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侗家儿童真快乐人音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1530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侗家儿童真快乐人音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侗家儿童真快乐人音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侗家儿童真快乐人音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侗家儿童真快乐人音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侗家儿童真快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歌曲通过唱起新侗歌、唱起礼貌歌,跳起啰吔舞、跳起团结舞。向我们展示了侗家儿童快乐的生活。 依据新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唱好歌曲; 2通过欣赏和体验让学生爱上侗族; 3激发学生的表演才能 二说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演绎歌曲。 难点是:歌曲二声部及休止符、下滑音的演准确唱。 三说教学方法: 因为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好动、好奇、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乐于表演。因此我用乘车旅游这一情景来贯穿我的整堂课的教学。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

2、学习兴趣,我利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在歌曲教学上,我用了听唱教学法,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我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来学唱歌曲,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四说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自主学唱、自编动作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我的教学过程 设计为一下5个环节: 一、课前律动,热身激情 课前,我让学生在一曲激情的“爱我中华”中,边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情景,边跟着音乐拍

3、打节奏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边唱边示范4乐句)在学生的聆听和表演中,我引入本课的第二环节。 二、启航专列,走近侗族 在这一过程中,我利用情景设计,让学生坐上了畅游“五十六个民族”的专列,让学生在聆听前两课课题中的歌曲中,在欣赏壮族、苗族的风光中,走近侗族,并指导学生欣赏侗族的侗寨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啰吔舞,激起学生喜爱侗族之情,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随着一声火车的汽笛声,火车靠站了,进入了本课的第三个环节参与游戏、体验风情,完成本堂课的难点:二声部的合唱及休止符节奏、下滑音的演唱。 在这过程中,首先我们应邀参与到侗族的游戏“抢花炮”中,我把本课的难点,二声部合唱的节奏藏与五颜六色的花炮中

4、,并作为礼物送给抢到的一组,在高低两个节奏送出去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来为庆祝成功抢到“花炮”而欢呼:那就是一起来拍打高低两个节奏; 参加完游戏,我们又将体验侗族的对歌聆听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在我出示的乐谱中,孩子们很快就看出这个合唱就是刚才的节奏,这样,他们在聆听旋律后,很快便能自主填上音名跟琴演唱了。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听来感受出第一声部的深情悠扬、第二声部的轻快跳跃,并提出挑战:你们能象侗族的人们一样来合唱嘛?以此激起学生的演唱欲望。在老师的指挥和帮助下,进行二声部的合唱练习。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去攻克,突破教学的一大难点。一句“侗家儿童听了我们的精彩演唱后,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既

5、肯定了学生刚才的二声部演唱,又顺利地过渡到歌曲的学唱环节。 在歌曲学唱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不同要求的听歌曲。 第一遍:听录音,你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侗族小朋友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第二遍:听老师唱,你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他们是快乐的? 当学生说到从速度、节奏、歌词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时,我及时让学生来读一读歌词,感受歌曲的快乐情绪。要求学生用轻声、欢快的声音、按节奏来读歌词,从而为唱歌作准备。 第三遍:边听录音边轻声哼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会唱了哪几句?还有哪几句不会?然后和老师一起来解决不会的乐句:最后一句带休止符和下滑音的乐句。 在所有难点都解决后,在通过多次感受歌曲后,学生已能准确而又完美的演唱歌曲了。而在唱好歌曲后,我将打击乐器融入到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中,又配上了欢快的“啰吔舞”,就这样,在欢快的歌声中,在打击乐快乐的节奏中,在师生愉快的舞蹈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侗族儿童快乐而又美好的生活,也将我的课推向了高潮。 随着又一声火车汽笛声,我的课也进入了尾声:细说衷情 依依惜别。我告诉孩子们,返回的列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再次唱响侗族大歌侗家儿童真快乐告别美丽的侗族,告别热情的侗族娃娃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师生乘车告别,也结束了我本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