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617398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强化练9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合强化练9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0分钟赋分: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当今时代,相对于通过语言文字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人们更愿意通过图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认知自我和世界,这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视觉文化及其特点刻不容缓。,在视觉文化日益彰显的当下,视觉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彰显。工具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的技术图像,(),也就不能很好地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心理学教授爱因汉姆认为,对概念的思考比对视觉感知的思考更有优势,更深刻。视觉文化或者图像文化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成为当务

2、之急。良好视觉素养的培养须提高人们辨别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文化时代是图像狂潮喧嚣的时代,在漫天飞舞的图像世界中,其中不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的正能量,但也着低俗负面的伪信息。在复杂的视觉文化时代,“眼见为实”不再是颠扑不破的正确观点。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趋势无可非议鱼龙混杂充满B.形势无可非议泥沙俱下充满C.形势毋庸置疑鱼龙混杂充斥D.趋势毋庸置疑泥沙俱下充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

3、献B.使得人们很难静心阅读经典文献C.使得人们可以静心地阅读经典文献D.经典文献很容易被人们静心阅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B.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C.如果决定人们看不看视频的仅是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D.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由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4、。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中国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品种起源于南朝。虽然,以景起兴、诗中引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更远,但这些都不能算是山水诗。

5、山水诗的产生是以山水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即依赖于人对自然的某种审美关系的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远古时代,大自然的风雨雷电、荒蛮混沌曾经威胁着刚刚脱胎于自然的童年的人类。人们为了摆脱这种威胁,把自然人格化,这便产生了关于自然的神话传说,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就有所谓河伯、雨师等等人格化的自然神。这也表明人类刚刚从自然的沉睡中醒来,但自然与人的区分还不是很明确。到了诗经楚辞时代,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这在艺术上便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移情,因而在诗中以自然景物起兴、借景抒情的例子便屡见不鲜。山水意识的萌生、山水精神的兴起实质上是文化

6、人类在一定的文明水平上意识到与自然的分离,主动向自然复归的一种意向。当然,山水诗在南朝时代产生还有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这时,人们对自然的看法、自然山水在诗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看到,经过几代诗人的发展,原来在诗中作为抒情载体的景物,变成了主体的景物,自然在诗中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山水诗的品格由此而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诞生。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诗经中写景名句不少,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这些景物在诗中只起着衬托和起兴作用,从属于所抒发的情感。而到了谢灵运,情况就截然不同。谢诗中的景物已经不再居于从属地位,虽然没有达到后来王维“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全意象”境界,但景物的意义完全改变了,它由原来的背景变为“前景”,有了独立的本体意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们宁愿不把它看作什么隐曲的政治讽喻,而视为纯粹自然的“呈现”。区别就在这里,在山水诗中,自然成其为自然,它自我呈现;而在抒情诗中,自然景物仅仅是载体,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它在诗中是一个客体,是诗人的描写对象。从诗歌文本看,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是一种纯粹的意象,能指即所指,“明月”就是明月,“清泉”就是清泉,完全是自然的兴作和呈现;在抒情诗中,自然意象是一种象征意象,作为某种观念或情感的象征性符号,它指向自身以外的某种本体。也许并非巧合,中国古代山水精

8、神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找到了它的回响。庞德说:“剔除事物的象征意义,事物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象征,是一只鹰就叫它一只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也有一句名言:“没有观念,只在事物中。”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对山水诗本质的又一种表述。(摘编自胡兴山水诗的一般品格)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朝时期人们的山水意识已经觉醒,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新的审美关系,从而促进了山水诗的产生。B.为了摆脱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威胁,人类才从自然沉睡中醒来,塑造了河伯、雨师等自然神。C.诗经楚辞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和谐,表现在艺术上便是景物在诗中起到了衬托与起兴作用,成了抒情载体。

9、D.自然在诗中具有了本体意义,既标志着山水诗品格的确立,也意味着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诞生。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远古到唐朝逐步展开,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质。B.文章主要使用对比论证,鲜明揭示了山水诗与抒情诗中景物的不同地位和作用。C.文章通过解析具体诗句,论证了谢灵运与王维的山水诗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D.文章结尾借用西方诗人的话语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是一种纯粹意象,而非象征意象。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经历了合一、分离、复归三个阶段,显示了文化人类文明水平的

10、不断提升。B.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的增多,表明了诗经楚辞时代,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诗经中的“蒹葭”和“白露”属于象征意象,而王维诗中的“明月”和“清泉”则属于纯粹意象。D.南朝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使人们意识到与自然的分离,从而主动向自然复归。三、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89题。墨花(并叙)苏轼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平子赋:

11、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第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第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的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9.“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

12、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中曾子说:“,。”(论语)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2)杜甫的望岳诗中,描写作者看到云在升腾、鸟在飞翔的两句是“,”。(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描写周瑜谈笑胜敌的大将风度,颇有艳羡意。答案与解析组合强化练9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1.D解析 “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势头。“形势”,情况和局势。根据前文语境,应选“趋势”。“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毋庸置疑”,不必怀疑。语境与做得是否妥当无关,应选“毋庸置疑”。“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

13、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从适用对象看,应选“泥沙俱下”。“充斥”和“充满”都表示到处都是,但“充斥”是贬义词,与语境相合。2.B解析 根据前文的语境,视觉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彰显。后面填空要谈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据后文的语境看是人们难以静心阅读思考。3.C解析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应把“如果”放在句首;语序不当,应把“决定”放在“人们”的前面;搭配不当,把“降低”改为“影响”。故答案选C项。4.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语言走向了诗化5.B解析 B项,“人类才从自然沉睡中醒来”与摆脱威胁无因果关系,原文的

14、表述是“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就有所谓河伯、雨师等等人格化的自然神。这也表明人类刚刚从自然的沉睡中醒来”。6.A解析 A项,分析错误。文章并不是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开,南朝之前还没有山水诗。7.C解析 A项,人与自然由“分离”到“复归”并未显示文化人类的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B项,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增多表明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对和谐;D项,“南朝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联系。8.C解析 C项,“第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写出了莲花与杏花受风雨摧残的状态,此处是用莲花和杏花衬托墨牡丹。9.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