeeman 2: Committeeman

4、 3: Committeeman 4: Committeeman 5: Date of oral defence: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5、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致致 谢谢 又到骊歌四起的初夏,求是园里一片青翠,春去夏来的季节流转间,我也即 将离开。回首五年硕博路,心中五味陈杂,感激之情尤难自禁。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陈建军教授,是您带我进入了空间经济学这一全新领 域,鼓励我在学术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时时为我指点方向的同时又不断

6、放手让 我自行摸索。张弛之间,为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了良好的现实触感, 这正是经济学研究者所需要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素质。 感谢老师的思想和智慧为 我开启了未来学术研究的大门。 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陈凌教授,尽管我在您门下只有短短一年半,但陈老师 的文献阅读训练使我始终保持着 “书不可一日不读” 的学习习惯。 感谢蔡宁教授、 郭斌教授、顾国达教授、郭继强教授、许庆明教授、李建琴教授、黄燕君教授在 我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有益建议和精心指导。感谢蒋岳祥教授、张旭坤教授、 张小蒂教授等在课堂上对我的指点。感谢朱希伟博士、宋华盛博士在平时对我学 术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你们是良师,更是益友。 感谢我的

7、好友浙江大学的黄劼、胡天磊博士伉俪冒着将近 40 度的高温,帮 我筛选数据;感谢师弟陈国亮和大学好友南开大学的战昱宁博士帮我修改文章; 感谢我的硕士同学池照、卢慧俏为我校对了部分数据,修改了英文摘要;感谢我 的师兄夏福军和师弟丁正源对我论文的帮助;感谢同学陈文芝、潘松挺、金星、 王丹、王萌、罗堃、黄志岭、俞开江陪伴我一起走过的读博岁月,无论是学术上 的互相切磋还是生活上的互相照顾,你们都是让我前行的温暖力量;感谢我硕博 在读期间所有的同门和同学,你们给我的帮助,是我一生的财富。 感谢我的先生孙磊为我所做的一切。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你们是我的坚强后盾,我的每一小步都凝结着你们的 心血,无论是过

8、去、现在还是将来,你们都是我最重要的人。 黄 洁 2009 年 5 月 22 日 于浙大玉泉求是园 I II 摘摘 要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集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巨大 影响,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投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以表彰其在新 经济地理和新贸易理论上的杰出贡献, 这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日渐成熟的产业集 聚理论的极大肯定。尽管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经济学 分支在产业集聚理论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就研究现状而言,目前还存在 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对产业集聚中分工

9、思想的忽视,事实上,产业集聚本身 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二是研究的重点停留在单个产业集聚的形成上,而忽视了 多个产业集聚间的互动和联系;三是在研究角度上缺乏对产业集聚二维性的重 视,导致产业集聚理论缺乏微观实证的支撑。以上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互为前 提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充实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 本文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和地区发展水平接近的前提下, 提出了产业集聚 间分工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描述产业集聚间分工产生的微观机制,明确了垂直解 体和运输成本对形成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 聚间分工对发展广域产业集聚的影响, 解释了多个分散的产业集聚如何演化为在

10、空间上范围上更大,在产业层次上更高的地区竞争优势的过程。 在实证分析中, 本文通过在空间和经济两个维度下对产业集聚的边界进行定 义, 将一个地级市的三位数产业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 以 2001 年-2006 年的长三 角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 用Eliison和Glaeser的产业集聚指数界定了产业集聚, 并借用共同集聚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在二位数产业组上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状况, 确 定了该地整体的产业集聚间分工态势, 及其与产业集聚程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本文又估计了长三角地区与此同期的垂直解体程度和运输成本情况, 检验了这两 者对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最后,本文计算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

11、,用 产业集聚间分工指数解释了该地区产业同构中的产业关联现象。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产生是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 国的产业集聚正处于倒“U”型发展的上升阶段,专业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产业 III 集聚本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阻 碍,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整合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的要求。实证结果显示,产业 集聚和产业集聚间分工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依赖于垂直解体的深入。在产业集聚地区,由 于外部性的存在,中间产品的交易变得十分容易和便捷,共享的劳动力和技术, 进一步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随着垂直解体的深入和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