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8617418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评分、辅导 (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辅导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认真阅读实用文材料,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写一篇文章。要求:(1)实用文材料里的观点可用,可不用;不要整段抄材料(或抄写过多)。(2)可以增加实用文材料之外的例子。(3)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二、关键词解释1、什么是传统文化,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概念: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

2、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表现形式: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主要指诗词曲赋)、中国戏剧、戏曲、中国建筑、语言文字、医药医学、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民风民俗、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等等。2、什么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包括各级全国、省、市或县为学生举办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或比赛,如第十届广东省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惠州市教育局2018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包括校外机构或人员到校园进行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讲座,武术

3、表演,戏曲、话剧表演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包括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目前中小学最新版教材中,优秀古诗文的比例已经大幅提升。传统文化进校园,包括学校内部组织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如惠东中学诵读经典活动、班级雷雨、长亭送别表演,全班演唱宋词明月几时有,老师指导阅读名著活动,书法社团、武术社团、汉服社团等开展的活动三、关于立意(一)关于符合题意1、符合题意(42分以上)按照关键词解释,校园里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活动都可以理解为“进校园”,但是在表达时要提“进”(“进校园”)等字眼,可以一般提到,可以重点展开。2、基本符合题意(36分-41分)(1)如果仅仅写校园里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或学生如

4、何在校园里传承传统文化;但都没有提“进”、“进校园”字眼,属于基本符合题意。(39分左右)(2)仅仅写传统文化,没有写校园、更没有提“进校园”。(36分左右)3、偏离题意所写内容与传统文化无关,与校园无关;属于偏离题意。大段大段抄袭论述文、实用文内容,属于偏离题意。四、关于角度1、可以写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作用”。 (写传统文化的意义作用,也可以;但只能写一小段。)2、可以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困难的原因。3、可以写怎样让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议、措施、方法等)4、可以写青少年学生面对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做出那些行动或努力。五、关于平均分这两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已到42分,我们学校有这个水平。建议平均

5、分42分或上下浮动一点。建议从宽给分;建议多鼓励学生亮点,有亮点就要敢于加分;建议敢打50分以上(改作文的每一个老师,最好打2-6个50分以上的。)最高可打到55分。六、关于例子、文体例子:可以用其它学校的例子,可以用自己学校的例子。如果没有影响力典型的例子,建议同学们想想如何运用好自己经历过的例子,如雷雨表演、诗歌诵读活动等。文体: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记叙文散文(写自己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感)。七、其它扣分说明1、缺标题扣2分;2、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3、卷面扣分:大多数达到及格、优良等级;少数书写潦草或比较潦草的,要扣2-5分。(可在试卷上标注如“2”字样,这

6、样学生可能被触动。)4、字数扣分。A700-780字的作文,给36分左右(35-37); B600-699字的作文,给33分左右(32-34);C500-599字的作文,给30分左右(27-31);D400-499字的作文,给25分左右(22-26);E300-399字的作文,给20分左右(17-21);F200-299字的作文,给10分左右(7-11);G100-199字的作文,给5分 左右(4-6);H100字以下的作文,给3分 左右(1-4);I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八、一些范文段(社会成年人写的,水平较高。评卷老师注意:不能以此来衡量学生。) 意义作用段:1

7、、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支撑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基因。青少年从他们诞生的第一天起,幼小的心灵上已经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内在动因,预防和抵制不良文化侵蚀的抗体。这种精神基因打上传统文化烙印,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和标志。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成长时期,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在父母的家教、家风的潜移默化影响下,经过学校系统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就如同播下的种子一样,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生根、抽芽、开花、结果,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使之成长为一个拥有中国心、敢于担当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2、我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

8、中具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当今青少年德育的优秀素材,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通过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能够让青少年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我国传承的历史文化当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让个人行为得到规范,从而使得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升,与以往对青少年进行理论说教相比,更能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现状问题段: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进课堂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但不少学校在实践中,遇到了缺师资、缺教材,碎片化、不系统,重知识、轻兴趣,课时紧、难安排,家校分、衔接难等问题。此外,由于尚未有统一的实施规划,不同地区和学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怎样段:1、“课堂是传统文

9、化传承的主阵地,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应只是开展大型活动,学校要从办好活动转向办好课程,让传统文化不仅走进学校,更要走进课堂。”京师附小校长郝雅玲认为,活动是一时的,课堂则更长效。要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全面、系统、可持续,课堂是最好的载体。2、要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实现全方位的“融入”和“贯穿”,就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学校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真正的成长。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专门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10、、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3、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学生不仅诵读经典,更用经典规范自身言行。“站如松,坐如钟”“言必信,行必果”“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传统礼仪和美德,已经成为对学生的日常规范。“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只是体现在外物和表面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根脉。传统文化事关人格教育,都需要体现为一个润字。”4、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重视对文化活动的反思。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存在重活动而轻反思的倾向。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

11、惠性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时评范文(社会成年人写,水平较高)传统文化进校园要“润物细无声”君不见,“八百学子跪拜孔子”、“组织学生集体跪拜父母”等曾经成为网络热点,也曾引起热烈讨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必须代代相传,传承的重要途径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班级

12、进学生的头脑。事实上,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些学校并不热心,态度有点冷漠,究其原因,关键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导向,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升学率,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被视为附属物,可有可无,视为任务,被动应付,一阵风似的,风来了,紧一阵,风去了,就停下来。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必然使学生“暴饮暴食”,实际收效并不大,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相违背。在今年的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提出中小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还提醒需要注意其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切忌“暴饮暴食”。刘代表的提议切中时

13、弊,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毋庸讳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没有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必须为生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大众服务,不仅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还应该用最科学的方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否则,传统文化就会流失,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样需要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同样需要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正如刘代表所言,切忌让学生“暴饮暴食”。众所周知,“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个慢艺术,传统文化教育更需要小火慢炖,循序渐进,“暴饮暴食”,急于求成,恶补式的教育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不符合学

14、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这样的恶补式教育只能让教育效果变得糟糕,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慢工出细活。”校园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精心设计打造,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相关的课程和相关的活动之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还需要从改变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入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常态化,每所中小学校都应该长远打算,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规划之中,从长计议,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一口不能吃个胖子”,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同样不能“拔苗助长”,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实现常态化,追求实效性。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开新局面,描绘新图景,走向美好未来!(五)本次作文的问题72020届高二(上)期中考作文评卷、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