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15698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汉字与书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2知道汉字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3知道书法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信息时代仍要努力写好汉字。教学重点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2知道书法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信息时代仍要努力写好汉字。教材说明本课向学生介绍“汉字与书法”的一些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理解,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并引导他们为更好地掌握祖国的文字而努力。全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人,介绍文字的功能和汉字的数量。后面三个部分分别介绍汉字的

2、演变过程、汉字的艺术表现力和汉字的使用范围,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三个标题标示。第一部分:文字的功用和汉字的数量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社会生活中没有文字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下面有五幅照片,分别列举短信、电视、广告、报纸等社会生活中人们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每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文字。接着,教材上写了一句结论性的话:“生活中离不开文字,记录历史离不开文字。”紧接着,教材又说:“人类发明了文字,便走人了文明时代。”这是在说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有了文字,就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记录下来,使语言和被记录下

3、来的内容传于异地异时,扩大了交际范围,积累和保存了人类文化。有了这一层了解,学生对文字的功用就了解得比较全面了。这一部分还有一个“e链接”,向学生介绍古今汉字的数量。列举了不同年代的几本字典所收的汉字数量,其中,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是到目前为止收字最多的字典,达56000多个。汉字的数量如此之多,但出现的频率相差很大。据统计,现代生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大约是六七千个,一般掌握3000个左右的汉字就能覆盖常用书报用字的97以上。第二部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部分由“历史坊”、“七色光”、“聪明豆”组成。1关于历史坊”:这一部分介绍文字的由来及汉字的演变。第一段简介文字的产生过程:结绳、契刻记

4、事图画记事文字。下面三幅图正好说明了这样的过程。“半坡陶器上的符号”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这些陶器上的符号全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部位,可能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中图是一幅岩画,描绘人们在庆功献俘祈求战争的胜利。右图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的拓片,由于是在甲骨上刻划的,因此字的大小不一,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形瘦削挺拔。第二段文字具体介绍了我国的甲骨文,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汉字的创制背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早已不再使用;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发现(1899年发现);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现代汉字由此发展而来。承第二段文字最后

5、一个分句,教材以“为”字为例,把其从甲骨文至现代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出来。从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看,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繁简,字形的表意程度逐渐减弱。2关于“七色光”:这一部分向学生介绍祖先们的造字法。其中,“羊”字是“象形”法,“寒”字是“会意”法,“刃”字是“指事”法,“柱”字是“形声”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古代汉字的主要造字法。“象形”,是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实物的形状,如“火、日”。“指事”,是使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如用一根横线作基准,上面加一短横,表示“上”;下面加一短横,表示“下”。“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汇合成字,如“从、休、看”。“形声”

6、,由一个表音成分和一个表意成分合起来,如“清、盛、霖。3关于“聪明豆”:这是让学生通过做搭桥游戏,进一步体会古代汉字的造字法。这里十共有6个字,其中“旦”、“从”是会意字。这部分的最后,有一段小结性的文字,把古代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规律说明白了。第三部分:汉字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一部分由四方面的内容构成。1书法作品展示。作品下面的文字介绍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所列的都是古代书法家。此外还有一些近现代的书法家,如舒同、沈尹默、任政等,教学时可适当补充。所选书法作品考虑到了古代、现代,兼顾当代。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颜体”丰腴端庄,气势雄浑。柳公权的“柳体”消瘦而刚健。毛泽东

7、的字体大气磅礴。2介绍书法艺术。课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书法的历史和用毛笔书写的艺术表现力,并指出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用各种硬笔也能写出有艺术性的字来。文后有两张学生“书法表演”和“书法”的照片。3介绍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还有篆刻等。4将书法放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让学生讨论:人们可以利用电脑传递文字等各种信息,还要不要写好汉字,练好书法?第四部分: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这一部分由两段文字和四张照片组成。1文字:第一段指出“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中国各民族和国际社会通用的正式文字之一。第二段介绍了在全球掀起的汉语学习热,用几个数据作了具体说明。2照片:照片1:我国的小学课本。这里

8、包括大陆小学课本和港台地区小学课本。大陆小学课本呈现的是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等,其余还有港台地区的课本。照片2:美国唐人街的汉字牌匾。美国唐人街上到处可见汉字招牌,此处呈现的是街景正门上的牌匾,上用汉字书写着“天下为公”。照片3:澳门街景。这是一条著名的老街凼仔的官也街。这里有许多老字号饼家,生意兴隆。写有汉字招牌、广告的霓虹灯照得满街通明,可见的文字有驰名老婆饼、脆皮金眺酥、钜记手信等。照片4:外国朋友学汉语。这是华师大对外汉语系正在举行第二届“汉语杯”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课文最后有一个“交流会”,让学生说说对汉字的感受。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文字的产生与汉字的演变组织这个活动,要把握三个要点。结

