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10财政政策

上传人:从** 文档编号:118617580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10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学》10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学》10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学》10财政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学》10财政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10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10财政政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第十章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 n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 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 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n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 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主体是指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 者,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即各级政府(各级预算 主体) 政策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偏好对政策的执行与制定 起着决定性作用 (1)中央政府的偏好 (2)地方政府的偏好 对中央政府政策的抵触 地方政府之间的政

2、策攀比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三、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1)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基本财政政策长期财政政策 一般性财政政策中短期财政政策 (2)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 微观、中观、宏观政策 总量调节、结构调节政策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财政政策目标的内容: (1)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相对稳定 (3)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4)国际收支平衡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财政政策目标之间的互扰性财政政策目标之间的互扰性 财政政策目标彼此之间

3、会相互影响甚至发生冲突 (1)充分就业与价格水平稳定 (2)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过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 国民收入增加,需求的增加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和服 务的需求,使国际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产生通货膨胀压力,总体价格水平趋 于上升,特别是成本推进型通胀会导致本国商品和劳务 出口价格上升,如果本国汇率不以贬值来配合,则由于 出口价格的上涨使国际贸易收支状况更加恶化。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3) 经济增长与公平收入分配 一般来说,不同的经济稳定增长政策将直接影响一 国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 A如果

4、在税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实 现经济增长(扩张财政政策),则政府资金的获得 者通常并不是最低收入阶层,而恰恰是高收入者, 这会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 B.如果经济增长是以减税方式实现,则收入分配的状 况也会变化,主要取决于减税对哪一阶层影响最大 。如果是主要针对最低收入阶层的减税,从公平的 角度看,有利于收入和财富的均等化 。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C.如果以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收入分配 不公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低收入者得到了 更多资金,而高收入者的税负加重又会抑制 私人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此外,在地区间实 现收入分配公平,可能对贫穷

5、地区的经济增 长有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资金的使用 效率降低,因而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可能 会降低。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四、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 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 种财政手段,包括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 资和财政补贴等。 (一)税收(一)税收 1、宏观税率(税收收入/GDP)的确定,是财政政策 实现调节目标的基本政策度量选择之一 2、宏观税负的分配:政府进行的初次分配、市场进 行的再分配 3、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税收优惠:税收豁免、纳税扣除、

6、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亏损弥补 的前转和后转、加速折旧、退税 税收惩罚:报复性关税、双重征税、税收加成 、征收滞纳金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公债(二)公债 (1)排挤效应 (2)货币效应 民间货币转移到政府手中 公债资金的支出将原有储蓄变为了现实流通的货币 中央银行购买公债而投放基础货币 (3)收入效应 公债作为金融资产能为持有者带来利息收入,政府为 公债还本付息采取的两种方式征税或借新还旧, 都会产生利息负担的转嫁问题,即由现时一般纳税人 承担或由以后的下一代公民承担。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7、 Team (三)公共(三)公共支出支出 (四)政府(四)政府投资投资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来划分,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 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 定作用的政策,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 调控效果,又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A、税收制度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B、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失业救济金 和其他福利支出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实际上是转移支付的 一

8、种特殊形式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A、汲水政策(pump priming policy)在 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 济自动恢复活力的政策 B、补偿政策(compensatory policy)政 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 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区别: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区别: A、汲水政策只是借助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 退,针对经济萧条;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 ,

9、在萧条期和繁荣期都有应用 B、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 手段包括公共投资、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 C、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 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D、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 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 能,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1 1、扩张性、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相当于赤字财政 n 减税:流转税刺激供给更明显;所得税刺激 需求更明显 n 增加财政支出 2 2、紧缩性、紧缩性财政

10、政策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一定程度上等同 于盈余财政政策 n 增税 n 减支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3 3、中性、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 性,既不扩张也不紧缩,一般要求财政收支 保持平衡 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 策,如平衡预算乘数的扩张收入效应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六、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指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 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收入分配对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的影响 (1)个人 增税抑制消费总需求下降 减税刺激消费总需

11、求上升 补贴的发放与取消 (2)企业 税收所得税升降企业利润升降鼓励或抑制投资 企业补贴的发放与取消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货币供应 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央行增加基础 货币投放 财政向中央银行发售国债央行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 (三)价格 企业税收流转税上升企业成本上升 价格上升生产的抑制 企业补贴成本不变、价格不变、利润上升 刺激生产、减少亏损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 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 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是信

12、贷政策、 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 货币货币政策的政策的手段:手段: (1)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2)存款准备金率 (3)利率 (4)汇率 (5)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差别 n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n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信贷和利 率施加影响间接影响投资活动,然后才调节 总需求规模 (三)货币政策的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双双紧(紧财政、紧货

13、币)紧(紧财政、紧货币)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 增税、减支减少总需求 收紧银根、提高准备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 2、双双松(松财政、松货币)松(松财政、松货币)适用于严重衰退期 减税、增支减少总需求 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抑制“挤出效应”)增加货 币供给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3、松松财政、紧货币财政、紧货币适用于衰退期但萧条并不严重时 扩张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紧缩货币政策防止总需求扩大后可能的通胀会使利 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 4、紧紧财政、松货币财政、松货币适用于经济已进入高涨但通货膨胀 并不严重时期 紧缩财政外在时滞短,压缩总需求 扩张货币外在时

14、滞长,防止经济衰退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19941994年以来中国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演变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演变 表1: 1994至今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实践 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9941997适度从紧适度从紧 19982003积极稳健 20042007积极淡出稳健趋紧 20082009稳健从紧 2010至今积极稳健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1、宏观经济背景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作为推动我国经 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需求带 动了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与消

15、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 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 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 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2、相关措施 实行的是“双紧”配合。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 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 导社会资金流向。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 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 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1、宏观经济背景 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很大 的影响,而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相当大的比重来之 于外贸出口,进而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就要把宏观政策的定位转为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