9、合书上的文字与图片,了解人类社会从没有文字到创造文字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适用于汉字的产生,也基本适用于世界上其他文字的产生。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早巳不再使用,只有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经过约3咖年的演变,发展为现代汉字。隶书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代替了弧线线条,这是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变化。活动二:了解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表意特点构成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重要区别。利用教材对古代汉字造字法的形象解释和“搭桥”游戏,学生可以体会汉字的表意特点。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说说其他汉字的故事,猜猜汉字谜语,在进一步了解汉字特点的同时,领悟一点汉字文化。例如:“为”

10、的甲骨文像用手牵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把象作为役畜来驱使。“男”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在田间劳动,表示古代男耕女织的情况。活动三:欣赏书法作品除了书上的作品,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欣赏有关书法作品,如书报杂志上的报头、标题,老字号招牌,包括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篆刻作品也可放在一起欣赏。活动四:了解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可让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或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加深对书上两段文字的理解。尤其对汉语学习热在全球的掀起要有一定的了解,这表明我们的国家正越来越强大,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以此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努力学好汉语的决心。活动五:讨论如何学好汉字、汉语学生们天天在学汉字、汉语,通过本

11、课的学习,一定会对汉字、汉语有进一步的了解,会激发起认真学好祖国文字的情感来,要因势利导开展讨论。教材中有两个讨论题,教师们也可以自设有关讨论题,如:看到那么多外国朋友在学习汉语,你是怎么想的?学习评价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2能举例说出汉字的表意功能。3能增进对汉字的热爱,并努力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注意事项教学资源文字资料 资料名: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十件实事(1)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为全市30万就业有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账户;完成5万名郊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任务。(2)完成300所郊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15个标准化医疗急救分站。(

12、3)新建、改建100个社区“一门式”服务机构,其中乡镇新建80个。(4)完成300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在60万亩基本农田推广使用有机肥。(5)完成838条同名道路整治工作;完善高速公路和外环线内所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规范设置。(6)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完成2万名独居老人紧急呼叫装置安装;新增5万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新建20家示范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完成40个小区,共400万平方米“平改坡”综合改造。(8)为3500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为3万名听力障碍者生活和工作提供信息沟通服务。(9)新建15个公共消防站;完成100万个危险化学品气瓶和电子标签标识;建

13、设覆盖全市的800兆数字集群应急救援政务共网。(10)实施迎世博活动计划,推进城市化地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百万家庭文明素质培训活动。文字资料 资料名:古老的汉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文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产生,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不记录语言单位的任何线条、图形、符号都不是文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有了文字,就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记录下来,使语言和被记录下来的内容传于异地异时,扩大了交际的范围,积累和保存了人类文化。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圣书字和楔形文字早已不再使用,而汉字一直作为汉族的辅助交际

14、工具使用到现在。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还不能断定。从近年考古研究的资料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前。在陕西省长安灵台、邰阳莘野村、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地的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遗址里,都曾经发现过刻在陶器上的记号。以西安半坡发现的陶器上的刻划记号为例,几乎全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部位,可能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半坡遗址的年代,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距今有五六千年。文字资料 资料名:汉字字体的演变字体是文字符号的体式。由于书写工具和承载材料不同等原因,一种文字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符号体式。这些不同的符号体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迭,有的时候几种符号体式在同一时代并存,以一种为主要通行文字。文字

15、符号体式的差异包括许多方面,例如笔画粗细、弯直的形状特征,字的整体形态,组字成分的组合、安排,等等。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商代主要用甲骨文,周代主要用金文(又称钟鼎文),秦代主要用小篆;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行书也已流行;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且p真书),而以行书为辅助字体。字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是新的字体一出现,旧的字体就废除,而是经过一段新旧并存的时间,才由新体代替旧体。旧体基本上不用之后,也不是就此消灭,而是在某些场合仍旧在使用。例如汉魏两代,小篆已经不通行了,但说文解字仍用篆书,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的石经仍旧用篆书与隶书对照。隋唐两代,楷书早巳通行,但在石刻上仍旧有人写隶书。直到现代,在写对联、刻印章、绘画题款等场合,还有人把篆书或隶书作为艺术性的字体采使用。这都说明汉字的字体是有继承性的,新的字体只是取代旧体而通行,不一定要以消灭旧的字体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文字资料 资料名:汉字的表意性质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直接地显示出来的一种文字。汉字的情况不同。古汉字的字形同语言里的词或语素的意义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看到一个零(木),人们往往能从字形估摸到一些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